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力的四个维度(智库深刻领悟)

战略定力的四个维度(智库深刻领悟)(1)

战略定力的四个维度(智库深刻领悟)(2)

战略定力的四个维度(智库深刻领悟)(3)

片来源/新华社

张黎明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建设关系国家兴衰、民族未来。对此,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三个务必”,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战略自信和高度的战略清醒,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彰显了百年大党在“新的赶考”路上的清醒和坚定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两个务必”,是缔造新中国的老一代革命家对战争胜利后党的建设和国家前途的冷静思考,是对“进京赶考”的前瞻性认识。在“两个务必”思想指引下,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富了起来。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要走的“新的赶考”路,要做的“必答题”,这就对我们全体共产党人提出了更严格标准和更高要求。对此,提出了“三个务必”,告诫全党同志: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无论过去和现在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骄傲自满,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想在未来继续赢取更大的胜利,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质。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要求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清醒,意识到未来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异常坚定,坚定能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信心,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自信。

“三个务必”丰富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时代课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要时刻牢记的教导,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务必”。

第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在提醒我们必须时刻记住“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干什么”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人民中走来、又回到人民中去;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强化使命担当,自觉将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筑牢长期执政地位。

第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强调我们必须保持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并坚持的工作作风。这一优良作风是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志,关乎民心向背、关乎执政未来。务必谦虚谨慎,要求我们继续做人民的“学生”,不做人民的“先生”,时刻放下身段,认真听取人民的意见、呼声。务必艰苦奋斗,要求我们面对成绩和问题、不骄不躁,面对诱惑和利益、不松懈不膨胀,面对挫折和压力、不气馁,坚守党的政治本色,赓续红色基因,保持清醒定力。

第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强调我们必须继续发扬党一以贯之的革命品质。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正如强调的那样,“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求我们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面对风险,积极应对,不畏惧、不退缩。我们必须看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此,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三个务必”源自党的百年奋斗,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毕生追求的崇高事业。一百多年来,党无论面对和遭遇多么大的困难和挫折,一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未动摇和改变。为了早日顺利实现伟大梦想,党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品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成就。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三个务必”也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长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个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初心使命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使我们看清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指引我们去建设一条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艰巨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既定路线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时,务必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党的这一工作作风就像一副“黏合剂”,使我们与人民群众紧紧地黏合在一起,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团结局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长期复杂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党的这一优秀品质就像是一副“催化剂”,使我们保持战略自信和斗争底气、强化战略主动和斗争本领,以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华章。

“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全球视野、鲜明的时代特征,增强了我们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的历史主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新的飞跃,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迈进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增强内生动力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解读丨继续增量扩面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量

●时报时评丨“堵得离谱”的假日出行需优化调整

●开局之年首季报·智说②丨进一步拓展投资的新空间

●热点丨全国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见习编辑丨邹朵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战略定力的四个维度(智库深刻领悟)(4)

战略定力的四个维度(智库深刻领悟)(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