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1)

█热情洋溢,激情四射,动感十足,嗨翻全场。这样的演出现场大家并不陌生,但如果这是梵呗音乐的现场,你会感到不可思议吗?放下你的刻板印象,走近今天的主人公,听听他对梵呗音乐的理解。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2)

道然凸凹,本名张道然,1982年生,北京人。曾是流行歌手,现为时代梵呗音乐人。他将古老的梵呗音乐与当今的流行元素结合,用古老的梵呗字音唱当下流行的曲风。因此他将自己定位为时代梵呗音乐人。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3)

佛缘颇深

他自幼跟随父母长大,儿时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常将其一人锁在家里。独自在家的他发现玻璃柜里有一尊滴水观音菩萨像,闲来无事便与观音玩起过家家,对话、冲洗、喂水果,不亦乐乎。那段回忆深深印刻在其记忆中,也在其心底埋下了佛缘的种子。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4)

叛逆与纯良

其家中出现佛像并不稀奇,因为他的父母均为在家居士,为人内敛谦逊,他却活泼好动。父母希望他能尽早走进寺院,接触佛法,洗涤心性,净化心灵。缺失陪伴的童年导致他暴躁易怒,自私自利,情绪化,不善与人交流,更愿意独处,他总认为自己是不一样的存在,是世界上最难的人。青春期些叛逆的他在学校可谓“不良少年”,对佛教文化更是排斥。但遇到行乞之人,总会尽其所能,施舍些口粮,映射出其纯良一面。

高中毕业后,他到广东省佛山市参军,那段经历对其性格重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部队生活磨平了他诸多棱角。每逢周末,战友会带回些吃喝日用,而他总是买回几把香。每当他遇到逆境挫折时,便会独自到天台燃起一支香,看香烟随风飘荡或青云直上,好像带走了所有惆怅。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5)

结缘佛法

退伍还乡的他越发明白年幼时母亲的良苦用心,自觉无以为报,为了讨母亲欢心,便硬着头皮跟随母亲前往寺院,念诵原本难以启齿的佛号。正是这份孝心,使其与寺院结下不解之缘。他先后结缘了师父与诸多师兄弟,双重收获让他倍感欣喜。

在寺院学习的过程中,师父的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完全打破了他对出家人的刻板印象;在同修的过程中,师兄弟的先人后己,自利利他,让他看到了人性的纯粹、干净。山门仿佛是一道滤网,将一切追名逐利,尔虞我诈隔挡在外,寺院里像是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以诚相待,和谐共处。若非受限于客观条件,他恨不得吃住在寺院,常伴师父左右,常与师兄弟共修。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6)

义工

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他便前往寺院做义工。身处社会,难免迫于现实,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只要踏进寺院大门,一起烦恼烟消云散。一刻不得闲地干活使其负面情绪在忙碌中得以释放,越干活越愉悦,越欢喜。周围的空气似乎充满幸福快乐的味道,那种似曾相识的状态如童年般无忧无虑,如洗礼般通透畅快。

在法源寺做义工时,他做过很多工作。最初每逢初一、十五,无冬历夏,5点起床收拾完毕到寺院,在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前,负责收取办理皈依证的费用。周六、日擦拭佛像,从天王殿擦到最后的卧佛殿。擦拭佛像时,他内心升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怀,但当时并未考虑太多,只顾尽早擦拭完佛像能与师父多亲近。

当近观、触摸佛像的眼、耳、鼻、口、身时,庄严宏伟的佛像散发出的悲悯众生之力极具能量与摄受力,能在对视间降服心性。他不由自主地愿意多停留,多驻足,多凝视,好似无足轻重,又好似若有所期,无意识间等待更好的自己示现。从那年开始,他更善于观察,他能清楚地区分每尊佛像。追随师父在法源寺做义工不久后,于2003年皈依三宝。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7)

音乐之路

他自幼喜爱音乐,并有短暂学习戏曲和系统学习流行乐的经历。他认为,梵呗音乐若静能闻滴水落针,动则听翻江倒海。静只是佛教音乐的一部分,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演绎的才是梵呗音乐该有或原有的样子。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8)

生发创作

从2003年做义工至今都比不上做梵呗音乐的收获大。以前只是照本宣科的读,没有过多的思考,当要创作一首梵呗音乐时,他需要深入了解,身心与经咒的每一个字同在。他创作作品从不事先设定风格,而是通过真实生活经历,自然生发,有快有慢,有静有动,所遇即所感。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9)

《大悲咒》

2013年,他给自己放了一年长假,没有公告,没有采访,没有作品,没有演出,没有收入。每天一早到法源寺,直至晚课结束才离开。春暖花开后,他为了瘦身,改为步行去法源寺,路上会听一些快节奏的歌,喜欢Hip Hop音乐的他自制了几首伴奏存放在手机里,以备不时之需。

那时他希望尽快把早晚课的相关经文背诵下来,于是边走边背的他慢慢发现背诵的节奏应和上了Hip Hop伴奏。他突发奇想,将二者结合,加快念词频率,竟然很轻松地将晦涩的经文唱了出来。他暗自窃喜,并未声张。在当天的晚课上,他刻意听唱诵经文的每个细节,无论是敲木鱼的节奏,还是法师唱诵经文的形式,都与其创作不谋而合。

经询问,梵呗音乐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自唐朝以来,历经千年传承,因此他确信一件事,说唱音乐源自中国,源自佛教文化。因此创作了Hip Hop曲风的《大悲咒》,比晚课上唱诵的《大悲咒》仅仅多了旋律和伴奏。当时这首歌并未发表,仅供自娱自乐。

《心经》

他每到寺院必会恭敬礼佛,法源寺毗卢殿内主供佛东侧原有一尊观自在菩萨像,一次跪拜的过程中,他突然想仔细观瞻一下这尊每天擦拭的佛像。观看时,他想起了《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开篇句是最重要的一句,阐述了菩萨的无上愿力。他继续跪拜时不由自主地诵念起《心经》,眼睛跟随佛像身体运转,从菩萨头顶一直到坐骑。念了不知道多少遍后,曲调与韵律便随着菩萨像的法身应运而生,最终经过艺术处理,创作出《心经》。

《思乡恋乡》

他在做义工时便发心制作一首佛教音乐,但可能机缘未到,也可能修为不足,再加上内心顾虑身份、仪轨、如法等,始终未能如愿。他认为时间是一切因果的催化剂,时间未到,强求也不会有结果;时间到了,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直至2014年,他感觉时机成熟,向师父请了一份词,以吉他弹唱的形式完成了第一首佛教歌曲《思乡恋乡》。

《药师佛心咒》

自此,他将更多音乐形式融入他的佛教音乐之中,如摇滚、R&B、Hip Hop等。他创作的《药师佛心咒》便以R&B曲风呈现,节奏感强,现场演绎十分震撼。但创作过程中,他有很长时间的独处,一个人在房间里读《药师经》,诵《药师咒》,感受佛本经咒在其身上示现的能量,进而更好地诠释歌曲。多年后演绎《药师佛心咒》时,他依然能回想起当年擦拭佛像的经历,那一幕贯穿其音乐生涯,每首音乐作品都饱含其对生活的体悟。

《大愿王》

创作《大愿王》时,他看着经咒敲击键盘,脑海中浮现法源寺阿弥陀佛像开光日的场景,一切的人事物都在那一瞬间浮现在眼前,虽已是物是人非,很多年长者甚至已然离世。那一刻悠扬静定的旋律会自然生发,示现出那年那月那天那时那人那物,当时的他难掩思念之情,不禁潸然泪下。

在《大愿王》首演时,他将创作、演绎、听到这首歌的功德全部回想给当年有缘共同恭请阿弥陀佛像但以去世的老人们。他坦言,若无生活,便无作品。他将生活融入作品,使作品有人情,有温度,佛乐更应如此。

《往生咒》

他曾多次参与助念活动,起初几次他十分恐惧,但很快觉察到这种错误的状态。后来一次助念由于人员紧缺,他不得已要独自面对往生者。他清楚地记得那是初春,天气不算很冷,但他却披着厚厚的棉被,目不转睛地看着逝者,嘴里唱诵着四声调的《佛号》,过程中内心升起诸多疑问。当他真正理解助念的意义时,他更希望独自面对往生者,在弥留之际,一句佛号,将其送往更好的归宿。助念结束的第二天,睡醒后脑海里突然生发《往生咒》这首歌。在歌里能清晰地感受到迷离间的挣脱、困苦间的嘶吼。他在其中扮演了很多角色,如欲获解脱的他与业障缠身的他在寰宇之间对抗、挣扎,眼前示现出五颜六色的灯光,代表着对立的灵魂。

《母后观音》

他时常思念母亲,并将母亲视为生命的全部,视为菩萨。每当看到观音菩萨,便会为在故乡的母亲祈求平安喜乐,可想而知母亲和宗教信仰对其重要性。2018年,他为母亲写了一首歌《母后观音》,以表敬畏、思念之情。

以众生为贵人

他在创作《当来下生》时突发奇想,扪心自问:若能以众生为贵人,那该有多好啊。显而易见,这目标是极难实现的,如同地藏菩萨所发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但即发愿,便努力向目标进发,并非知难而退,而是逆流而上。梵呗歌手的身份为其带来太多福报,也使其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众生,因此总能看到他任劳任怨地埋头工作的身影。这也得益于师父孜孜不倦地教诲:不要停下来。每每看到他,不是在创作,就是在演出;不是在做义工,就是在去做义工的路上。他在努力使众生成为其贵人,以此回馈师父知遇之恩,父母养育之恩,无愧于初心,无愧于信仰。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10)

演出现场

他从未将演绎梵呗歌曲当作商业行为,他自由、随性。他的现场感受在梵呗音乐圈可谓独树一帜,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他极具舞台掌控力,带领台下法师、知客、居士、义工、观众手舞足蹈,欢呼雀跃之事时有发生。他的音乐向所有人敞开胸怀,作品展现了极强的包容性,秉承佛陀教诲,贴近众生,广结善缘。音乐本身具备很多功能,修心养性,静气凝神是一方面,也可以释放自我,解放天性,消困解乏,从现场观众的真实反映也能得以印证。生而为人,面对生活皆有不为人知的压力,梵呗音乐的疗愈功能显而易见,但不仅有“静”还应有“动”,那样能让更多人走进梵呗音乐,接触佛教文化,感受无上佛法。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11)

笑比哭难

无论哪种艺术形式,他的经验直观地告诉他,每一份发自内心的笑容背后,都是真实的人性,都是当下的觉受,都是内心深处的温暖被点亮后示现的喜悦。而哭并非如此,它可以通过联想共情实现,比如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看过的某场撕心裂肺电影,听过的某则感人至深故事。当他发现他的梵呗音乐能给听者带来发自内心的欢喜时,他变得愈发坚定,做音乐本身是件轻松快乐的事,他希望梵呗音乐亦是如此。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12)

圆融不二

在他心中,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之分,一切事物既能独立存在,又能和谐相处。梵呗,古称鱼山呗或鱼山梵呗,就是和尚念经的声音;是中国佛教音乐原声的特称;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他认为梵呗能与任何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碰撞出耳目一新的火花。就其自身感受而言,念诵最大的作用是自度,而读《心经》与唱《心经》后者更令其受益,因此他笃定地用自己的方式践行梵呗音乐。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13)

随喜赞叹

他有主见,有思想,有见地,有愿景,对于梵呗音乐有独到理解的他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认为每位梵呗歌手,都能以不同的形式将不同的内容带给不同受众。因此他从不否认任何其他形式的梵呗音乐存在,非但如此,他还十分欢喜且随喜与其风格相异的梵呗音乐人,因为他们能做他做不到的事。就像一颗大树生长出不同方向的枝叶,虽无法确认在树下乘凉之人的来时方向,但来到树下的人已然受益,而不同方向的枝叶就像不同梵呗歌手演绎的梵呗歌曲。即使无人经过,那盛开绽放的也是自己。

人无完人,即便释迦牟尼佛都未能达到世人皆爱的程度,何况一介凡夫。艺术更是如此,针对具体音乐形式,不喜欢不代表不好,它很好,只是不适合某个人。如果适合且相应,一定要随喜。纵观华夏文明,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如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佛教文化,他更视所有母亲为观音菩萨,佛教文化并不小众,梵呗音乐也不应该小众。那是他对梵呗音乐的愿景,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圆融不二。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14)

佛教咒语歌曲及音乐(他将佛教咒语制作成嘻哈音乐)(15)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