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定要读的20句经典语录(20年前读经典满是凄凉)

一生一定要读的20句经典语录(20年前读经典满是凄凉)(1)

20年前读经典,满是凄凉;今日再读,感慨万分‖老家许昌

文‖朱晓峰 图‖网络

人生总要读一些经典,尤其是自己本民族的经典,因为这些文字承载着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记忆。我们阅读经典,不但要读懂文章本身,还要体会文字之外的内涵,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通过阅读经典,逐步建立自己的思想。

还记得第一次读沈从文先生写的《边城》大约在二十年前,那时在书里只看到了凄凉,看到了忧愁;同情翠翠也可怜爷爷,但是满腔的怨恨不知道向谁去发泄,那种记忆让人刻骨铭心。(想看看本文作者朱晓峰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下面的链接:难忘岁月:要强的母亲,五毛钱生活费,两份录取通知书 )

一生一定要读的20句经典语录(20年前读经典满是凄凉)(2)

这几天重新阅读了《边城》,再一次被经典所深深的吸引,正如沈从文先生自己所说的:他把一支笔贴近了土地,来写旧的毁灭和新的生活。

这一次我看到了很多的美。

第一个是语言文字之美。这本书是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小说的典范,语言朴实无华,描摹人物或世间风景娓娓道来,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让人感觉朴实顺畅。

第二个是自然风景之美。在沈先生的笔下,湘西小城、乡村美景相映成趣,小溪绕山岨流,小城依山傍水,修竹繁花女孩儿,如诗如画如梦,让人不禁心生向往之。如今的凤凰古城游人如织,全世界游客纷至沓来,沈先生功不可没。

第三是人性淳朴之美。渡船老人不爱钱财,小城的商人们纷纷赠送老人食物,顺顺家庭富裕,但是为人仗义,教育的儿子也互相友爱,老船夫临终把孙女儿托付给杨马兵等等,这一切无不显示出人性的淳朴善良,这种美是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本真底色。

一生一定要读的20句经典语录(20年前读经典满是凄凉)(3)

第四是传统风俗之美。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捉鸭子,在山上为恋人唱情歌等等,这些传统的风俗让人梦回少年!

第五是爱情之美。懵懂的少女爱情是真挚的,也是热烈的,也是朦胧的更是羞涩的,没有任何世俗的恶掺杂其中。

这篇小说写作的时候,正是沈从文先生与妻子热恋的时候儿。而他在这篇文章当中所表现的翠翠的善良和淳朴,其实就是对他妻子的一种赞美。人间虽苦,翠翠却是爱的天使和力量的化身,这种爱是阳光下大自然中开放的花朵,清新、健康而又热烈,让人心生爱慕。

再读《边城》仍然感到悲凉,但是已经不再肤浅。

谁是悲剧的制造者呢?

文中始终没有出面的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为这个故事铺就了底色,由于没有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引导,导致翠翠的爱情也是个悲剧,可以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作用。

翠翠性格温顺、不善言辞、逆来顺受,也是爱情悲剧的一个原因。

顺顺因为大儿子之死,对翠翠和爷爷心有怨气,也在情理之中。

一生一定要读的20句经典语录(20年前读经典满是凄凉)(4)

傩送因爷爷说话不明白,加上大哥之死,心生愧疚,从而远离家乡,也是这个悲剧的一个原因。

叔本华曾经谈到三大悲剧理论,第一种悲剧是由恶人造成的;第二种悲剧是盲目的命运和偶然事件造成的;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不同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造成的,没有人是恶人,也没有偶然事件发生。《边城》就属于第三种悲剧,在这篇小说里,人性充满了善良,然而正是由于各种的不凑巧,人们朴素的善良和单纯的希望之间碰撞,因此产生了悲剧。

我年轻的时候,有一种冲动,想写一部续集,让傩送回来与翠翠举行一个幸福的婚礼!但是今天,我觉得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这样结尾更好,正是由于悲剧而又充满了希望,才会让人的心灵产生震撼,每一个人心中才有了一个永远的翠翠。

小说中的渡船代表着传统文化。它与碾房相比是一个没有“钱途”的事业,渡船无人继承,相当于传统文化的衰落。

一生一定要读的20句经典语录(20年前读经典满是凄凉)(5)

沈先生写这篇文章是1934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新旧思想文化激烈碰撞期间,大学里边的很多教授有了西方留学的背景,自认为读了几本儿西洋学术著作,就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大谈全盘西化,这些思想影响了很多青年学生。沈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无人继承、民族命运何去何从充满了忧虑。因此他在题记中写道,有些人是不适合读这本小说的。但是他又充满了希望:那个年轻人也许“明天”就回来。

沈先生期待着年轻人不要遗忘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文化能够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与沈从文同时代的国学大师钱穆,同样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坚决否定了盲目全盘西化,他在《国史大纲》里写道: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当知旧,不识病象,何施刀药。凡对于历史报一种革命的蔑视者,此皆为一切真正进步之劲敌也!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生生不息,文脉永流传,当向先贤致敬,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又读《边城》,我想了很多……

一生一定要读的20句经典语录(20年前读经典满是凄凉)(6)

【作者简介】朱晓峰,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副校长,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13班学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