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和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

9、【黑白分明】 【含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和典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和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和典故

9、【黑白分明】

【含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15条

【原文】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故事说明】稽中散即大名鼎鼎的嵇康,《世说新语》里也是有名的帅哥。赵至,字景真,有口才,曾任辽东郡从事,主持司法工作,以清当见称。

白起,一般也很熟悉,是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封武安君,据说他瞳子白黑分明。人们认为,这样的人一定见解高明。表,是用来观测天象的一种标竿。玑衡,古代测量天象的仪器,即浑天仪。管,指古代用来校正乐律的竹管。

【拓展】大帅哥,也是当时的一个偶像极人物,对自己的朋友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只是可惜小了点。又是对人物相貌的评价。魏晋人士非常看重人的相貌和风度,翻翻《晋书》,凡是提到名流,很少不提两句这人的容貌风采的。魏晋时期,士大夫,也许包括整个社会,对男性外貌美的审美很普遍,相反,对女性的相对而言就弱些。不过奇怪的是,他们对男性的外貌美的追求是趋于女性化的。比如后世用来形容女子美的一些词,在世说里都是形容男性的。比如玉人、壁人什么的。这在《容止》篇里很常见。

【故事说明】王戎,字浚冲,山东琅琊人,竹林七贤之一。王氏一族是有名望的大族,从他的亲族辈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掌握著东西两晋政府的政坛,有“八王”之称,与同为山西名族的斐氏“八斐”并称。

【拓展】在上面说过,魏晋时期,凡是提到名流,很少不提两句这人的容貌风采的。世说是这么形容王戎的容貌的:“容眼烂烂,如岩夏电”这就是说他的眼睛光彩有神,应该是个很高的评价和描写。但这个两眼有神采的小老弟——他是当时名流组合“竹林七贤”中老幺,在七贤当中,王戎的年纪是最轻的,他比山涛小二十九岁,比阮籍小二十四岁,比稽康小十一岁——却被哥哥们称之为俗物。世说记载:“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他所谓的俗,大概是因为节俭之顾。《世说新语﹒俭吝篇》就有四条讲的是王戎。除了“卿卿我我”这个成语来源于他和他妻子的故事外,还因为他的这些个俗。

上面说的都是成年后的王戎。还是回到幼时的王戎身上来。王戎自幼便有“神童”之称。《世说新语﹒赏誉》第六条有这样的记载:“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果其不然,王戎在仕途上是很风顺的,后封安丰侯。“道边苦李”便是他被成为神通的一个小小的证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看问题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说明了王戎能能善于观察、推理,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完全一个古代中国的神探柯南嘛!

11、【卿卿我我】

【含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出处】 《世说新语*惑溺》第35条

【原文】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故事说明】王戎事迹见前条。

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这就是王戎为什么说“于礼为不敬”了。

【拓展】《现代汉语词典》里关于卿字的相关注解是这样的:“古时夫妻或好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

这个解释应该是从王戎妻子之后开始。其实。“卿”原来是官位名,“三公九卿”即是此意。后来成为男子美称——中国嘛,自古以来一直是个官本位国家,曾经连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被成为“官家”呢,而封建社会里,执政掌权的官员们都是男性。再后成为帝王对大臣的称呼,电视里古装剧里经常出现的“爱卿平身”就是此意。再后来成为女子美称,这个大概也是有传统的——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总爱拿自己与帝王的侍妾相提并论,推己及人,帝王拿“卿”来称呼自己,自己就拿“卿”来称呼自己喜欢的女子,也过过阿Q式的皇帝瘾啊。这大概就是那个所谓的礼的由来吧。

世说《俭吝》篇第三条记载:“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筭计。” 看这夫妇两相唱随的画面,就想起他家侄子王衍和侄子媳妇的事情来。侄子媳妇也是和王戎夫妻个性相似,据说出门总让随身的丫头带着可以检诸如牛分类的肥料,而王衍深恨其俗,把钱都不叫钱,叫“阿堵物”了。这又是另一个典故。所以卿卿我我这个词语产生与王戎夫妇,是再正常再美妙不过的了。

王戎夫妻作为一对俗人,但却为丰富了恋人的词汇作出了大大的贡献。即使是革命志士,也向往着侠骨柔肠,也愿意与自己的恋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先生,在《与妻书》里就写过“意映卿卿如晤”句。其实,有哪份感情不是世俗的呢?即使说是超越世俗的情感,那也是世俗人才能拥有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神话故事里,不管是妖精,还是神仙,都向往人间的生活的缘故吧?

12、【蒹葭玉树】(亦做蒹葭倚玉树或蒹葭倚玉)

【含义】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后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3条

【原文】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

【故事说明】蒹是荻,葭是芦苇,蒹葭:没有长穗的芦苇。比喻微贱、貌丑。玉树指传说中的仙树或珍宝制作的树,比喻品貌之美。

夏侯玄,字太初,少时博学,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据传相貌英俊,与嵇康、潘岳等人同为魏晋时期的美男子。

【拓展】士族阶层讲究仪容举止,这成了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夏侯玄,初任散骑黄门侍郎,有次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并排坐在一起,就认为这是耻辱,因为太不相称。魏明帝很不高兴,就把他降为羽林监。

不仅如此,仪容风采有时甚至能借以活命或办成事情。例如第23 则记陶侃因苏峻作乱事欲杀庾亮,可是见到庾亮后就不一样了,“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由此可见注重容止是当时的社会风尚。这就难怪夏侯玄宁愿得罪皇帝的小舅子,也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了。不过夏侯玄和嵇康、潘岳这些个美男子却没庾亮这好的命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