1岁脑瘫的表现(夫妻都是研究生)

——任 沙 华小亚/文

小儿脑瘫在宝宝六个月龄前接受治疗效果比较好,恢复快,影响小,恢复比较好的,和常人无异。但是悲哀的是,医院的儿童康复科收治的脑瘫患儿却经常是一岁甚至两岁的。说起来,不是家长没发现异常,而是早就发现异常了却没有引起重视。

“天上掉石头和掉馅饼的几率一样,但是很多人更原因相信天上掉的馅饼砸住自己。” 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朱登纳说,有时候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家人不愿意听到别人说孩子有问题,甚至不愿意听实话,旁人看出异常也只能隐晦的提醒。

1岁脑瘫的表现(夫妻都是研究生)(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登纳对一个患儿家长印象特别深。这对夫妻都是研究生学历,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刚来时见了医生就哭,夫妻俩以前学习、工作、结婚、生孩子都很顺利,本来婆媳关系不太好,婆婆嫌弃媳妇出身农村,但是一看她生的是儿子,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婆媳关系得到缓和,一家人其乐融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登纳教授说,脑瘫确诊年龄一般在1岁左右,但等到这个时候后再进行康复治疗孩子是不可能治愈的,只能是改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尽可能让孩子日后回归社会。任何疾病在早期都会有一些异常表现,脑瘫也不例外,如果我们能够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治疗,那么大部分孩子是可能恢复正常的。一般来说,6个月前为早期,3个月前为超早期。很多家长甚至非相关专业医生常常认为,孩子有一些发育的落后,再长长就跟上了。确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不少孩子比其他大部分孩子会坐的晚,会走的晚,说话也晚,后来慢慢年龄大了又跟上了也没什么问题。但在门诊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脑瘫的孩子落后的很多了才过来看,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婴幼儿出生后6个月内是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尤其是3个月内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康复治疗脑瘫效果最佳。

那么,如何能在早期就发现脑瘫症状呢?

朱登纳说,早期脑瘫的表现各种各样,如果孩子在1岁以内出现以下症状,要高度警惕脑损伤或脑瘫的可能性,尽早找专科医生检查。

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硬;换尿布时两腿难以分开;

头后背、甚至角弓反张,身子打挺,胳膊后背;

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 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疑听力障碍或智力发育落后;

孩子过于安静,自主活动少或过多乱动;经常有异常持续哭闹;

双手紧握拳、手不能张开或拇指攥在手掌心;抽风、惊战频繁,听见声音特别容易惊;

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如头过大或过小;

吸吮无力、哺乳喂养困难、体重增加缓慢、经常呛奶、张口伸舌;

2-3个月,还不会微笑、眼不会追视玩具、竖头不稳;

4-5个月还不会翻身、抬头<90°,双腿经常交叉,坐在床上身子前倾明显,不会伸手抓东西、活动是双侧姿势不对称;

6-7个月时手眼口不协调、抓物即松或抓物不灵活、原始反射未消失(需专科医生检查发现),双腿交叉,不会坐,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

6个月后还不能翻身,另外持续足尖点地(脚后跟不能放平)是脑瘫的重要标志;

8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7-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或手笨,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抓物不协调;

12个月以后仍流口水及“吃手”。

1岁脑瘫的表现(夫妻都是研究生)(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登纳主任提醒,对于有脑瘫早期症状的患儿,尤其是有早产、低出生体重、生后缺氧窒息、重症黄疸、宫内TORCH病毒感染或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直系亲属中有脑瘫、智能低下、癫痫患者等,有先兆流产病史、高血压、多胎、胎盘异常、胎位不正、脐带脱垂、绕颈等,生后患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炎等病史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定期医院随访,一旦发现异常就尽早康复治疗。

宣传科普知识,提供健康咨询,搭建医患沟通平台,欢迎关注zyys-01。沟通和合作邮箱:yishengzhijia@126.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