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夫人程季淑 梁实秋夫人程季淑女士的

梁实秋先生是20世纪华语文坛一代文学宗师,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其夫人程季淑女士性格温顺有主见,具备中国传统女性的勤劳,又兼备新女性的知识与见识,是梁实秋先生的贤内助、好帮手。在家庭里,梁先生是主外的,而事关家庭繁琐都有程季淑女士打理。其实一个家庭的好坏、温暖于否,很大方面取决于女主人的持家和胸怀。

梁实秋夫人程季淑 梁实秋夫人程季淑女士的(1)

在那个风雨缥缈的时代,个人命运是常人所不能把控的,他们一生颠簸,又相偎相依,把贫苦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其中有程季淑女士绝大的功劳。赵女士在理财上有其独到的见识,使家庭不至于经常揭不开锅。

民国时期通货膨胀,生活困苦,梁实秋除在师大授课之外还利用寒假远到沈阳去兼课;程季淑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之下仍能稍有盈余。她的理论是:“储蓄之法不是在开销之外把余羡收存起来,而是预先扣除应储之数然后再作支出。”这个理念那怕是现在仍然不落后。这对那些刚参加工作,甚至工作很久还是月光族不善理财的人来说就是一个良好样例。

理论有了,然后身体力行去坚持。夫妻二人有时到菜市场,遇到鲜鱼就只购一尾,献给母亲佐餐,因为这是母亲喜爱之物,同样也是她喜爱之物。梁实秋也曾劝她买鱼两尾,一半自己享用,一半孝敬给母亲,但她坚持不可。坚持时日久了,必见成果,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一事无成。

梁实秋夫人程季淑 梁实秋夫人程季淑女士的(2)

后来家境惭好,程季淑又说:“到了衣食无缺的地步之后,便不该是”量入为出“,应该是”量入为储“,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将有不时之需。”有人批评说:”你们府上每月收入多少,与你们的生活水准似乎没有无关。“是的,此时的程季淑根本不热心于提高日常的生活水准。东西不破,不换新的。一根绳,一张纸,不轻抛弃。连院子里的树木砍下的枝叶,晒干了之后留在冬天烧壁炉。鼓励消费之说与分期付款的制度,她是听不入耳的。

可是在另一方面,她很豪爽,她常说”贫家富路“,外出旅行的时候绝不吝啬;过年送出去的约包,从不缺少;亲戚子弟读书而钱财不继,朋友出国而资斧不足,她都欣然接济。有一次梁实秋告诉她有一位朋友遭遇不幸急需巨款,她没有犹豫就主张把几年的储蓄举以相赠,而且事后她没有向任何人提起。

梁实秋夫人程季淑 梁实秋夫人程季淑女士的(3)

就是有这样一位知书达理,又善于理财的女主人,梁实秋才能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生活的不至清苦,而有精力治于学问,为其事业免去后顾之忧。

得妻如此,别无他求。梁实秋幸哉,文坛幸哉!

梁实秋夫人程季淑 梁实秋夫人程季淑女士的(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