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1)

1. 新“guān”肺炎还是新“guàn”肺炎?

最近,一张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中“冠”字读音的手绘图走红网络。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2)

该图的作者是上海一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这位老师说,最近听到很多人都读错了,实在忍不住“职业病”发作,手绘了一张图,给大家解释了这个“冠”字念“guān”而不念“guàn”的原因。

读“guān”时候,意思是“帽子或像帽子一样顶在上面的事物”,如“头冠”“树冠”。新冠的样子,就是在球状病毒的外围,长了像帽子一样的突起。

而读“guàn”时则有三种意思。古代男子成年才戴帽,因此“未冠”即是未成年。还表示“居第一”,以及“在前面加上名号或文字”,如“冠名”。

读四声时其实还可以理解为“给……扣帽子”。比如“冠军”,在给比赛中的第一名颁发荣誉奖杯时,就像在给他戴皇冠加冕。而“冠名”就更形象了,就是给某事物扣上文字的“帽子”。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3)

新冠肺炎肆虐至今,我们的2020年已经被彻底改变了。但是,在汉语言文化里,有些汉字的读音却始终在变化着,那就是:多音字

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误读的多音字有许多。有些在认读时候不易出错,但落在试卷上就很容易混淆。下面咱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些多音字,你都知道吗?

2. “舌尖上”的多音字

毛血旺

鲜红的汤底,弹牙的爆肚,脆爽的蔬菜,加上这道菜的灵魂——“鸭血”

但“鸭血”的“血”字,我们却常常误读成“xuě”。事实上,这个字压根就没有“xuě”的读音,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xu蔓xiě”

其实,这两个读音很好区分。可以组成词时,就读“xuè”,如“鲜血”“血性”“血缘”“血肉之躯”;当它单枪匹马出现,没有搭配成一个高大上的词语,那就读“xiě”,比如“流了一点血”,或者像“鸡血”“牛血”这些比较朴素的“xiě”。

所以,爱吃毛血(xuè)旺的你,是不是每次吃完都感觉像是打了鸡血(xiě)一般呢?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4)

肉夹馍

肉夹馍是一种很方便的美食,饼皮酥脆,肉块入味。其实,我们总把肉夹馍的“夹”字读错。

事实上,“夹”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jiā”和“jiá”,比较容易混淆。其实,只要记住“两层‘jiá’三层‘jiā’”就能很好地区分。

看肉夹(jiā)馍的构造,外面两层饼,中间一层肉,加起来一共三层,所以读一声。用筷子把肉夹起来,两根筷子分别是两层,中间一块肉,一共三层,所以读一声。

还有一个成语“夹道欢迎”,欢迎的人员站在两侧,领导来宾走在中间,一共三层,所以读夹(jiā)道欢迎。

读“jiá”的时候非常少,主要是在说“两层布料的衣服”时才会读成二声,比如“夹袄”“夹被”。

所以,下次买肉夹馍时,记得这样跟师傅嘱咐:“咱多夹(jiā)点肉哈!”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5)

果脯/胸脯

作为零食,果脯是茶余饭后的好选择。但是,你真的读对了吗?

脯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fǔ”和“pú”。读“fǔ”时,意思是“肉干或者果干等一切晾晒导致去除水分的‘干’“;而读“pú”时,就是单指“胸脯”以及这个位置的肉。

因此,午餐可以吃“鸭脯(pú)炒青菜”,不能炒得太干;餐后才可以吃“山楂果脯(fǔ)”,不能水分太大,否则都不好吃。

要注意,这个字没有“pǔ”的读音哦!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6)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7)

炸鸡腿

前几天听过这么一个笑话。

朋友想着晚上回家给父母露一手,所以嘱咐爸爸先把带鱼腌一下,回去准备做个红烧带鱼。

谁知道,老爸一句回复差点让她笑喷:“你妈炸了。”

炸有两个读音,分别是“zhᔓzhà”,作为烹饪方法的读音是“zhá”,而“爆炸”“炸药”“炸弹”都要读成“zhà”。另外,表示发怒也读四声,意思是“人的情绪状态就像爆炸了一样。”

正因为炸这个字的多音,当朋友读到“你妈炸了”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句流行的网络用语“你妈炸啦”。而区分这两个读音也很简单,火力比较小就读二声,火力非常大就读四声。

所以,做饭的火力可不能太大了,否则就糊了。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8)

3. “家乡地名”的多音字

在我国许多地名中,也藏着不少多音字。当你和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时候,也许也会因为多音字而产生的歧义和误会。

济(jǐ)南

《说文解字》对“济”的释义是“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所以,最初的“济”就是“济水”的意思,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济南,就是“济水之南”。

这么看来,“jǐ”应该是先出现的读音,而“jì”音就是就是“渡过济水”,后引申为渡过困难等意思,如“同舟共济”,或者帮他人渡过难关,如“接济”“救济”“济世”。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9)

泌(bì)阳

河南省驻马店市有个县城叫做泌阳县,与省内的泌水有关,是国内目前所知唯一的一条逆流河(由东向西)。《说文解字》对“泌”的解读是“侠流也。从水必声。”因此,泌阳的正确读音是“bì”

“bì”的读音引申为“泉流轻快的样子”。后来的读音“mì”意思是“从生物体内产生出某种物质,流质由细孔渗透出来”,也是由读音“bì”中“流淌”的语义延伸而来。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10)

丽(lí)水

丽水市是浙江省辖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看起来,它似乎是表示“美丽的江水”。事实上,“丽水”读二声,也跟它在历史上惹下祸端有关。

唐代《元和郡县志》这样记述:“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

在古代,洪水多发的河流都被成为“恶溪”。 李白的堂叔、曾在丽水地区当官的李阳冰专门写了篇《恶溪铭》,描写两岸地势险恶,说其道路不亚于蜀道。

后来,人们想尽办法治理“恶溪”的同时,也将其改名为“好溪”,寄托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在《辞源》中,“丽”在读二声时有“罹患遭遇”的意思,因此,从历史来看,丽(lí)水至少不是一条“美丽的河”,而曾是一条多灾的河。

假如下一次不小心读错,可以这样解释:“我只是希望丽(lí)水能够真的变美丽(lì)而已。”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11)

六(lù)安

看到字面,我们可能会想“六个地方都平安”,也许你还在猜想,可能是哪六个地方呢?

其实,六安的六读音是“lù”。而这个地名的产生,与这里的地质风貌和历史沿革息息相关。

四千多年前,为了治理洪水和驱逐三苗部落,皋陶帮助禹建立了国家,部落联盟确定皋陶为禹的继任者,因皋陶早死而没有接任。史书载:“皋陶卒,葬之于六”。所以六安又称皋城。

“六”“陆”本就是通假字,意思是“水边的高坡”。 这个地方是大別山余脉,丘岗起伏,错落有致。禹根据这个地形,把它称之为“六”

汉武帝时期,在“六”这个地方,先后有英布、刘长、刘安三任淮南王连续造反,令汉武帝沉思不解。于是在公元前121年,他更名“六安”,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吉祥之意。

所以,六安的美好寓意,并不是六个地方平安,而是“六”这个地方平安。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12)

4. 被迫“还俗”的多音字

在汉语的发展史上,汉字的语音经历几千年的变化,常有大众俗语的误读现象。因此,许多曾经被正过音的多音字,由于大众的讹传,而导致误读现象过于普遍。

新版新华字典中,许多曾经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却“转正”了。老师好不容易给纠正的读音,如今又成错的了,真是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说(shuì)服还是说(shuō)服?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13)

《辞海》《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将“说(shuō)服”释为“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

“shuō”的读音意思是“用话来表达意思”,强调的是过程,似乎只要我把该说的都说了,至于服不服就要看听者的意思了,这样就体现了尊重。

“shuì”的读音意思是“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强调结果。就是“不管你怎么想的,反正我说完,你就必须要服我。”这就有点像“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意思了。

所以,“说服”一词改回“shuō”还是更具有人文意义的。

铁骑(qí)还是铁骑(jì)?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14)

"铁骑"一词源自古代军事领域,是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属重型兵种,又称重骑兵,是古代战争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

“qí”的读音,本义是“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的这种动作,词性上讲算是动词。1985年以前,它还有一个音读作“jì”,意为“骑兵或骑马的人”,是一个名词。

1985年国家语委颁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废“jì”,统读“qí”。于是,表示名词的这个读音就不存在了。

其实,究其根源,“铁骑”本就是指“骑兵”,是泛指一种人,就如“一骑红尘妃子笑”,如果读成表示动作的“qí”,就会感到莫名其妙。

简化多音字或许是为了便于大众传播使用,但若是因为大众的讹传而将原本有特殊释义的字改得不伦不类,也是有点可惜。

靡(mí)靡之音还是靡(mǐ)靡之音?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15)

“靡靡之音”一词出自《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商纣何许人也?是吃喝玩乐不作为的大昏君啊!一想到他沉溺于歌舞升平,就仿佛看到他萎靡不振的样子。

于是,“靡靡之音”便是指那些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常常使人萎靡不振。

而靡的两个读音也有不同的意思,“mí”的读音表示“浪费”,比如“靡费”一词就是“奢侈浪费;过度地消耗费用”的意思。而“mǐ”的读音则表示“无、没有 ”和“倒下”的意思。

毫无疑问,“靡靡之音”就是“让听了忍不住倒下”的音乐,所以原本就该读作“mǐ”。

或许是由于双上声(三声)音节连在一起,就会把前一个上声读成二声,也就是“m픓 mǐ”之音,逐渐第二个上声也跟着读作二声,最终就误读成为了“m픓mí”之音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16)

所以,让多音字“还俗”的不是它们的意思改变了,而是读错的人太多了,纠正有困难了。

多音字之所以成为中小学的考点,就是要让我们充分认识现代汉语的实际意义。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

事实上,新华字典的每一次改版都会有一些字音的改变。但是,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还是应该符合字面本身的意思。

作为使用汉字的中国人,我们也应该保持着对汉字的敬畏,努力将正确的读音继续传播,将汉文化发扬光大。

附:人民日报106个易错多音字(建议收藏)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17)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18)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19)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20)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21)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22)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23)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24)

最容易读错多音字(新34)(25)

-END-

巢小庞,内蒙古包头市语文教师,从教8年。致力于打造“语文味”课堂的一枚语文教师。

责编丨杜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