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题两种论证方法(说几道容易引起争议的言语理解题)

今天晚上,有同学问我下面这三道行测言语理解题,他始终想不通答案,我后来解析之后,他一下子恍然大悟,我觉得这几道题有一定代表性意义,所以把他公号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加以重视认真理解,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

言语理解题两种论证方法(说几道容易引起争议的言语理解题)(1)

1、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的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倒退,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跨境贸易都或多或少的呈现紧缩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的可利用资金都相对紧张,对资金周转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使过去传统的大交易量、长账期的贸易模式难以为继,政府和企业为了规避资金风险,将原有的贸易模式分割成多笔小额贸易,同时缩短账期,加上互联网和便捷的物流,这种新兴的贸易模式在全球范国内越发流行开来。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互联网和物流是新兴贸易模式流行的前提

B、次贷危机直接影响了传统跨境贸易的规模

C、小额跨境贸易有利于企业和政府规避资金风险

D、经济危机成为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助推剂

【D】

【解析】

该同学选择的答案为【C】,正确答案为【D】。

我们注意看题干里面的几个关键信息点,我进行了加粗与标红:

1、在这种情况下

2、对资金周转率的要求

3、传统的大交易量、长账期的贸易模式难以为继,

4、政府和企业为了规避资金风险

5、将原有的贸易模式分割成多笔小额贸易,

我们根据标红部分可以看出,因果关系为:经济危机使得对资金周转率要求高,传统模式难以为继,为规避风险,小额贸易出现。在C答案中既没有对经济危机背景的描述,也将因果秩序进行了颠倒。所以C答案是错误选项,其他A答案以偏概全,B答案没注意到文章最后一句话(这种新兴的贸易模式在全球范国内越发流行开来。)文字主要意思并不是对贸易规模进行阐述。所以D答案是正确选项。

言语理解题两种论证方法(说几道容易引起争议的言语理解题)(2)

2、专家认为,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的孩子,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导致视力损伤,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使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这主要因为太阳的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百倍,光照越强,多巴胺释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高强度光照一方面可传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模糊减少,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抑制近视的作用。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低龄近视是光照弱引发的视力损伤

B、太阳光照能有效抑制近视发生发展

C、光照强度与近视发生率呈现负相关

D、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

【D】

【解析】

该同学选择的答案为【B】,正确答案为【D】。B答案错误的原因是答案错在主语上了,多巴胺释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题干中抑制近视发生发展的主体是多巴胺,而不是太阳光,B答案偷换主语,是错误答案。

言语理解题两种论证方法(说几道容易引起争议的言语理解题)(3)

3、水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顽强的动物,其显著特征是能在各种极端环境中存活下来。科学家曾经将水熊冰冻在冰层之中,暴露在放射线之下,甚至将它们发送至太空,但令人惊奇的是,水熊仍能从假死状态中复活。最近,科学家揭示了水熊复活的秘密,其DNA兼具动物和细菌成分,使其成为“弗兰肯斯坦”混合体。此外,科学家在研究水熊复活过程中哪些基因会被激活时,还发现了一组特殊蛋白质。这组蛋白质能够快速替换体内损耗的水分,并修复受损细胞,致使这种动物接近于不可毁灭状态。这段文字旨在说明:A、水熊的显著特征是能在各种极端环境中存活B、水熊是一种能复活的“弗兰肯斯坦”混合体C、水熊拥有神秘DNA使它接近于不可毁灭D、水熊拥有的特殊蛋白质能修复受损的细胞

【C】

【解析】

该同学选择的答案为【D】,正确答案为【C】

发现了一组特殊蛋白质。这组蛋白质能够快速替换体内损耗的水分,并修复受损细胞,致使这种动物接近于不可毁灭状态。还字表明是并列关系,不能作为全文的主旨说明,并且,特殊蛋白质的也是受基因控制而产生的,也和基因有很大关系,所以更加说明答案C的正确性。

言语理解题两种论证方法(说几道容易引起争议的言语理解题)(4)

言语理解可以说是整个公考的基础了,言语理解学好对于申论阅读有很大的帮助,以上三道题的错误答案均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诱导性,在读题中要注意认真思考,仔细辨析,抓住关键信息进而一击必中。

关注【成公团】,成公不再难。

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