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渭南与柳诒徵 柳诒徵与赵伯先

柳诒徵和赵声申耆 蒋顺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陆渭南与柳诒徵 柳诒徵与赵伯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陆渭南与柳诒徵 柳诒徵与赵伯先

陆渭南与柳诒徵 柳诒徵与赵伯先

柳诒徵和赵声

申耆 蒋顺兴

柳诒徵和赵声,在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早期阶段,交往密切,但很少为人所知,史家也无评述。现依据柳诒徵所遗资料,作初步论述。

柳诒徵(1880-1856),字翼谋,号劬堂,江苏省丹徒县(今镇江市)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自一九0一年二十三岁到南京,以后五十年,几乎一直在南京工作。

赵声(1881-1911)字,伯先,江苏丹徒县人,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早期阶段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十七岁(1897年)时中秀才,和柳诒徵的妻弟吴永龙同榜(见柳诒徵所录《进学榜》,未刊)。但功名非其所好,后决意投笔从戎,以第一名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在当时日益高涨的民主新思潮影响下,开始走向革命,并以革命者自任。他在与同学游明故宫、明孝陵时,曾说:“我辈今日求学,岂为官禄富贵耶?乃预备他日手拯神州,出之茫茫巨浸中,使复见青天白日耳!”(柳诒徵:《赵伯先先生传》)

这时的柳诒徵,受艰难时势的刺激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竭力主张改革现实社会,以振兴中华。一九O三年一月,他随缪荃荪到日本考察教育,遍游横滨、大阪、东京、神户,特别在大阪参观博览会,见我国工商业之落后及日本人狎侮中国人,感触很深。他在《日游汇编》里说:“一九O三年三月五日庚申,至江楚出品事务局访李君拔可、汪君福生,二君呼车偕赴会所,复阅工业参考二馆。午后,游美术、人类二馆。美学馆皆美术学校所曾见者,特增古画数种而已。人类馆陈列台湾、北海道、印度、爪哇、非洲诸野蛮人,并仿造其居处食用等物,以供游博览会 者研究学术之余兴······。闻日本政府初欲取中国吸鸦片烟及缠足人列入此馆,嗣经本国商人请公使向(日本)政府力争,始寝其事。然台湾人语言形状与中国无异,又有一妇靓妆搕饰,缠足如弓,端坐馆中,任人注视,其狎侮吾同种亟矣。苟有血气,能无愤恨而坐视国人死守旧习而不变哉”!

同年二月,赵声为了寻求革命,也东渡日本考察军政。他在轮船中对友人说:“生平最佩服孙文”(束世澂:《赵声传记考异》)。到日本时,孙中山已从日本经香港到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一带宣传革命。他结识了黄兴和何香凝等革命志士,互相砥励,大受鼓舞。并认为,“革命贵在实行,居日本何为?”《柳诒徵:《赵伯先先生传》)所以不久便回国,积极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

赵声回国后,首先到家乡从事活动。当时镇江社会思想比较守旧。知识分子大多埋头在故纸堆里,如赵森甫、丁秀甫等,也只知掌故词章之学,缺乏变革社会的理想。赵声在镇江开展活动,要寻找适当的帮手,是困难的。但因柳诒徵的思想观点,与赵声比较接近。所以,赵与柳往来比较密切,经常共商计议,得到柳很多的帮助。

赵声在家乡首先从宣传教育着手,企图以“广开民智”。唤起民众,造就革命人才。赵和柳在大港筹办安港小学过程中,“艰阻异常”(《赵声与柳诒徵书》,未刊)。赵在乡间一面招收学生,一面筹集经费。《赵声与柳诒徵书》中说:“至今学生只有二十余名,其中仍有寒苦之人只收半费者,其余亦有观望之徒。总须开学之后,既有明效大验,则来者或可稍多。鱼肉捐款,现有人已禀县主归学堂收。然倡此议者系一恶董,欲求涓滴归公,但恐须九牛之力。弟意以为,各事总须明年学开之后徐徐改良办法,即以扩充款项。”柳在外聘请教师也不容易,最后只好请他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堂兄柳平章去任教。赵声致书柳平章敦请上任:“砥如(平章的号一一引者注)仁兄大人侠鉴:城隅一别,继稔已返海安,慰甚。弟于本月十五日返港,蒙学事略为运动,定于正月十六日开学,务求文旌于初十外即到敝舍,盘桓数日,并以布置一切。弟既教育之事非门内人,且俗见纷烦,唇舌焦敝,必借重大教育家早来经画,庶可粗备规模。谅吾兄热心,亦必乐于早来也。专此拜求。即颂年禧”(《赵声致柳平章书》,未刊)。开学时,赵声致书柳诒徵,请他参加开学典礼,书中云:“翼谋仁兄大人阁下:昨日由集泰和上一函,刻又接读大扎,承询一切,知系注之深也。蒙学定于正月十六日开学,务请令兄十六前到港。若阁下能来一观,则尤所拜祷矣。”这一天,柳诒徵从南京赶来,参加了开学典礼。

赵声在大港创办阅书报社及体育会时,柳诒徵就利用他在江楚编译局工作之便,供给一些书刊。其中有一种就是《浙江潮》。赵声曾用自己的名片写信给柳诒徵时说到此事:“承允捐送敝学会《浙江潮》一份,今有人回里,请即掷交来价为祷”(未刊)。查《浙江潮》,一九O三年二月出版于日本东京,是浙江留日学生所编,孙翼中、蒋方震、马君武等为主编,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是一种革命刊物。

后,赵声到南京两江师范和徐绍桢新军第九镇任职时,柳与赵亦时常往来。

一九O八年,赵声到广州以后,两人仍时通声气。

一九O九年,赵声在广州一带进行革命起义活动时,为两江总督端方所知,即密电两广总督张人骏:“(赵)君才堪大用,顾志弗可测,毋养虎肘腋,致自贻患。”张削赵兵权,降为督练公所提调。“君知无望,弃职以归,南中惊传革命首领赵声至,端方通令文武协捕,宁垣同志驰急足报其家,促速避,君乃以夜半走浙之西湖。翌日,宁密探至,偕丹徒县捕役巡防营兵围君宅,搜索不得”(柳诒徵:《赵伯先先生传》)。实际上,柳诒微的这段记载,也涉及他亲身的经历。当天晚上,赵就避在柳家里 夜半由柳助其化装逃走。

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赵声在广州领导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忧愤病逝。临死犹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死后葬于香港茄菲公园之侧,刻碑为“天香阁主人之墓”。光复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先生追赠他为上将军,并移葬镇江南郊竹林寺麓。一九二六年,镇江人民为纪念烈士,筹建“伯先公园”于云台山,塑像建祠,柳诒徵为赵声铜象写铭。其词为:“公氏赵,厥名声。字伯先,家农耕。秉父教,敏夙成。懿文学,为庠生。宋室,仇满清。游金陵,肄农兵。面铁色,颀莫京。蕴雄略,冠其黉。督端方,闻而惊。走百粤,飘长缨。总师干,遂专征。图举义,事垂成。黄花熠,愤阗膺。客香港,奇疾瘿。大星陨,四海崩。不数月,清室倾。繄民国,公所萦。躬未与,灵其凭。建崇祠,临江城。写良金,垂雄名。十九年,岁在庚。秋九月,镌此铭。撰铭者,柳诒徵。”

是铭毁于日寇。一九四八年(民国三十七年)三月,柳诒徵更制一铭。其词为:“公氏赵,厥讳声。字伯先,颀夙成。家大港,躬晨耕。受考教,文笔精。试乡庠,魁诸生。世宋裔,耻臣清。肄兵学,居金陵。倡革命,端方惊。名捕亟,鸿飞冥。燕若粤,足遍经。迭起义,结新兵。辛亥春,策黄兴。诛清吏,据羊城。机不密,期屡更。黄花岗,歼群英。齌壮志,愤填膺。潜香港,呕血薨。越数月,清室倾。民国建,君志行。功曷归?在天灵!冶良金,象生平。镇乡国,光汉京。亿万载,垂雄名。历浩劫,弥峥嵘。卅七年,再勒铭。撰复书,柳诒徵。”

一九四八年,柳诒徵集各方传志为《伯先传》。一九五五年,镇江地方人士议修伯先墓,要柳诒徵作墓铭。柳复援笔成文,曰:“伯先公园落成,予为联曰:“朝晖夕阴,江山第一;云车风马,国士无双”。某君(编者按:此人于右任)联曰:“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亦予集句也。园树铜象,予亦铭之。倭乱失去,乃复为之铭。又集各方传志所撰传志为《伯先传》,当时印布海内。独未克为其墓碑,私心歉然,一九五五年,陆、冷诸君修葺遗墓,嘱诒徵撰碑,谊不可辞。君生于一八八一年,死于一九一一年,实凶短折。当那拉氏窃爱新觉罗权,流毒宇内,神州士夫,揭橥大义、导革命者,君与孙中山、黄兴辈才三数人。以其聪明睿知,甘洒热血,荡剔秽恶,虽屡起仆,未蒇其志。然由是而政治改革、封建改革、社会改革、经济改革,焕发踵腾,以暨令兹。六七亿之同胞,借各兄弟民族,和平奋斗,震荡天渊。述往开来,岂不伟哉!墓地在镇市南郊竹林寺下,以xx年瘗彬,xx年新修。”但碑文虽做成,却未上石;稿藏于家。

柳诒徵研究会高氏自1983年《镇江文史资料第五辑》扫描转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