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

蕴含着我们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

作为新时代少年,肩负时代重任

更要学习红色文化、了解红色故事

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

疫情挡不住融融的暖意

也挡不住少林功夫文武学子闪闪的红心

红色故事承载着革命精神

更饱含奋进力量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

我校在

“弘扬老区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讲登封红色故事 ”

比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1)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味一下

同学们讲述的这些精彩的红色故事吧

青春的榜样,

逐梦的力量

班级:六三班 姓名:苗昊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六年级(3)班的学生苗昊昱。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青春的榜样,逐梦的力量》

榜样是一只帆船,带我驶向成功的彼岸;榜样是一盏明灯,帮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榜样是一颗星星,为我指引黎明的方向。榜样,就是一个人的理想人格、带给我们强大的力量和恒久的影响。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

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英雄事迹更是给予了我们许多力量。回望历史时代,碧血丹心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震撼寰宇的林则徐,扬眉四海的郑成功,将门虎子的威继光,一位位民族英雄让我们满怀豪情、至今难志。

回望革命战争年代,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誓死保卫团队的邱少云,英勇捐躯、与敌同归的杨根思,以身顶住爆破筒的梁士英、为求队友直跳水窟窿的罗盛教,一名名革命先烈模范令人刻骨铭心、心潮澎湃。回望和平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甘于奉献的王进....近两年,罗阳、杨汉军、李泽英等优秀榜样。

一个个优秀模范,一个个经典时代,都有他们的坚定初心、强化信仰与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历史,关心祖国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这些都是那些伟大的英雄所做的爱国主义的表现。正所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历史不能重复,伟人不能复制,但那伟大的精神却能穿越时空,带给人无限的勇气和力量,激励人们去克服艰难。

今天,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去,我国已经步入新世纪。“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百折不挠,把榜样化为追逐梦想的一份力量,才能走向成功的巅峰。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榜样立在心中,力量在身上,让青春的榜样成为我们在追逐梦想中的指南针,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每个人都从青青的榜样身上获得追逐梦想前行的无限力量,为革命发展创造出新一代的辉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2)

登封第一位党员——王敬臣

九四班 耿倩雨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登封不仅有着风景秀丽的中岳嵩山,还有着驰名中外的少林寺,却鲜有人知,登封曾经也是全国的十九个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河南抗日根据地才是它真正的名字,这里也有着许许多多人们缅怀的革命先烈,也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登封第一个共产党员,也是第一位革命烈士——王敬臣同志的故事吧!

王敬臣同志是我们登封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也是第一位革命干部,更是第一位革命烈士,他出生于登封市东华镇南店村,从小就聪明好学,成绩特别突出。

1916年时候,王敬臣考取了开封“圣安德烈”中学,到1919年,转到巩县也就是现在的巩义市的侯地高中上学,后来经推荐来到保定育德中学深造。也是在那里,他接受了马列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然后,他在假期登封的时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主张,他的宣传受到了当时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大家追着他问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情况。以至于,当时,登封一带都知道王家出了一个红色青年。

这,在现在说来是光荣的,但,在当时的时局下,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却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也正是由于此,王敬臣的父母就逼迫他在家成婚,想让他放弃革命,甚至在家里强行给他举办了婚礼之后,偷偷地离开了家里,回到了河北保定,从此也跟家里彻底决裂,再也没有回过家,而是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革命的工作当中去了。

1925年的五卅运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这些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革命运动,他都冲到了革命的第一线。组织学校师生声讨日本帝国主义欺压中国人民的罪行……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与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些我们只有在电视剧上才看到过的镜头却真实在他的身上发生着。

在这期间,他担任过共青团保定地委书记,也担任过北京市委工人部长,可以说是共产党人较早一批的工人运动的领导人,像我们现在经常在书本上看到的革命先烈李大钊、陈延年等早期共产党领袖,他们都是一起参加革命的同志。

然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8日,张作霖杀害了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等革命领导人,也是在同一年的中秋节前后,由于叛徒的出卖,王敬臣同志也不幸被捕了。

就算是被捕之后,在狱里他也时刻谨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人,就算是受尽了酷刑,革命意志也一点儿都没有动摇,也切实让反动派见实到了了,做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决的个人意志,反动派在无计可施之下,恼羞成怒,于同年的11月他在北京被秘密的杀害了。

王敬臣同志就义时仅仅22岁,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还是一个青春无限的大好年华,然而他这个时候已经为了革命事业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然而,党并没有忘记他,1949年12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了王敬臣等18位烈士忠骨安葬仪式。

逝者已矣,我们唯有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努力建设好美丽的登封,推进乡村的振兴,才无愧于革命先烈昔日的英勇付出,无愧于先烈对于后人的美好期盼。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3)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4)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5)

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其二 姬永坤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练老师:

大家好!我是七二的姬永坤,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讲爱国故事。讲的故事题目是《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张开铁的臂膀踏着时代的旋律走向辉煌的未来。

但我们心底永远也忘不了这些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忘不了熊熊烈火也吞噬不了坚贞意志的邱少云。更忘不了“生的伟大,死得光荣”的刘胡兰。

1932年10月8日,在山西省文水县降生了一个不平凡的农家女孩,她就是刘胡兰,刘胡兰1946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山西军阀阎西山军队突袭山西文水县,把老百姓都赶到村南大庙,由于叛徒出卖,刘胡兰和六名民兵被捕,在审问过程中,不管怎样严刑拷打刘胡兰都说“不知道”。敌人气得怒吼起来,说:“你小小年纪,这么硬,难道就不怕死吗?”“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刘胡兰说道。敌人没办法只好把同时捕来的6名民兵当场砸死。刘胡兰毅然甩开压他的匪兵,从容地躺在铡刀的刀床上,把施行的敌人都吓得哆哆嗦嗦,铡刀按下,刘胡兰殷红的鲜血浸透了这片白雪覆盖着的生她养她的黄土地。同年二月,刘胡兰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___挥毫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十五岁啊,正值花季,拥有快乐而明丽的青春,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为了祖国的解放,刘胡兰奉献出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她不愧为中华人民的优秀女儿。

当年溅血处,今日万花红。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从先辈们的奋斗业绩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承担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争做跨世纪的中华好儿女。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6)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7)

金色鱼钩

七三 周煌镇

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的时候,由于补给不足,有三个小战士的身体,变得十分的虚弱。连长为了照顾他们,派炊事班长去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炊事班长高高的个子,40多岁,头上的颧骨尤为的突出。由于他的年纪比较大,大家都亲切的叫他老班长。

老班长一路上照顾一个小战士们的饮食起居,随着草原的路程越来越长,身上的两袋青稞面很快就吃完了。三个小战士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老班长急得直掉眼泪。

有一天,他在洗衣服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只鱼儿跳出水塘。他惊喜万分,拿出自己的缝衣针,在火上烤弯了,做成了一个鱼钩。当天晚上,一个小战士们就吃到了鲜美的鱼汤。以后老班长尽量找在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所以他们晚上也可以吃到新鲜的鱼汤。有一次一个小战士好奇的问,“老班长,你怎么不吃呢?”

老班长笑了笑说:“我,我吃得比你们早多了,鱼刚出锅我就吃了。”两个小战士不以为意,而一个小战士却并不相信。到了晚上,一个小战士偷偷地跟在老班长身后,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老班长拿着一个陶瓷碗,碗里面是一个小战士们吃剩下的鱼刺,还有一些草根。

他费力地咀嚼着,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当他咽下去的时候,鱼刺或许划疼了他的喉咙,他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老班长,你怎么...”,一个小战士再也说不下去了。

老班长说,“我看着你们没有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你不要说了,我什么都知道了。”老班长过来拍了拍那个小战士的头,说道,“小梁,我们是党员,这个秘密一定要保持住。”

后来有一天,老班长去钓鱼的时候,三个小战士再也没有等到他回来。当小战士们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饿晕在一个水塘边了。一个小战士拿起老班长的鱼钩,在水塘边静静地念叨着,“鱼儿,鱼儿,快上钩吧,救救我们的班长。”

当一个小战士把做好的鱼汤放到老班长的面前的时候,老班长费力的睁开眼睛,小声的说,“别浪费了,没用了。”一个小战士哭着说,”不,老班长,你快吃下去吧”,老班长笑笑说,“离草原还有二十里地,剩下的事情就靠你了。”说完后,老班长永远地闭上了他的眼睛。

小战士们擦干净眼泪,把这个鱼钩放在一个小战士胸膛最贴近心脏的地方。这些小战士暗自发誓,等有一天他们离开这个地方,一定要把鱼钩放在革命博物纪念馆里面,让后来人知道这个闪闪发光金色鱼钩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8)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9)

路上吃皮带

一二班 杨程宇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教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今天为大家演讲的红色故事是——长征中的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路上吃皮带》说的是红军周国才长征中舍不得吃的半截皮带,为纪念牺牲的六万战友,他在皮带上烫了三个字:(长征记)的故事。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和展示着的一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非常引人注目,皮带的背面奇特地烙有“长征记”3个字。这条皮带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战士周国才。但就是这样一条皮带,真实见证了长征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野菜、草根毕竟不顶饿,实在饿得不行时,有的红军战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带,他们便将制草鞋底用的牛皮或者身上的皮带切成细条嚼进肚子,来充饥救命。红军吃牛皮主要有四种方法。

一是煮着吃。先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然后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里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二是烤着吃。红军战士回忆说:“烤到有些变色、变软,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

三是先煮再烤。先把牛皮剪碎,放在开水里煮,然后,再埋在火堆里烤,借着里面没熄掉的火烧熟。红军将士曾回忆说,这是草地上最抗饥的东西。

四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热,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锅里煮,等煮软了切成丝,和野菜粥搅在一起。其实呀,大锅里才飘着几根牛皮丝,看得见,捞不着……他们还据此创作了一首《牛皮腰带歌》: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

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

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

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很多红军将士直到老年,仍然还会唱这首关于牛皮鞋底的“美味佳肴”歌。

红军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到达草地时就只剩下7个人了。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他们只好开始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可这些东西也没坚持多久就被吃光了,于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带煮着吃。

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大家对周国才说:“该吃你的了。”战友们都知道,周国才的这条皮带是缴获的战利品。周国才实在舍不得吃掉自己的心爱之物,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自己的皮带贡献了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国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我们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国才的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了延安。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1975年,周国才将这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国家,后由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我的故事讲述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10)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11)

民族英雄 任长霞

中一三班 刘豫霞

在中原大地上,任长霞,一个曾为人们所熟知的公安英模名字近年来被广为传扬。

任长霞1964年2月8日出生在郑州一个工人家庭。1983年从警校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从事预审工作。她刻苦钻研业务,从一个不起眼的“新兵丫头”,逐渐成了“办案能手”。

过硬的业务素质,强烈的责任心,使任何嫌犯都休想从任长霞手下溜走。在郑州市公安局从事公安法制工作,她4年里审核案件千余起,无一错案。1998年11月,任长霞被提拔为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支队长。同年,市公安局成立打击黑社会势力特别行动队,由任长霞带队,开展打黑专项斗争。在侦破郑州鞋城黑社会团伙案时,任长霞带领公安民警深夜设伏,不费一枪一弹,将76名黑社会团伙成员一网打尽。

2001年4月,任长霞被任命为登封市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公安局长。由于当地各类积案堆积严重,任长霞组织“百日破案会战”。特别是面对在登封白沙湖畔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打杀无辜、民愤极大的王松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时,任长霞通过缜密侦查、巧施计策,组织干警将王松及其65名团伙成员全部收入法网。由于大案要案和疑难案件被接连攻克,当地群众拍手称快,都说登封来了一位“女神警”。破案是艰苦的,有时十天半月紧盯在现场侦查、取证,任长霞和干警一样吃住在百姓家,身体力行为干警树立了无声的榜样。对各种原因聚集形成的控申案件,任长霞抽调20余名民警成立“控申专案组”,变群众上访为民警下访,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她还要求把每周六定为“局长接待日”,倾听群众的呼声。

在登封工作的3年多,公安局的“局长接待日”从没间断过。3年来,任长霞处理群众来信来访3467人次,使476户上访老户罢访息诉。2001年5月3日,在处理登封市大冶镇西施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时,任长霞看到年仅8岁的刘春雨成了一名孤儿,便收养了小春雨,承担起小春雨全部的生活、学习费用。刘春雨至今称任长霞为“任妈妈”。

任长霞还向全局民警发出倡议,开展了“百名民警救助百名贫困学生”活动。全市有126名贫困家庭的失学儿童得到救助,重回课堂。在任长霞的带领下,3年来登封市公安局帮助困难户达70余户,受益群众达300余人,出台便民利民措施达60多项,上门办证、办牌不计其数,好人好事千余起,警民关系进一步改善。自任长霞到任后,登封市的上访者越来越少,而敲锣打鼓到上级公安机关为登封市公安局和任长霞送感谢信、镜匾、锦旗的,为任长霞请功的,越来越多。登封市公安局也荣获“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称号。

2004年4月14日晚,任长霞在郑州市公安局汇报完工作,连夜赶回登封部署一起重大案件侦破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于4月15日零时40分牺牲,年仅40岁。6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12月,任长霞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自1983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她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12)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13)

小萝卜头

九一班 刘子金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小萝卜头》

大家可能听过小萝卜头的故事,他原名宋振中,1940年出生。小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与爸爸妈妈一起被抓进监狱。由于常年关在阴暗的牢房里,吃的一直是变质的米饭,他长到八岁时,身高却只有四岁正常孩子那么高,大大的脑袋,瘦弱的身子,叔叔阿姨都心疼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从小就很懂事,他的妈妈为了给他换一点大豆吃,就去做苦工,可每次开饭时,“小萝卜头”总是让妈妈吃。他还常常搜集一些破布条、破袜子留给妈妈做鞋用。从五岁起,他就学着自己缝补破衣服了。“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

“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他还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信息。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

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宋振中和他的父母为革命烈士。直到现在还有她的狱友常去祭奠他,祭奠这个为国家所牺牲乖孩子,敬佩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这就是《小萝卜头的故事》。这就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尚且年幼都已经知道为国家做贡献,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努力吗?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

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14)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15)

人民英雄董存瑞

四一班 张涵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16)

吉 鸿 昌

中二二班鲁世豪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他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

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

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人神共愤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何应钦被骂得张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酷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但他的意志依旧像钢铁般顽强,一个字也不向敌人透露,更从未屈服。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又该怎么办?”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的死重于泰山,光耀史册!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17)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探寻先辈足迹)(18)

一把炒米

中一二班 孔凯旋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的红色革命故事是一把炒米。

在一场作战中,炊事班老班长和一个大个子战士,还有一个小个子战士突围失败,被敌人围困在了一个叫苇子沟的山上,现在已经是第七天。

这七天里,三个人靠着吃野菜,啃树皮,活了下来,此时三个人无力的靠在老榆树上,望着米袋里那一把炒米。

望着那把炒米,老班长的喉结蠕动了几下,小个子艰难的咽了下唾沫,大个子嘴巴张着。

谁也没有动那把炒米,老班长有话,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许动。这句话是昨天老班长端着枪说的。

昨天夜里,老班长刚睡下,就被一阵撕扯声吵醒,老班长睁眼一看,是大个子和小个子在争夺米袋里,最后那把炒米。

老班长气怒的抓过枪,拉上枪栓,骂道:“妈的,都给老子住手,这袋米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能动,谁动我就崩了谁。”

到了第八天夜里,夜色黑了下来,老班长拿过那个米袋,走到大个子面前说:“快点,把这米吃了,趁天黑,我和小个子在北边放枪,把敌人吸引过来,你就在南面突围,突出去之后赶快找队伍来救我们。”大个子激动地接过米袋,稍迟疑一下就把米抓到嘴边。这时,小个子战士却一把夺过米袋,对老班长说:“还是我吃吧,我个子小,突围灵巧。”

老班长被小个子突然的举动激怒了,他抢过米袋,一拳就打在了小个子鼻子上,骂道:“灵巧个屁,个子顶不住枪杆高。”

小个子不敢言语,流着泪摸着鼻内流出的血,大个子狼吞虎咽的把那把米嚼了下去。

突围开始,老班长和小个子在北面山坡开枪,把敌人吸引了过来。

突围过去的大个子望着苇子沟的北山林时,那里的枪声正一阵紧过一阵的激烈……

天亮后,大个子带着队伍回来营救时,却只发现了老班长和小个子布满弹孔的尸体,大个子流着泪把两人安葬在了北山上。

过了几十年,一位大个子将军来到苇子沟,立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刘冬生父子之墓,原来那个被老班长留下来的小个子,是他的亲生儿子。

或许有很多人对刘冬升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认为他并不出名,但我认为它的名字与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样,闪闪发光,因为它代表着无数与之一样,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却又默默无闻的革命先烈,虽不广为人知,却同样高尚。

将生的机会留给他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与儿子,这种革命精神被一代代传承者,正是这种精神才让中华民族越来越强大,让华夏儿女可以自豪的说一声:我是炎黄子孙, 我是华夏儿女,我是中国人。

我的故事演讲结束, 谢谢大家!

峥嵘不忘,吾辈自强!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

我们时刻准备着!

(宋尧 薛文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