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看懂心电图诊断报告(看不懂心电图报告)

手把手教你看懂心电图诊断报告(看不懂心电图报告)(1)

作者:汪芳 北京医院

来源:汪芳心视界

汪芳心语

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了,就当作生命真知的考验,是对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诺。

心电图是心脏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不仅简单快捷,而且还很便宜。然而心电图报告单不像血脂、血糖等有直观的“箭头”,因此不少人拿到报告时常常一头雾水,难怪有患者朋友如此形容:每一个汉字我都会读会写,但是连在一起却不知道什么意思……

那么心电图报告上的那些诊断名词各代表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选一些常见的检查结果为大家作一解析。

手把手教你看懂心电图诊断报告(看不懂心电图报告)(2)

常见的心电图报告内容

1.心率与心律

心率和心律,一字之差含义完全不同。心率是指心跳的频率次数,一个健康成人的心率范围正常定义为60-100次/分,但最佳范围为50-70次/分。心脏跳动过快为心动过速,跳动过慢为心动过缓;心律反映的是心脏跳动的节律,健康人心律是规整的(窦性心律),而失去规整的节律可为窦性心律不齐,也可为室上性早搏、房颤、室性心律不齐或室性心动过速等。

2.窦性心律

很多人看到“窦性”,以为是某种疾病,其实完全理解错了。健康人每一次心跳始于右心房上一个叫“窦房结”的特殊位置,临床上把从这里启动的心跳称作是“窦性心律”,也就是正常的心律。

3.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健康儿童和青年人。临床上很多健康人做体检的时候,也可能检出窦性心律不齐。不用担心,这基本属于生理现象,只要没有其他异常,就不用治疗。

4.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一般指成人心率高于100次/分。健康人常常因为吸烟、饮酒、喝咖啡、情绪紧张等,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即可,不用过多干预;临床上还有部分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贫血等病理因素导致心动过速,或是部分兴奋交感神经的药物引发,甚至还会伴有明显的不舒服,那么需要引起重视,尽早就医检查治疗。

5.窦性心动过缓

我们常把心率低于60次/分称作窦性心动过缓。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运动员或长时间有规律运动习惯的人,其心脏功能比一般人群强大,所以心率可低于60次/分,甚至低于50次/分。只有在心动过缓伴随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时,才考虑进一步检查,以确诊有无隐藏的心血管疾病。

当心脏跳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出现异常,即为心律失常。实际上心律失常是一大类疾病,临床会根据其不同类型加以区分,然后再决定具体的治疗方式。除了前文所述,下面这几种更应当引起重视。

1.早搏

早搏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具体是指规则的心脏跳动之外忽然出现提早的心跳。虽然健康人也有一定比例会出现早搏,但更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临床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早搏发病率也在加大。饮酒、饮咖啡和茶,运动、情绪激动、甚至便秘等,也会增加早搏发生的比例。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早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信号。

2. 心动过速

人在特别紧张或剧烈运动的时候会出现心跳加快,即心动过速,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心动过速的同时伴随明显的心慌、胸闷,甚至出现低血压、头晕、黑蒙等表现,可能是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等,需要及时检查治疗。

3.房颤、房扑

无论房颤还是房扑(房扑更像是房颤的早期形式),都是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在老年心脏病患者群体高发,主要表现为极度不规则的心跳,早期心率很快,突然发作,部分又可自行停止,可伴随呼吸困难、心慌、心悸等不适症状。

除了不舒服的症状之外,房颤和房扑最大的危害在于心房里可能会产生血栓,当其脱落后可随血液流至不同器官,容易导致脑梗死、肾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或外周动脉栓塞,所以一旦发现要及时就医治疗。

当患者出现ST-T段改变和传导阻滞是也应重视。

1.ST-T段改变

ST-T段改变是临床上的高频词汇,主要是用来诊断心绞痛、心肌缺血等。不过,即使心电图显示ST-T段改变,也不意味着一定存在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瓣膜病等均可引起ST-T改变。另外,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钾过低、药物洋地黄影响等因素也有可能引起ST-T段改变。此外,情绪紧张、恐惧、空腹和女性经期所致的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也有可能导致功能性ST-T的改变。

2.传导阻滞

传导阻滞是指心电从窦房结出来后,在传导进程中遇到了阻碍。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多。传导阻滞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而且多种多样,临床上还要结合患者的相关症状来综合判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