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每次给我孩子买的衣服挺贵(儿子上每月6000的学校)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当然要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

这种想法你熟悉吗?

其实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没有问题,李湘说她拿命生的孩子,当然是最宝贵的,对普通家庭来说,也一定是这样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宝贝,父母想要尽量给孩子提供好点的生活,弥补自己童年的不足,也实属正常。

但是一定要有度,过来人告诉你,爱孩子要有方法,要把控好程度,真的不能和现实相违背,因为一旦和现实相违背,过度以孩子为中心,苦的不是自己,毁掉的还有孩子。

嫂子每次给我孩子买的衣服挺贵(儿子上每月6000的学校)(1)

省吃俭用,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

一个妈妈来自农村,从小习惯了过苦日子,后来靠着自己的要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一个农村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城市工作生活的女孩。

她老公出身跟她很像,双方的原生家庭都不幸福,物质上都比较贫困,她老公的父母早就离开了,两个人虽然出身家庭比较苦,但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也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幸福指数直线下降。

妻子要求给孩子尽量提供最好的标配,奶粉要买进口的,奶瓶、衣服、尿片这些都要给孩子买品牌的。

嫂子每次给我孩子买的衣服挺贵(儿子上每月6000的学校)(2)

一个奶瓶要三四百,不小心被摔碎以后,妻子要求买同样的奶瓶,老公坚决反对,认为没有必要,妻子妥协买了一个一百五左右的奶瓶。

孩子使用的物品、玩具、穿的衣服,都是妻子精挑细选的,妻子的原则是,不能子物质上亏欠了孩子,她不想让孩子重复她的人生,她深知从小在物质上贫瘠的人,要经历一种什么样的内心煎熬

跟孩子的好生活相比,老公穿30元一件的衣服,就是这样也无法实现“衣服自由”,有一次他看到妻子正在给孩子买衣服,动辄几百元,他提出要买一件衣服,被妻子拒绝了“省着点,给孩子买呢,你不需要吧。”

日常妻子对老公的要求也很高,尽量省钱就省钱,以后养儿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到了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妻子想要让孩子读一个月6000元的幼儿园,丈夫再次站出来反对:我一个月才赚六七千,你都拿来让孩子上学,我们吃什么喝什么!

妻子给出的解释是:孩子一定要上好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不想留有遗憾。孩子上学以后,我就上班了,你的工资供孩子读书,我的工资供生活开销

嫂子每次给我孩子买的衣服挺贵(儿子上每月6000的学校)(3)

最危险的养育方法,孩子的开销超占据了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

这个家庭中隐去了姓名,这是网友分享的一个案例,我觉得真实性还是非常高的,因为身边就有这样类似的家长,夫妻二人省吃俭用,给孩子提供高标准的物质生活和教育资源。

为了孩子,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省吃俭用就为让孩子过上稍微好点的生活,让孩子能够上好点的学校,这样的家长通常都有一个物质比较贫瘠的童年,他们深知物质上贫瘠的心理煎熬,所以他们想要让孩子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甚至有一些优越感的生活。

这种想法本来没有错,但是问题就出在,家长的想法只是一方面,孩子的成长是受多方面影响的。

嫂子每次给我孩子买的衣服挺贵(儿子上每月6000的学校)(4)

家长能想到的是培养方法,是建立在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的理想状态下的方法,孩子衣食无忧,不会因为物质匮乏感到自卑,孩子自信阳光积极向上。

可是实际上,外界因素有很多,孩子不会生活在一个只有家长的环境中。

当我们拿出收入的一半甚至以上来养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自己省吃俭用,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被“优待”的时候,问题就已经暴露了。

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养育方法,因为孩子不会感恩父母,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加,父母根本就无法把控孩子的发展方向。

嫂子每次给我孩子买的衣服挺贵(儿子上每月6000的学校)(5)

全家人“供养”孩子的两种结果

这样养育孩子结果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孩子在父母面前有一种极大的优越感,孩子会认为父母就是天生比自己低一等,小时候他们习惯了被父母供养,长大了他们也会习惯自己比父母高一等。

但是父母的标准会改变,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心甘情愿付出,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一切,当孩子长大了,他们对孩子有期待,比如说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孝顺父母,能够反过来对待他们。

实际上孩子已经习惯了高出一等,怎么可能会突然反过来像父母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父母呢?

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这个时候孩子就成了父母口中的“白眼狼”。

嫂子每次给我孩子买的衣服挺贵(儿子上每月6000的学校)(6)

第二种,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加,孩子越来越难以被满足。也许小时候一个100元的玩具就能被满足的孩子,长大了以后看到周围的小伙伴拥有更多昂贵的东西,也想拥有,一旦他们无法被满足,他们不会考虑到现实因素,他们会抱怨不公平,会嫌弃父母没有本事,他们会感到自己的不幸。

被“供养”长大的孩子,很少有无师自通,能够反过来感恩父母的。

如果孩子能够做到积极向上,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断努力,即便是习惯了自己过好生活,父母低人一等,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嫂子每次给我孩子买的衣服挺贵(儿子上每月6000的学校)(7)

更常见的就是后者,孩子榨干了父母,不但觉得理所当然,还会反过来以父母为耻,这就是这个家庭最悲剧的结果。

我们想要给孩子好的生活,原是没有错误,但是一定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最好不要让孩子感受到“被区别对待”,这是非常关键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思想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付出和获得的对等,这些细节都非常重要,爱要有度,爱要有方法,希望家长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