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丁酉年己酉月辛亥日(即公元2017年9月21日)。话说十三朝古都长安,城南有一处最是风流雅致之地名为紫风阁,紫风阁内又有一处最是诗书蕴藉之地名为秀秀书院。

什么什么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

终南秀色。

辰时。先生照例太极研习的时间。

关于太极拳,有十三式打手歌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秀秀书院雅士太极课程现场实况

巳时。研习瘦金书正当其时矣。先生今日仍然研墨铺纸,精描细摹,写一回,又忍不得搁笔感叹一回,宋徽宗真是奇才,《秾芳诗》用笔怎么那么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那种韵味,啧啧,凡夫俗子终究恐是难以体会的。

什么什么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

(红袖研墨伴瘦金。赵佶的“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正如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仅凭这一方面的成就,赵佶足可列于历史上书家之林。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中记载:“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元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浦城周仪轩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宣和瘦金书‘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赵孟頫这样评价宋徽宗的瘦金体:“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午时至申时。茶道、古琴、香道艺术课程各各进行。陈陈、方方各自练习古琴曲《酒狂》不提。值得一提的是先生,外头一回来顾不得别的,先将《枉凝眉》、《女儿情》、《卧龙吟》等等通通奏了一遍才算数。每一曲都缠绵,每一曲都婉转,每一曲都叫人发思古之幽情。因是这几日有同学提到《沧海一声笑》、《越人歌》、《卧龙吟》这些流行曲,喜欢非常。先生遂由此兴出新文来,在原来古琴初级班的基础上,对课程稍稍有所调整:仍是从基础的乐理、指法开始修习,修习曲子,却不限于原来的文士气范畴,仅有《长相思》、《鹤冲霄》、《秋风词》、《酒狂》、《凤求凰》五首可选。自今日起,有志于修习江湖气范畴曲子的同学,亦可另选《枉凝眉》(出自电视剧红楼梦)、《沧海一声笑》(出自电影笑傲江湖)、《卧龙吟》(出自电视剧三国演义)、《越人歌》(出自电影夜宴)、《女儿情》(出自电视剧西游记)五首为学。以慰“江湖儿女多奇志,古琴曲中英雄梦”之雅好。

什么什么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

终南山一隅,茅檐低小,山上青青草

(附:《枉凝眉》歌词: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在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枉凝眉》由王立平谱成曲子,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曲,由陈力演唱。

附:《沧海一声笑》歌词:

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啦......此曲是由黄沾作词和谱曲。歌曲发行于1990年5月1日,是影片《笑傲江湖》和《笑傲江湖2之东方不败》的主题曲,分为粤语版和国语版。国语版由黄沾、徐克、罗大佑演唱,粤语版由许冠杰演唱。

附:《卧龙吟》歌词: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合唱)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此曲名《有为歌》,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主题·插曲,又名《卧龙吟》。

附:《越人歌》歌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的爱情的抒歌。其古越语发音在汉代刘向《说苑》中有记载。曾作为电影夜宴主题·插曲。

附:《女儿情》歌词:

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

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爱恋依爱恋依

愿今生常相随

愿今生常相随

常相随

《女儿情》是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第十六集《取经女儿国》的插曲,另一首《相见难别亦难》与此歌同曲异词,原唱者是吴静。)

什么什么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4)

终南山,观音禅院,省书协副主席麻天阔老师、秀秀书院众雅士云集

今日另有一桩趣事,是龚大夫在虔心唱曲之余谈及的,说她早上帮人把脉的时候,满心里想的,都是琴曲中的五音之调,竟是难以专注于诊疗。我笑说徽宗当年是“国家不幸书家幸”,龚大夫呢,则俨然是“医家不幸琴家幸”了。

什么什么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5)

秀秀书院雅士:神医龚大夫习琴

至酉时,又是每日照例的辩经会。今日辩经会题为《诗经 小雅 伐木》,此诗产生了“嘤鸣”一词,对友情的歌颂给后世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致“嘤鸣”一词常被人用做朋友间同气相求或意气相投的比喻。诗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被后人广泛传诵。文人墨客常多借此句来说明人应该重视感情,广结良朋,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切磋,以求进益。该诗还提供了一种以意境的营造为手段的构思方法。

《毛诗序》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毛诗正义》卷九曰:“二章酾酒文连伐木,是酒为伐木而设,即伐木之人是朋友矣。”

黄中松《诗疑辨证》曰:“细玩此诗,专言友声之不可求,求字乃一篇大主脑。”

什么什么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6)

终南山,观音禅院,秀秀书院众雅士辩经会

原文:

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3,犹求友声。矧伊人矣4,不求友生?神之听之5,终和且平6!

伐木许许7,酾酒有藇8。既有肥羜9,以速诸父10。宁适不来11?微我弗顾12!於粲洒扫13!陈馈八簋14。既有肥牡15,以速诸舅16。宁适不来?微我有咎17!。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18。笾豆有践19,兄弟无远!民之失德20,乾餱以愆21。有酒湑我22,无酒酤我23。坎坎鼓我24,蹲蹲舞我25。迨我暇矣26,饮此湑矣!

什么什么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7)

秀秀书院秀秀老师与二宝于终南山。

注释:

丁(zhēng)丁:砍树的声音。

嘤嘤:鸟叫的声音。

相:审视,端详。

矧(shěn):况且。伊:你。

听之:听到此事。

终……且……:既……又……。

许(hǔ)许:砍伐树木的声音。

酾酒:筛酒。酾(shī),过滤。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藇(xù),甘美,或释为“溢貌”。

羜(zhù):小羊羔。

速:邀请。

宁:宁可。适:恰巧。

微:非。弗顾:不顾念。

於(wū):叹词。粲:光明、鲜明的样子。埽:同“扫”。

陈:陈列。馈(kuì):食物。簋(guǐ):古时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

牡:雄畜,诗中指公羊。

诸舅:异姓亲友。

咎:过错。

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

笾(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两种器皿。践:陈列。

民:人。

乾餱(hóu):干粮。愆(qiān):过错,过失。

湑(xǔ):滤酒。

酤:买酒。

坎坎:鼓声。

蹲蹲:舞姿。

迨(dài):等待。

什么什么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8)

(秀秀书院秀秀老师抚琴。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弹弦出音。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同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异。左手按弦除偶用中指与食指外,最常用的是名指与大指;其按弦的部位亦有肉按与甲肉相半之按两种。一般说来,名指按弦其音温厚稳实,大指则清脆明亮;肉按者温厚稳实,甲肉相半者则清脆明亮。)

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创作背景:

周厉王不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最终导致了国人暴动。同时也导致王室内部人心离散、亲友不睦,政治和社会状况极度混乱和动荡。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伐木》一诗,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亲友情谊而作。

什么什么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9)

秀秀书院雅士:重庆陈陈习琴

赏析:

历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但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前人没有深考。

《伐木》和《伐檀》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劳动,而是由伐木兴起,说到友情可贵。无论亲朋故旧还是新的相识,都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并且常来常往。

诗共三章,除首章外,都集中笔墨写宴饮。显然是把宴饮当做建立和联系友情的重要手段。

在抒情方式之选择上,《伐木》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先迂回后正面的表达方式。诗一开头,就以“丁丁”的伐木声和“嘤嘤”的鸟鸣声,令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为。只有这伐木之声和悦耳的鸟鸣在空旷的幽谷里回荡。一个孤独的伐木者,一个出谷迁乔去寻找知音的鸟儿,这两个意象在这仙境一般的氛围中被不断地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叠和加强:声音使人联想到形象,形象又赋于声音特殊的内涵。从而最终幻化出一个远离现实政治的、借以寄托内心苦闷的超然之境。这一境界是诗人内心的人生理想在潜意识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时也是厉王暴政下朝臣们心有余悸、不敢谈论政治而另寻寄托的普遍心态。现实毕竟是现实,随着这一比兴手法的完结,作为政治家的诗人终于强迫自己面对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鸟矣,犹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号召人们起来改变现实,叙亲情,笃友谊,一切从头开始。然后又申之以“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从人情天理处说起,避开政治而为政治,这就是诗人既体察人心,又深谙做诗劝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全然是写人的活动,也就是“求友生”之具体表现。开头用语与首章部分重叠,显得整饬又有变化,读来流转而且自然。这里仍然由物兴起,但只用“伐木许许”一句,其余如对鸟鸣的描述一概略去。论者往往因为“伐木”句与后面的“酾酒”句联系紧密,就误认为它也是“赋”(直陈其事)。其实“伐木”云云,乃相应之词,不止形式上叠合延绵,内容也相仿佛,只是为避免刻板滞重,才作此省略。省略也是变化的方式,有变化才有发展,内容为之深化,形式也愈加富丽多姿。于是出现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酒是甘美的,菜肴中有肥嫩羊羔,还有许多其他可口的食物,屋子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以看出主人的诚心诚意,因为宴请客人,不仅是出于礼仪,更是为了寻求友情。被邀请的客人都是长者,有同姓的(诸父),也有异姓的(诸舅)。诗人希望他们全都光临。“宁适不来?微我顾弗!”“宁适不来?微我有咎!”这是他的担心。由于希望甚殷,就生怕它落空。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是真实的,也是感人的。它表明主人的态度十分诚恳,对友情的追求坚定不移。

诗人还批评了不顾情谊、互相猜忌的不良现象:“既有肥羜”,“於粲洒埽,陈馈八簋”,邀请“诸父”、“诸舅”而“不来”,又于我“弗顾”。这样的局面是不利于重振祖业的政治理想的。

第三章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第二章的延续和发展,依然写设宴请客,不过用笔极简,旨在“示异”,以免拖沓。“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这次邀请是同辈,但酒菜之丰盛,礼节之周到不减于前。联系前面的有关描述,它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无论长幼和亲疏(即诗中所谓“诸父”“诸舅”和“兄弟”)都应互相有爱。这种类似博爱的思想充斥整个诗篇,可以说是总的命意所在。但建议和发展友情的手段却比较单调,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也未见合适,因为在酒席台上交的朋友多不可靠。也许饮食还是古人主要的交际方式,他们又多以诚待人,布设酒肉圈套,故而被诗人选作表达友情题旨的材料。另外还有反面教训,就是“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往往由饮食细故引起,要创建和平局面,就得处理好饮食问题。

后半部分是尾声,似乎由众人合唱,表达了欢乐的情绪与和睦亲善的愿望。三方面的人(主人、来宾和受邀而未至者)团结一致,气氛和谐,令人鼓舞。

作者还为失去的友情和亲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饱经沧桑的笔调描绘着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间以诚相待绝不“乾餱以愆”。亲友之间相互理解(“有酒湑我,无酒酤我”)、信任,和睦快乐地相处。人和者政必通,最后,作者又是以一个超越于现实之上的境界结束全诗:在咚咚的鼓声伴奏下,人们载歌载舞、畅叙衷情,一派升平景象。这是作为政治家的诗人中兴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艺术展示。

该诗是燕乐歌词,因而它的博爱的题旨可广泛传播,有一定的影响。在艺术上它给人的突出印象有三个方面:一是靠头的比兴部分不仅构成比较鲜明的画面,而且有生动的情节,它既是独立的,又与主题部分联系紧密,这样,主体部分的命意就更加明朗,便于读者和听众感受;二是把被邀的客人分别用“诸父”“诸舅”和“兄弟”指代,覆盖面大,而又意象分明,对表达诗歌的题旨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作者选用词语的匠心;三是结尾表现的场面色彩浓丽,节奏明快,全然是就筵席写筵席,没有穿插“点题”笔墨,却成功地渲染出团结友善的醉人气氛。诗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化作可以闻见景象,因而颇具艺术魅力。

秀秀书院众雅士采桂花。

欲知明日《黄帝内经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