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1)

人类对史前社会发展有着无限兴趣,可史前没有文字记录,研究起来需要多个学科交叉才能推测出一些端倪,即便如此也不一定准确,也因为未知,才让人兴致更盎然。

“母系社会”的学术解释为,在人类发展的某个阶段,曾出现过按照母系血缘来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专家推测,这应该是在新石器早期出现的,几乎和弓箭被发明同一阶段。

那时候女性在采集生产中有重要地位,氏族中的族长都是老祖母。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2)

学术允许百家争鸣,虽然这种观点在国内知识传播界十分稳固,还写进了教科书,可主流学界的看法却悄然变化,北大教授吴飞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吴飞看来:“根本不存在母系社会”。

吴飞讲述“母系社会”观点的出现

吴飞表示,在对人类学研究过程中,大多思想都是近代形成的,例如,西方提出“母系社会”这个词的时间大概是1861年,当时曾经在主流学界流行过一段期间,到1900年以后就被否定,在学说初成的时代里,还是有很多名人学者拥护,这其中包括恩格斯和巴霍芬。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3)

传播到中国后正是清末,当时维新派的康有为成为了信徒,那时“母系社会”在西方经过了第一轮的否定,但这并没有影响康有为。

到民国早期,大师郭沫若开始推销“母系社会”观点,他影响力比较大,所以这种观点开始在一部分人当中流行,当时还有其他信徒,如李玄伯、陈顾远、章太炎,这些学术泰斗有高校的舞台,导致传播力度很大,影响范围却不大。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4)

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对国家的出现意义很大,在恩格斯续写资本论的时候就思考过该问题,如果有母系,那么必然会出现一个类似“共产主义”的群体生活,但是过渡到“国家”,这对该理论意义可想而知。

吴飞谈“母系”和“母权”

“母系”是指孩子出生后要继承母亲的姓,父母去世之后,应该由女孩子来继承遗产;“母权”又是另一个概念,除了前者的共同点之外,还在社会中拥有统治权。

西方学术界最早提出母权论,可为什么后来又否定了呢?原来该理论基础是从达尔文进化论当中推导出来的,可是达尔文自己却否定了这种说法。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5)

在那本《人类的由来》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到,智人是猿猴逐渐演变过来的,观察猿猴群体,并没有发现群婚和杂婚的现象,就连大猩猩也有婚姻制度,例如一夫多妻或者一夫一妻,这样一来母系社会的基础就被简单的反驳给瓦解了。

事实上,人类的文明演进到今天,发明了宇宙飞船和电子科技,可是在亚马逊流域以及非洲仍然保留着原始部落,观察他们的社会状态,并没有发现群婚现象。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6)

所以主流学界认为的母系社会比父系社会更早出现,是基本没有基础的。

母系社会为什么在中国很流行

吴飞说,中国的现代化改造是从清末开始的,那时候作为新派学说,母系社会这个词来到了中国,但接受的人并不多,到民国时期,出洋留学的学子越来越多,可是学习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人也普遍没有接受母权论这样的观点。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7)

直到建国之后,母系社会学说才在这片土壤扎稳脚步,不过随着改革开放,国内人类学界基本上也否定了母系社会,但是在文字领域却仍然沿用着旧式说法,经常提母系社会的人,其实都不是研究人类学的。

吴飞表示,虽然研究人类学的人放弃了母系社会这种提法,可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接受过的教育,使他们无法轻易改变,这已经无关学术,而关乎意识形态。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8)

中国需要反思很多概念,例如从前知识界很流行“封建社会”这种提法,如今主流的研究界也已经放弃,总有一个时间的过程需要慢慢沉淀,或许要2~3代人才能消化。

吴飞又是谁

很多人对于吴飞提出的“不存在母系社会”还是有许多不同的声音,甚至质疑吴飞“有什么资格这样说”?

吴飞出生于河北肃宁,1973年生人,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在研究人类学方面有巨大的成就,并且出本了出版了《麦芒上的圣言》等畅人类学著作。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9)

曾经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宗教人类学和基督教思想方面有突出的成就,目前还是北大礼学研究中心主任,曾经发表过近百篇论文,在人类学方面相当有成就,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的光荣称号,获得过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结语

中国人在学生时代曾经受过这样教育,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有一个按照母系来计算血统的氏族制度。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10)

女性需要从事采集和社会管理,那个阶段人类学会了穿衣服,拥有了最初的宗教和审美观,在母系社会生成时基本是族外婚制,子女都要跟随母亲长大,因为女性从事的职责有更大的稳定性,所以让生活来源得以保障。

作为重要成员,妇女在氏族的公共活动领域受到重视,人们认为,中国的河姆渡文化,慈善文化,马家窑文化,细石器文化,屈家岭文化都带有母系社会的某种特征。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11)

有学界认为,中国这片土地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时间大约在4~5万年前,那个时候只有生女儿才算家族得到了延续,如果生下儿子,则意味着血脉断绝。

考古学家在仰韶文化中发现了母子共同合葬的现象,并认为这是母权高涨的一种反应,在文字诞生以后,许多上古名人姓氏旁边都有一个女字旁,专家认为这足以证明当时的血缘计算方式,以及妇女在生产生活当中的独特地位。

北京大学吴飞和浙江大学吴飞(如何看待母系社会)(12)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外主流学术界和国内以吴飞为代表的专业知识界已经不再认可母系社会的提法,也许未来的考古发现会给人们带来新的解读方式,人类早期的社会演进是一个非常迷人的话题,经常在各个场合引来广泛争议和争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