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是每年的哪天(小满是一年中最佳的节气)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60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自古至今,文人对小满的偏爱,并不完全来自节气字面的浅层属性,而源于其背后的文化和哲学韵味。

小满古诗词

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

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

迎风笑落红。

小满四月中(节选)

唐元稹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小得盈满许丰年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些节气代表季节分割,如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有些代表气候天气,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有些代表物候风物,如惊蛰;代表农业生产的节气便是小满和芒种。

中国土地幅员辽阔,南北气候殊异,小满时节许多植物的生长状况都不尽相同,对于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来说,“小满”是小麦麦穗即将饱满的时节,预示着农忙将要开始,“大麦垂头小麦黄”。

“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得盈满”,多么浪漫动听的形容——此时,小麦的麦穗将将饱满,由绿变黄,开始试着迎风摇摆起来;果实已经悄悄孕育,枝头挂着青青的小苹果或开始红了的樱桃、初长成的梨子或还青涩的杏儿;天气越来越热,水车吱吱地开起来……在古代社会,一幅小麦即将丰收的景象。

“小满三日望麦黄”,“小满十日遍地黄”,“麦到小满日夜黄”……除了这些农家谚语,许多诗人都写过关于小满的诗词,其中无不洋溢着对麦子茁壮成长的期盼。小满和麦子难舍难分,正如欧阳修那句“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百花凋落不悲反“笑”,因为在风中摇摆的麦子才是最美初夏之景。

现当代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小满”的身影:荷花淀派作家孙犁在《铁木前传》中描写了一个可爱的名叫小满的姑娘,冯唐在小说《万物生长》中写了青年男女“秋水”和“小满”的爱情故事,今年大火的电视剧《对手》中,男女主人公的女儿“小满”是个在青春期有着叛逆个性的聪明姑娘,令人印象深刻。

“小满”就像一个刚刚开始探索世界的姑娘,青涩未退,半熟未满,对世界充满好奇,略带担忧和不安;而农人们也在用望女儿的心情端望小麦——满怀憧憬却惴惴不安地迎接即将到来的忙碌与收获。

小满之后,到农田中去,能看到风吹麦浪的壮丽。这幅景象,在北京依然能看到。

近日,因为疫情的原因,记者电话采访了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眼下,合作社的小麦正在灌浆期,据合作社理事长陈领介绍,现在农场种植的小麦品种有杭麦247、辽春18(春麦)、中麦886等北京市农业推广站多年选育的优良品种,经常有专家来指导。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里的“一险”指的就是对小麦伤害颇大的干热风,遇到干热风的侵害就会使小麦颗粒干瘪。陈领告诉记者,尽管今年雨水较为丰沛,积温(某一时期内大于或小于某一界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也比往年低些,但为了预防干热风,农场对小麦进行了完善的后期管理,及早补水,喷洒叶面肥作为植物的清洗剂。

小满有“三候”,即三种物候特征,其一是“苦菜秀”,其二是“靡草衰”,其三是“小暑至(麦秋至)”。在古代,小满前后虽是农忙的开始,却也是青黄不接的艰难时刻,麦子还没有成熟,每天干活儿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人们只好挖漫山遍野的野菜充饥,便有了“小满吃苦菜”的习惯。

苦菜,泛指各种可以吃的野菜,苦菜虽苦,历史却悠久,民间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吃法,比如将早熟一些的麦子磨成面,与切碎的苦菜和在一起,烙两张饼随身带着,便可供下地干活一天的吃食。清热凉血的苦菜还能缓解日渐升温的天气给农人带来的燥热。“靡草衰”也是件大事,古时种庄稼,除草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小满前后气温升高,阳光充足,一些喜阴的“靡草”直接干枯而死,更顽强一些的野草便需要人为翻动,破坏根系,再将它们晒死。

世殊时异,现代农业中,各种除草剂和其它除草方式大大减轻了农民人工除草的压力,人们也不用再挖苦菜熬过小满的农忙。“尽管现在农业科技已经很发达了,我们种植农作物还是要按照节气来,只有按照节气规律种植,才能保证产量。比如我们从惊蛰起开始种植春小麦,到夏至麦子自然就成熟了。”陈领说。

小满节气是每年的哪天(小满是一年中最佳的节气)(1)

桑葚

小满节气是每年的哪天(小满是一年中最佳的节气)(2)

绛桃

小满节气是每年的哪天(小满是一年中最佳的节气)(3)

郁香忍冬的果实

小满节气是每年的哪天(小满是一年中最佳的节气)(4)

古寺拈香时雨来

小满的“满”,是指麦粒的“满”,更是指雨水的“满”。有一种说法是,古时农人判断一年雨水多少,就看小满那天下不下雨,或是小满前后几天雨水多不多,若是下雨,那么今年大概率是个雨水丰沛的年份。记者查阅了一些资料,确有一些说法认为,对于古代几千年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文明来说,雨水多少影响众多农作物的收成,直接关系到有没有饭吃、能不能活命的大事。

“大落大满,小落小满”的“落”便是指雨水。民间谚语有云“小满动三车”,这“三车”便是水车、油车、纺车。小满是江南水稻插秧、北方小麦灌浆的时候,小满这天,江南地区有“抢水”习俗,会将水车一齐开动,将水引入农田。

记者采访合作社时是在小满前夕,当时小麦已没过大腿,没过几天便长到齐腰高度,每天都“蹿一截”。今年合作社加强了小麦的水肥管理,小麦长势非常好。陈领告诉记者,今春的雨水比往年多些,下得也比较均匀,春雨贵如油,春雨的充沛利于小麦的拔节灌浆。小麦的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除去雨水,农场还会对小麦进行人工补水。这片小麦要经历四次大规模的补水:去年11月的越冬水,今年3月的返青水,之后的起身拔节水,现在的小满节气正是小麦的扬花灌浆期,灌浆水预计要一直浇灌到5月底麦子初步成熟。陈领告诉记者,以往种小麦大水漫灌,一亩地小麦需要至少200吨水,现在农场使用了水肥一体化、指针式喷灌、微喷滴灌等各项现代化灌溉技术,一亩小麦只用130吨水。现在,农场正在进行大规模灌溉。

因为雨对农作物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代,如果入夏前后缺雨,皇帝会在这时做一件事:祈雨。在于弢的《大钟寺》中有这样的记录:“光绪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农历)上谕:京师本年入夏以来雨泽稀少,现在节届小满,农田待泽孔殷,允宜虔申新祷,朕于本月二十七日亲诣,觉生寺拈香。”

觉生寺就是现在的大钟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馆员程呈告诉记者,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的祈雨遗迹——博物馆保存着清雍正十二年建的觉生寺碑,上镌有清乾隆皇帝所作的谢雨诗。大雄宝殿东配殿耳房上还保存有“前班求雨住处”的刻字,这也是大钟寺举行祈雨活动的重要实物见证。博物馆重新开放后,读者朋友们可去一览都城遗迹。

今年小满是5月21日,这天体感温度达到36摄氏度左右,没有下雨,让很多人大呼“夏天真的来了!”不过对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来说,这天有没有雨已经不会让人大悲大喜了,祈雨如刻着求雨的墙砖一样,进入博物馆,成为了历史。

青杏如玉樱桃红

近期,北京的不少公园景区暂时关闭,香山脚下的国家植物园,成为市民贴近大自然的好去处。5月底春花开过一轮,牡丹海棠桃花都已不见踪影,月季却正在争奇斗艳。国家植物园里的月季园中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橘的、香槟色的月季,甚至还有绿色月季等珍稀品种。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馆长王康沿路一株一株指给我们看,花园四周还有不少除玫瑰和月季外的蔷薇科植物,它们的花朵不如月季那么惹眼,走过不经意间可能错过。

欣赏月季不用特意跑趟植物园——您家楼下,小区花坛,马路绿化带,写字楼围栏上,公园草坪边……遍布着月季;如果您在郊区有个小院,自己种点月季也别有乐趣。月季的第一个花期是5月底到6月初,小满成了赏月季的最好节气,恼人的柳絮收了神通,月季降临开满京城。

不过国家植物园(北园)月季园里的月季,与路边看到的月季有所不同——月季园的月季有野生的、栽培的、古老的、现代的,它们大多属于切花月季。王康馆长告诉记者,花店里买的月季就属于切花月季,切花月季单朵比较大,刺较少,剪下来可以直接插在花瓶里。街上种的是丰花月季,丰花月季虽然花朵小,但花朵开得密集,很适合做街巷观赏——记者所在的报社大楼四周便种植着一圈密密的香槟色月季,虽然每朵花并不太惊艳,但连成一圈花的海洋却浪漫绚丽。

春季盛放的花开过一季后,已悄悄开始结起了小果子,到了夏天,便可吃到各种各样的水果。植物园中桑葚、樱桃等的果子已初长成,不过因其只供观赏,最后大多落入飞鸟的肚子,还有些悄悄掉在草丛中。

“中塔友谊杏树林”中的杏树上结出零零星星青绿的小杏子,外面还有一层白色细毛的“茸衣”,迎着阳光看,像镀了一层透光的银边。一些野生山桃也结果了,这种果子长不大,果核大,果肉小,记者沿路找到了“绛桃”“品虹桃”的果树,核桃大小的野桃挂在树梢,风吹来像铃铛一样晃动,煞是可爱。

一路上,王康馆长提醒记者注意几株乍看平平无奇的树,离近了看,能发现绿叶间红豆大小鲜红的小果,两个一组,一边紧贴,一边分开,呈现对称的心形。稍离远点看,枝头挂着一颗颗小红心,这便是5月结出的郁香忍冬的果实。这种心形的浆果因为酸甜可口,果皮吹弹可破,也被叫做“爱心果”。

草坪边的灌木丛中,猬实的花朵正在开放,植物园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便引进推广猬实,5月正是它的花期,这种喜欢阳光的落实灌木因为花序紧簇,花色艳丽,花开在五六月间百花凋谢的时候更为可贵,所以被称为“最美灌木”。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许多关于小满的文章都不约而同提出过一个问题:二十四节气中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那么有“小满”为何没有“大满”呢?这确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赞同的一种解释是:中国哲学讲求“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亏盈而益谦”,“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凡是太过“圆满”恐怕紧接着就是凋零败落,所以“小满”刚刚好——不早不晚,不快不慢,就像麦穗,继续饱满;就像果子,日日长大。小满是一年中最佳的节气,也是人生中最佳的状态——最好的滋味就要得到,却还没有得到。愿人们都能收获自己的“小满”。

名家

祈盼甘霖

河湖盈满

▌宗春启

小满是入夏后的第二个节气。和雨水、谷雨一样,小满的节气名与降水相关。《说文》:“满,盈,溢也。从水。”此时万物始盛,人们期盼连降甘霖,河湖水量盈满。谚曰:“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这时节最怕天旱少雨:“小满不满,无水洗碗。”所以,古代皇帝四月要祭天祈雨。《大清会典》:“凡常雩之礼,岁以巳月龙见祀皇天上帝于圜丘,为百穀祈膏雨。”雩(音“鱼”),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龙见,即建巳之月,亦即四月。

清康熙年间,因祈雨发生过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春天干旱无雨。在热河的玄烨四月十四日令礼部祈雨。数天之后仍无雨,康熙帝再发谕旨,命在京大臣祈雨。因临近端午,他特发谕旨给在京官员:端午节严禁吃喝会饮,各级官员务必去竭诚求雨。可是在京官员置若罔闻,直到五月初,一位大臣才草草上了一道奏折敷衍。康熙勃然大怒,命令大学士嵩祝回京严查。嵩祝不敢怠慢,回京后将没有参加祈雨的官员三十四人名单报知玄烨。处理结果是:礼部尚书革职;四名侍郎降五级留用;祈雨不到的官员分别受到降两级和降三级留任的处分。

玄烨有一次对皇子和大臣们说:“京师初夏每少雨泽。朕临御五十七年,约有五十次祈雨。每至秋成,悉皆丰稔。”他还说,有一年大旱,他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天三夜,第四天步行去天坛祈祷。天空中浓云四合,大雨如注,回宫路上龙袍全都湿透,连靴子里也灌满了雨水。有清一代,有关皇帝祈雨的记载不一而足,而且都是灵验的记录。

祈雨真的灵验么?两千二百多前年的思想家荀子一语道破:“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说穿了就是:“你不祈,雨也照下。”

乾隆七年(1742年)五月,朝廷制定了雩祭制度:孟夏四月,择日行常雩礼;四月以后旱,“则祈天神、地祇、太岁坛,次祈于社稷坛,次祈于太庙。皆七日一祈。旱甚,则大雩,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七天一祈祷,雨早晚会下的,下到江河渐满为止。

(原标题:青果微酸麦初黄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陈梦溪

流程编辑:u01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