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书籍免费阅读(读了50本育儿书吐血总结出的5点育儿干货)

育儿书籍免费阅读(读了50本育儿书吐血总结出的5点育儿干货)(1)

我已做了5年的全职妈妈,如果要我给新手妈妈有且仅有一条最重要的建议,我想应该就是这一条了,尽早开始看育儿书籍。

无论再忙再累再没时间,也要读一些经典的育儿书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你育儿路上唯一可信的帮手和抚慰者,你的猪队友不是,你的婆婆妈妈不是,医生还有育儿专家也不是。

不知道是何契机,去年一整年,我只读了育儿方面的书,看了大概50本左右,是这些,让我从一个战战兢兢、遇事束手无策的弱鸡妈妈,成了现在这个见过“大风大浪”,即使那些风浪没有在书上看到过,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考方式,可以去应对育儿路上形形色色的问题和阻碍了。

从这些书中,我精炼再精炼,总结了5条最实在的,最有价值的育儿干货,分享出来!

1惩罚教育是最无效的教育,摒弃它!

会动不动惩罚孩子的人,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情绪的奴隶,像个孩子一样,一生气就喜欢叫、推,打,骂其他的小朋友;二是懒惰,不愿意或者不会思考更好解决方法的人。

我们做父母的,很容易就接受“孩子有问题”,却很难接受“父母有问题”。明明是孩子做错了,我能有什么问题?我教育自己孩子有问题吗?

教育没问题,但是教育方法有问题。

为人父母,是一个新的身份,也是一份新的职业,我们太多人赤手空拳就上,我们不成长,不去为这个新身份思考掌握更多的技能,我们拿着锄头雕钻石,是的,孩子是不会解雇我们,但是,我们对得起孩子吗?

书单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双向养育》

2告诉孩子你的需求

白眼狼就是这么养出来的,你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你的需求,你从来都只知道满足她的需求。

很多辛辛苦苦掏心掏肺养大孩子的家长会抱怨,孩子太冷漠太自私,一点都不知道体谅心疼关心的父母,自己生病了,没有一杯热水,甚至连一句温言软语都没有,还抱怨妈妈怎么没煮饭。

告诉孩子你的需求,这点非常重要。

告诉孩子,你的需要我看到了,妈妈的需要也想要你看到。给孩子一个机会,很多孩子会自己看见妈妈的需求,看到妈妈累了会用小手给妈妈捏一捏,不要拒绝,要接受并且谢谢,让她们有同理心,让她们学会表达她们的关心和爱和善意,让她们学会付出的快乐,让她们知道哦妈妈也会累会饿会疼会不舒服,做一个真实的父母。即使孩子自己没看见,也要告诉她。

书单推荐:《亲子沟通密码》

3先说好,再说不

在我所看过的育儿书里,想要孩子合作,这是最好的一种方法,“先说好,再说不”,顺应孩子心理,孩子会更愿意合作。

譬如说,孩子提出一个要求,你先说好,先满足答应孩子的需求,然后在一同商量,形成约定规则,对孩子行为有所限制。

譬如说,先顺应孩子情绪,等孩子情绪平静稳定了,再商量,会更容易沟通。

这种以退为进的教育方法,有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书单推荐:《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4先让孩子体验情绪,再管理情绪

“先让孩子体验情绪?”

“意思是孩子崩溃,孩子伤心,孩子害怕,孩子嫉妒…先别急着管?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是的是的。”

“那我做不到,我恨不得把子弹堵在枪口里,立马制止它。”

很多家长接受不了孩子的负面情绪,一旦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恨不得威逼、利诱加转移注意力等各种方面让这些情绪立马消失。

要知道,被阻止的情绪是不会消失的,它只会积存在背后的小背包里,等着有朝一日如山洪暴发。

情绪只有被彻底的接受,才能彻底的消失。一个在情绪管理上牙牙学步的孩子,第一步不是教他管理这些情绪,而是让他们先体验这种情绪;然后第二步告诉他,刚刚发生的情况,你的情绪叫什么,让他知道这个情绪的名字,让他明白哦这个东西不可怕大人都知道,我现在也知道了;最后再告诉他,下次,有这种情绪时,有哪些不伤人伤己的方式表达。

当然,小孩子不能一次性讲这么多,他们的注意力有限学习力有限,可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拆解,这次练习到第一步,多练几次,下次就能练到第二步…

书单推荐《读懂孩子的情绪》

5懂得孩子的敏感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不当行为

刚开始当妈的那会,真的特别的紧绷,恨不得24小时把眼睛锁在她身上,因此,孩子身上的一点小情况,我能立马就感觉到,然后慌。

他放屁了,怎么会放这么多屁,是不是肠胃不好呀?他今天的便便怎么是这个颜色,怎么肥事?他2岁了,还不太会说话,是不是自闭症?他动手推其他小朋友了,以后会不会变成坏孩子?他生气了,喜欢在地上打滚,这个怎么办…

这些我都战战兢兢的经历过,但是我现在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大家一句话,成长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就请让成长去解决,不要插手干预太多,有时候不作为比作为更好。

很多成长中的问题,它会随着孩子身体还有心理的发展,会自动消失在过去的时间里,以至突然有一天,你会诧异,诶,孩子不再那样做了。

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放大,它反而也会放大它的坏影响,以至成为孩子的一个结一个坏毛病,当然,真的需要看医生的除外。

借用孙瑞雪老师书里的一个词,孩子在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敏感期,在我们眼中天大的问题,那些行为不当,也许只是孩子的某个敏感期到了,让孩子顺利度过与成长的,唯有爱与自由。

书单推荐:《捕捉儿童敏感期》、《全脑教养法》

以上,

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