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山七镇(安徽舒城山七镇)

“德政拓开致富路,馨风吹暖小康家”这是舒城县山七镇街道旁新建的移民安置小区2单元一楼大门上贴的一副火红对联,映红了山七镇柯湾村灰窑组村民黄玉林的笑脸春节期间亲戚们得知黄玉林搬进了新家,纷纷前来道贺,一起分享入住新居的喜悦他78岁的老母亲看着客厅、厨房、卫生间配备齐全的新房,高兴地说:“以前一大家子挤在简陋的土坯屋子里,还经常漏雨,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能住进这样好的房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安徽舒城山七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舒城山七镇(安徽舒城山七镇)

安徽舒城山七镇

“德政拓开致富路,馨风吹暖小康家”。这是舒城县山七镇街道旁新建的移民安置小区2单元一楼大门上贴的一副火红对联,映红了山七镇柯湾村灰窑组村民黄玉林的笑脸。春节期间。亲戚们得知黄玉林搬进了新家,纷纷前来道贺,一起分享入住新居的喜悦。他78岁的老母亲看着客厅、厨房、卫生间配备齐全的新房,高兴地说:“以前一大家子挤在简陋的土坯屋子里,还经常漏雨,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能住进这样好的房子。”

黄玉林一家原来住在大山深处——柯湾村灰窑组,这里山高坡陡,地瘠水少。春旱、夏雹、秋早霜,一年一季靠天收。恶劣的气候和贫瘠的土地,让种地为生的村民,忙活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农户,在政府引导下,早就搬出大山。贫困户也想搬,却没有能力搬。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山七镇党委政府把异地扶贫搬迁作为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对全镇分散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排查,按照“群众自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的原则,在街道所在地谢塝村征地5亩建起了异地扶贫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2375平方米,总投资350多万元,搬迁安置了32户贫困户。

在异地扶贫搬迁上,镇党委政府想得周到细致。“既要让贫困户搬得出,还要让他们稳得住。”山七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成顺说,“我们在移民小区的选址、设计、规划、建设、配套等方面都费尽了心思。最后决定采取集中安置方式,选在镇政府所在地——谢塝村,修建易地扶贫搬迁小区。”除了选址,各项配套设施也同步进行。保证水、暖、电、气、网的畅通,同时,新建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并配套购置健身器材以及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衔接,力争达到城镇化的建设标准,以便充分调动贫困户搬迁积极性”。

一项项细化的举措,将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里。走进移民小区,分明能领略到新居的生气盎然。这是一片开阔的地带,交通方便,视野开阔,地形平坦。两栋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楼前花园草坪点缀,中间是小型广场,旁边设置了公示栏板,脱贫攻坚文化长廊上,一个个电脑喷绘而成的生动漫画,将党的关心关怀精彩诠释。

42岁的施德成,上有年老多病的母亲,带着一个残疾兼智力缺陷的哥哥,生活负担很重,分到了75平方米的两居室,他开心地说:“这小区环境好,绿化美!住进来肯定舒心。我在集镇干活,做点开三轮车之类的零活,一天能挣150元。照顾母亲、哥哥,养活妻儿,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不仅要让群众住新房,还要让他们逐步走上致富路。实施移民搬迁不仅是为了满足群众生存需要,更是为了他们以后的发展,能够早日脱贫致富。镇党委政府立足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和后续发展,借助产业帮扶、劳务协作帮扶、公益岗位帮扶和资产收益帮扶,积极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定期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就业培训,让贫困户定向就业更加精准。据统计,移民安置小区32户,通过公益岗位就业12人,通过集镇办介绍就业的12人,在镇扶贫龙头企业——古绿缘花木苗木公司就业的6人,一项项惠民利民的长远之策,让群众打消了搬迁之后的后顾之忧,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李家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