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的生平及作品230字(勃拉姆斯的克拉拉的舒曼)

点击上图查看新刊目录

//

“八飞说乐”系列新篇。勃拉姆斯、舒曼、克拉拉,三位浪漫主义音乐天才,性情迥异,却走进了彼此的世界。或许每一种传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爱。

勃拉姆斯的克拉拉的舒曼(上)

文 | 冯八飞

勃拉姆斯和舒曼是一流音乐家,但肯定不是巴赫、贝多芬那样的超一流。

克拉拉·舒曼是一流钢琴演奏家,但也肯定不是李斯特那样的超一流。

不过,他们仨的故事,却彪炳世界音乐史,超一流的梦想照进现实的爱情童话,至少是其中之一。

在爱情童话这个战场上,他们仨,完胜巴赫、贝多芬、李斯特。

序曲 人生若只如初见

1853年9月30日11点整,德国杜塞尔多夫。一个身材修长、面色红润、金发飘逸,“简直如画像一样英俊”的青年,敲开一扇门。

他昨天中午就来过一次,当时主人没在家,主人小女儿欧惹妮被他帅了一脸,热烈欢迎他今天11点再来,因为,“爸爸妈妈12点要出门”。

他还挺准时。

他必须准时,因为,他是来拜山门的。

山门里面,是如雷贯耳的“音乐诗人”罗伯特·舒曼,欧洲浪漫主义大师。四十三岁的舒曼不仅是杜塞尔多夫乐团指挥,还是德意志赫赫有名的乐评家,十年前他创办《音乐新志》并任主编,捧红过柏辽兹和李斯特,他在这个杂志撰文力挺的肖邦,此时正在巴黎大红大紫。

那么,这个金发帅哥是谁?

乐坛新人勃拉姆斯,二十岁。

其实,他不想来。生性腼腆的勃拉姆斯昨天上门前在莱茵河边徘徊了很长时间。他不想来的原因是,三年前舒曼夫妇在汉堡住过几天,当时他把自己的作品送到他们旅馆房间,结果被原封不动退回。

那,他为什么还是来了呢?

因为他遇到了刚被舒曼捧红的匈牙利小提琴家约阿希姆。

他遇到约阿希姆,是因为另外一个匈牙利小提琴家赖梅尼。五个月前,匈牙利流亡小提琴家赖梅尼在汉堡演出时发现勃拉姆斯,带着他一同外出巡演挣钱,可刚到汉诺威就出了事故:当天演出贝多芬的《克莱采奏鸣曲》,勃拉姆斯上台后却发现钢琴没调好,低了半个音!这要放一般人就算完了,现场调弄不好得几个小时,观众还不得把场子砸了?整个后台乱成一团,舞台经理汗如雨下接近崩溃。这时已经上台的勃拉姆斯却面色如常,试音后抬手就奏,在原调基础上升高半音,赖梅尼的小提琴赶紧跟上,两人珠联璧合,一气呵成,观众根本没觉察到钢琴出了问题。不过,内行看门道,当天观众席坐着约阿希姆,他看出来了,大赞,两人遂成好友。

来自匈牙利小村的约阿希姆二十二岁,那年刚在舒曼指挥的音乐会上独奏并一举成名。他先介绍赖梅尼和勃拉姆斯去魏玛拜访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李斯特。李斯特很给约阿希姆这个匈牙利老乡面子,不仅接待,而且还亲自试奏勃拉姆斯作品《诙谐曲》。他俩在魏玛待了六周。李斯特答应给出版贝多芬作品的布黑出版社写信介绍勃拉姆斯。但后来在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演奏会上,勃拉姆斯旅途劳顿居然睡着了,赖梅尼非常愤怒,两人大吵一架,就此断交,赖梅尼投入李斯特门下,而勃拉姆斯离开魏玛返回汉堡。

约阿希姆很够朋友,他知道后又给勃拉姆斯写了封介绍信,再三鼓励,勃拉姆斯才坐火车从汉堡赶到杜塞尔多夫拜见李斯特的乐坛死对头舒曼。

对乐坛素人勃拉姆斯而言,舒曼的肯定,是踏入乐坛的门票。

问题是,敲开舒曼家门之前,他觉得拿不到这张门票。

勃拉姆斯的生平及作品230字(勃拉姆斯的克拉拉的舒曼)(1)

克拉拉(上),舒曼(左下),勃拉姆斯(右下)

门开了,仆人把勃拉姆斯引进客厅。舒曼穿着便服和拖鞋从书房走出。他文静忧郁,满面病容,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但目光亲切柔和,羞怯的勃拉姆斯讷讷地表示为舒曼先生准备了自己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舒曼和蔼地请他在自家钢琴前就座弹奏。

勃拉姆斯刚弹了个开头,舒曼就兴奋地打断他:“请稍等,我想让我太太克拉拉也来听。”说罢他跑到卧室门口叫道,“克拉拉,你来!”

勃拉姆斯知道舒曼太太克拉拉是著名钢琴家,年轻人停下手,怯怯地向卧室门看去,等待这位可能决定他命运的判官。

判官出现。

克拉拉,在这一天,决定了勃拉姆斯的一生。

身材苗条、知性高贵、惊人美丽的克拉拉,一顾倾城,当场惊艳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出身贫民区,幼时起在水手妓女云集的汉堡下等舞厅弹琴,天天目睹最直接的廉价肉体交易,突然见到高贵典雅的克拉拉,真的是“让我怎能不爱你”!

他霎时天旋地转,意乱神迷,要不是舒曼提醒,根本想不起来继续弹奏。

这,是德意志音乐史上爱情能级最高的一次钢琴演奏,至少是之一。

《C大调钢琴奏鸣曲》取材于德国古老情歌,带有明显贝多芬的影子,尾声明净温暖如初秋,意外契合勃拉姆斯初见克拉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说的是人生不可能只如初见,此事所有夫妻均可证实。但勃拉姆斯却证明两百年前的纳兰性德错了。他一生无数次弹起《C大调钢琴奏鸣曲》,每一次,1853年9月30日那个惊人美丽的克拉拉都随着第一个音符浮现在勃拉姆斯眼前。

真的有一种人生,每一次都是初见。

每一次。

那么,克拉拉的初见呢?

勃拉姆斯眼睛湛蓝,下巴光滑。那时克拉拉不知道二十年后他会留一副大络腮胡子。当天晚上她的日记兴高采烈:“今天汉堡来了位了不起的人物——勃拉姆斯……他只有二十岁,实乃上帝使者。罗伯特(舒曼)说,除了向上苍祈求更健康之外,他可称白璧无瑕……他为我们演奏他的奏鸣曲、诙谐曲和其他曲子,想象丰富、感情深厚,曲式驾轻就熟,罗伯特认为无不恰到好处。他坐在钢琴前的身影令人心动!他面相年轻却生动活泼。我们看着他充满青春魅力坐在钢琴前意气风发地弹奏,心为之动。他那双漂亮的手轻松完成高难度弹奏,他的作品也令人惊奇。他在汉堡学的音乐,他带给我们的演奏堪称卓越高超,我们觉得把如此完美的他派来人间的,只能是仁慈的上帝。他的前途远大美好,一旦他今后有机会创作管弦乐,他定会找到适合他艺术想象力的土壤。”

舒曼的初见呢?

舒曼那天的日记只有一行字:“勃拉姆斯来访。他是个天才。”

后来,在名文《新路》中舒曼这样描述这次音乐史上著名的会面:“于是,这位青年自天降临,女神和英雄庇护左右。他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来自汉堡,在汉堡于寂静黑暗中努力创作,并经热情名师的全面训练,由尊敬的著名大师(约阿希姆)介绍给我。单凭他的外貌我们就知道,他乃奉上帝差遣而来!”

文笔够不够漂亮?

舒曼文笔漂亮,是有原因的。

舒曼的音乐可能无法超过贝多芬,但他的文学修养绝对超过贝多芬,虽然他跟贝多芬一样都未能大学毕业。舒曼父亲是酷爱文学的出版商,首先就家学渊源深厚了,后来他在莱比锡和海德堡学法律时又不务正业,潜心攻读歌德、拜伦等作家的作品,海纳百川。音乐家文笔漂亮的很多,包括李斯特和柏辽兹,但文笔漂亮又高产,且创办影响一个时代的音乐杂志的,舒曼大概首屈一指。

舒曼比勃拉姆斯大二十三岁,德意志音乐江湖大佬兼如假包换的音乐天才,却甫一见面就铁口直断勃拉姆斯“是个天才”,其原因,却并非仅仅因为勃拉姆斯是个天才。

勃拉姆斯的生平及作品230字(勃拉姆斯的克拉拉的舒曼)(2)

勃拉姆斯

贝多芬去世后,欧洲音乐界一时群龙无首陷入混沌。

直到舒伯特、瓦格纳和舒曼出现。

罗伯特·舒曼1810年出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附近小城茨维考。他与瓦格纳都奉贝多芬为宗师,同属浪漫主义,但互相之间却针尖麦芒,是为当时欧洲音乐两大门派:以瓦格纳和魏玛宫廷乐队指挥李斯特为首的“标题音乐派”,以及门德尔松和舒曼领导的“纯音乐乐派”,后者的据点是门德尔松1843年创立的莱比锡音乐学院,舒曼是该学院首位作曲教师。

1853年舒曼因手伤早已不能再弹钢琴,他迫切需要找到那个可以跟李斯特和瓦格纳对撼的音乐天才。

他觉得,他找到了。

历史证明,他确实找到了。

在舒曼夫妇热情邀请下,勃拉姆斯在杜塞尔多夫逗留一月,整日盘桓于舒曼家,偶尔还留宿,与舒曼夫妇近距离密集交流。

故事讲到这里,要顺便钩沉一幅画。

法国画家狄克西的油画《和谐》描写一个金发帅哥斜倚洒满阳光的窗前看一位美女弹钢琴。很多文章说这是勃拉姆斯在凝神聆听克拉拉弹琴,并断定“有一种感情在流动,顺着阳光的方向,洒在克拉拉和勃拉姆斯的心里”。

文字与画面同样唯美。

其实不确。《和谐》的女主角是斯宾塞,当时在皇后学院跟狄克西学画的学生,里面那个帅哥也非勃拉姆斯,虽然,当年的勃拉姆斯至少跟他一样帅。所以,冯八飞昭告天下:《和谐》跟勃拉姆斯和克拉拉并没有半毛钱关系。虽然,这并不影响这幅油画的美丽。

一个月的近距离密集交流,让舒曼确信勃拉姆斯是天才。这时舒曼在《音乐新志》已很长时间没发文章,现在他觉得自己找到了那个毋庸置疑能够继承贝多芬纯音乐正统、一举荡平李斯特和瓦格纳这些旁门左道的新领袖,他的兴奋之情,让他无法只限于在日记里夸奖勃拉姆斯。

他也确实没限于。

一个月后,勃拉姆斯还没离开舒曼家,病魔缠身的舒曼即在《音乐新志》发表名文《新路》说:近年音乐界人才辈出,后起之秀层出不穷,音乐新力量已经成长,许多志趣崇高、抱负远大的艺术家都是证明,虽说他们的作品目前大家所知不多。我满怀关怀地注视他们所走的道路。我想,开端即如此大气,定会出现一个完美代表时代精神的大人物。然后,舒曼写道:“他坐在钢琴前向我们展示奇情妙意,把我们引进深处更深处的奇妙幻境。他出神入化的天才弹奏让钢琴成为一支众声汇聚,时而哀怨呜咽、时而响亮欢呼的管弦乐队,让我们意乱神迷。他演奏奏鸣曲(简直可称有交响曲之风)、无词歌(无须文字,其诗情美意一目了然,因为每一首歌都有流畅谐和的如歌旋律),之后是形式极为新颖别致,且带点儿魔鬼阴险气质的钢琴小曲,最后是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每一首都别有风味,好像来自不同源泉。我觉得这位音乐家仿佛湍急洪流飞流直下,最后汇成水雾升腾的奔泻瀑布,它的上空闪耀着宁静虹彩,两岸还有蝴蝶翩翩起舞,夜莺婉转歌唱。”最后舒曼断言,“他注定将以最高理想方式表达时代精神,他将登峰造极,并非渐进,而是突变,像罗马女神米涅娃全副武装从天神朱庇特头中跳将出来……我们欢迎他成为勇敢斗士……他突然降临,由上帝选定,前来代表这个时代最崇高的精神。”

评价之高,非同一般。

这,也是舒曼这个伟大的乐评家最后一篇音乐评论。

来自汉堡贫民区的无名小子勃拉姆斯感恩戴德,就此被舒曼夫妇征服,因为舒曼对他的拔擢,也因为克拉拉的春风化雨。此前没出版过任何作品的勃拉姆斯,从舒曼家客厅钢琴旁跃上德意志乐坛,成名!从这个意义上说,舒曼是勃拉姆斯当之无愧的恩师。不过,有师父就有师承,有师承就有门派,有门派就有江湖,而有江湖,就有腥风血雨。勃拉姆斯,也就此成为李斯特和瓦格纳炮火的目标。此是后话,暂且按下。

值得一记的是,不知道算不算天启,据克拉拉日记,9月30日初见勃拉姆斯这一天,三十四岁的她发现自己第十次怀上了舒曼的孩子。是的,她比勃拉姆斯大十四岁,而且此时已生产(包括流产)九次。

面对男人,全世界女人是同一条战线的盟友,而生产超过六次的女人,是铁一样的盟友。同年10月26日,欧洲文化灵魂妖姬裴笛纳拜访,舒曼夫妇邀请勃拉姆斯和约阿希姆为这位年近七旬的著名女作家演奏。没有史料记载裴笛纳是否欣赏勃拉姆斯,但有记载,自己也有七个孩子的她非常同情拉扯着一堆孩子并且再度怀孕,同时还要兼顾精神不太正常的老公和密集钢琴演奏会的克拉拉,她俩紧拉着手谈了很多很多,自此成为盟友兼好友。

勃拉姆斯的生平及作品230字(勃拉姆斯的克拉拉的舒曼)(3)

克拉拉

f小调第一乐章 深山藏古寺

1853年9月30日勃拉姆斯在杜塞尔多夫拜师舒曼成功,为感谢约阿希姆推荐,勃拉姆斯完成了小提琴《F-A-E奏鸣曲》并题献他,标题Frei Aber Einsam意为“自由但孤独”。

这,成为即将上演的“勃拉姆斯与克拉拉”这出情感大戏的基调。

舒曼比李斯特实在,他不仅让勃拉姆斯在音乐界显露头角,而且直接帮勃拉姆斯找到工作。1854年勃拉姆斯出任代特莫尔德宫廷乐长和合唱团指挥。不过,1853年勃拉姆斯离开舒曼家后,本来精神就已不太正常的舒曼开始频繁发病,对工作影响甚大。1853年11月2日杜塞尔多夫音乐协会两位负责人专程到舒曼家通知克拉拉:即日起舒曼只能指挥自己的作品,其他作品由舒曼十年前的学生陶什指挥。其实就是赶他走。七天后舒曼只好辞职,与再次怀孕的克拉拉前往荷兰巡演。在克拉拉的努力下,这次巡演挣了些钱。要是没有克拉拉,舒曼的孩子们可能生下来就饿死了。

为回报舒曼和克拉拉,二十岁的勃拉姆斯用半年时间创作《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作品第8号),其间反复征求克拉拉意见。1854年1月底舒曼夫妇到汉诺威巡演,他俩与住在约阿希姆家的勃拉姆斯反复切磋,舒曼夫妇返回杜塞尔多夫后这部作品完成。经克拉拉鼎力推荐,莱比锡布黑出版社1854年11月出版。这是勃拉姆斯第一次出版室内乐(此前他毁掉了三部早期作品),也是他平生第一次拿到稿费。他的下一部室内乐作品《弦乐六重奏》(作品第18号)要等八年才出版。

1854年2月11日勃拉姆斯致信克拉拉,附上新作《f小调奏鸣曲》,并在扉页题写“献给尊敬的克拉拉·舒曼夫人”。这是勃拉姆斯仅有的三部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部。

这,是他们长达三十三年通信的开始。

不过,此时克拉拉完全无法集中精力跟勃拉姆斯通信,因为六天后舒曼病情恶化,半夜起床写下一个音乐主题,然后告诉克拉拉这是天使刚唱给他听的。当晚他没合眼,一直跟克拉拉说看见天使在四周盘旋,并呼唤他跟克拉拉上天。

要明确的是,舒曼的精神病跟勃拉姆斯完全没关系。二十年前(1833年10月17日),那时勃拉姆斯在汉堡贫民区刚五个月零十天,舒曼搬出克拉拉家没几天,跟克拉拉的爱情故事根本还没开头,深夜他就精神错乱,从自己住处跳楼,摔得头破血流,幸未丧命。跟克拉拉结婚前后,他的很多行为很异常,有一次因为侍者上啤酒太慢他居然当众打了侍者一耳光。1852年6月2日舒曼与克拉拉出游阿尔河谷时突然发病,克拉拉不得不马上中断出游带他回家。

当时克拉拉只认为舒曼脾气暴躁,并没有意识到他是病人。艺术家精神总是有点儿不正常的。现在克拉拉意识到了。已经再次怀孕的克拉拉不敢离开丈夫一步,生怕他出危险。然而情况并未好转,有天舒曼告诉克拉拉,已去世的舒伯特在梦中为他唱了个旋律,他醒后马上记下来。舒曼认为,舒伯特是借这个旋律召唤他上天。

第二天(1854年2月27日周一)中午,克拉拉刚离开舒曼房间,他就从床上爬起来,留下一张字条:“亲爱的克拉拉,我要把我的结婚戒指扔进莱茵河,你也把你的扔进去吧,这样两枚戒指就大团圆了。”随后,只穿睡袍的舒曼推开卧室门,隔壁房间里十三岁的大女儿玛丽目瞪口呆地看着他,舒曼对她双手合十说:“啊,上帝!”然后冲出家门直奔不远处的莱茵河。到了登船验票口,舒曼掏出一条手绢当船票塞进验票员手里,然后冲进码头,验票员目瞪口呆地看着舒曼翻过栏杆跳入冰冷的莱茵河。幸好当时有条船(维多利亚号)在旁边,船长发现后马上派船员把舒曼从河中捞起,可他挣扎着还要往河里跳。

这边玛丽找到克拉拉说爸爸冲出门去了,克拉拉大惊失色,正要外出寻找,却透过窗户看见两个船员拖着浑身滴水、拼命挣扎的舒曼向家里走来,旁边是一群兴高采烈的狂欢节游行小丑……

勃拉姆斯的生平及作品230字(勃拉姆斯的克拉拉的舒曼)(4)

舒曼

听说老师突然发病,勃拉姆斯立刻从汉诺威赶到杜塞尔多夫。

克拉拉绝望地意识到,舒曼继续留在家里随时会有危险,对他而言,也对他们的孩子们而言。她知道,她必须做出决定,哪怕是十分痛苦的决定。

她做了。

1854年3月4日,舒曼的孩子们透过窗户看着两个彪形大汉从家里带走了舒曼。

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爸爸。

舒曼被送到波恩旁边的恩德尼希精神病院。波恩,正是舒曼精神领袖贝多芬的故乡。

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无人抬。舒曼这个顶梁柱倒了,克拉拉首先面临的就是钱紧的问题。她拒绝了其他朋友的同情。门德尔松此时已故,他哥哥保尔·门德尔松给了克拉拉一张四百塔勒的书面委托书,既巧妙地照顾了克拉拉的面子,同时也解了克拉拉的燃眉之急。

舒曼没生病时克拉拉是优雅温顺的,但其实,她是自幼被父亲维克按历史大人物标准培养出来的、视钢琴演奏为生命的坚强艺术家。她毫无疑问是优雅的,但同时毫无疑问绝不温顺。所有的温顺都是因为舒曼。舒曼倒下后,大家看到了坚强的克拉拉。当时她还怀着她跟舒曼的第八个孩子,却挺着个大肚子外出四处巡演挣钱,完全无法兼顾家庭。勃拉姆斯在外面租个小房间,每天前往舒曼家,与克拉拉生母玛丽安娜一起照顾孩子们。他对有孕在身的克拉拉说:“只要您愿意,我会用我的音乐来安慰您。”恩德尼希医院怕刺激舒曼造成病情反复,禁止克拉拉探望舒曼,勃拉姆斯就代为探望,并向克拉拉描述他把克拉拉肖像放在舒曼手中时的情景:“他吻着它,然后哆哆嗦嗦双手捧着它放下。这真是感人至深的一幕。他那优美而沉静的动作,他说起你时表现的温馨,以及他见到你肖像时的欣悦,无以言表,只能你自己用最美的想象去描摹了,我是高兴得几乎醉倒。”

约阿希姆同样是舒曼捧红的得意门生,他和勃拉姆斯经常为舒曼的大提琴曲和钢琴曲孰好孰坏争得面红耳赤。舒曼跳河的第二天,约阿希姆也赶到杜塞尔多夫。不过,他一天后就走了。二十一岁的勃拉姆斯没走。六十五岁的勃拉姆斯妈妈听到一些关于他和克拉拉的风言风语,担心地致信勃拉姆斯,收到信后的勃拉姆斯却干脆搬进舒曼家照顾孩子,还帮克拉拉记账。孩子们都很喜欢他,视他为大哥哥。当克拉拉外出巡演时勃拉姆斯给克拉拉写信,事无巨细地通报:“孩子们不肯用功学习ABC,我给了他们很多糖,还是没用,真拿他们没办法。”

同为舒曼和克拉拉的得意门生,为什么约阿希姆没做到,勃拉姆斯却能做到?

因为他是勃拉姆斯。

那么,谁是勃拉姆斯?

……

精彩全文请见《当代》2022年4期

勃拉姆斯的生平及作品230字(勃拉姆斯的克拉拉的舒曼)(5)

作者简介:冯八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导;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后、博导;德国语言研究院中国首席代表;德国艾哈德基金会国际科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曾出版《永远的白玫瑰》《大师的小样儿》《谁杀了岳飞》《爱因斯坦:我的宇宙》等作品。

订阅《当代》:

1.《当代》邮发代号/2-161

2.《当代长篇小说选刊》邮发代号/80-19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