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育高质量(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育高质量(教学水平逐步提高)(1)

这是赛罕区蒙古族幼儿园的一堂语言课。在这里,蒙古族孩子们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通过幼儿园开设的特色民俗课接触了解到了本民族传统文化。

而像这样的课程穿插在了蒙古族幼儿园的整个教学安排里。

“寓教于乐是让孩子掌握一门语言的最好方法。”赛罕区蒙古族幼儿园副园长高波告诉记者,虽然这些孩子都是蒙古族,可是生长在汉语环境的家庭中,蒙古语基础为零。针对这些孩子,幼儿园专门开设了双语教学班,让孩子们在蒙汉双语教学环境的熏陶下,重新掌握蒙古语。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无处不在的语言环境,幼儿园还为蒙古语零基础的家长免费开设了蒙古语会话班。“我们给家长除了周一和周五上课,每晚还要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学习,这样孩子回家也有语言环境,说蒙古语的时候家里有人交流。”亲自上阵为家长教授蒙古语的副园长阿拉腾高娃对此深有感触,“这种全区首创的亲子同步教学模式是幼儿园历经5年摸索的成果,在刚送走的一届毕业班中,有超过20个接受零基础蒙古语教学的孩子选择了在蒙授类的小学读书。这些孩子中,还有3名汉族学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能把蒙古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出去,赛罕区蒙古族幼儿园除了加大对蒙汉兼通双语教师的招聘力度,还自主编写了包括幼儿用书、教师用书、家长用书在内的18本双语教学课本。为了将蒙古族民族文化植根在孩子们正在形成的价值观中,幼儿园定期举办那达慕大会、牧区毕业典礼以及各类民族文化节,每周一开展“蒙古族传统文化日”活动,让孩子们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蒙古族文化的深刻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全区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的推动下,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适应新时代特征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较为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夯实了民族复兴的人才之基,让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沐浴在民族教育的阳光之下。同时,积极打造民族教育园区,在民族学校的建设上长远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大力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在民族学校、幼儿园建设基本实现优质化、标准化的同时,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特色教育活动室等配置均达到了“标准化学校”建设水平;优先保障民族教育经费,做到优先投入,重点倾斜;完善民族教育助学体系,认真落实自治区双语授课“两免”政策和蒙古语授课幼儿园免保教费政策;突出民族教育办学特色,拓宽办学层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我市民族学校文化型内涵品质……

在与赛罕区蒙古族幼儿园一墙之隔的赛罕区民族小学,孩子们可以学习蒙古语、汉语、英语以及其他普通小学教授的所有课程,高质量的双语教育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在学校举办集体活动时,我们都会穿着民族服饰。”在赛罕区民族小学一年级举行开学汇报表演当天,纯蒙古语授课班的学生统一身着民族服装参加汇报演出。“这也可以让学生们从多方面了解蒙古族的传统文化。”纯蒙古语授课班的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

同时,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学校组建了多个民族文化社团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蒙古象棋社团、马头琴兴趣班、民族工艺制作社团、民族绘画兴趣班等社团组织,并聘请专项教师负责指导。从事民族教育30多年的负责民族绘画兴趣班的老师白金花告诉记者,“近年来,首府的民族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家长也开始有意识地让孩子接受双语教育,民族教育如今正蓬勃发展。”

“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又能保留自己民族传统,民族教育能帮助少数民族孩子实现这个愿望。”孩子在我市一所蒙古族幼儿园上学的家长阿迪斯对此也深有感触。

“今年,我市将继续提升民族教育水平,建成并投入使用15年一贯制蒙古族实验学校……”我市多年来始终将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重点发展,在人事配备、资金落实、改善办学条件、教师职称评定、招生录取上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民族政策,让优质的民族教育落地生根。

(记者 刘军 通讯员 张姝宁 实习生 李曦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