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的茶梗是垃圾还是宝贝(茶叶新知碎银子)

茶叶中的茶梗是垃圾还是宝贝(茶叶新知碎银子)(1)

全网同名搜索《茶叶新知》(ID:chayexinzhi)

关于碎银子的争论,坊间从未间断。

新式茶饮界的喜茶,今年推出一系列“碎银子”的饮品,让传统茶以一种更为年轻化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

但随之而来的是,有关“碎银子”的各种争议再次被点燃。

茶叶中的茶梗是垃圾还是宝贝(茶叶新知碎银子)(2)

碎银子,到底是“垃圾茶”还是“金不换”?

01

碎银子的前身

抛开这些不说,新知君(ID:chayexinzhi)去扒拉了一下资料发现,早期碎银子的前身竟然跟老茶头有关。

老茶头是普洱熟茶发酵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结成块的团块茶,早期工人称之为“茶疙瘩”。因此,老茶头实际上是普洱熟茶的一种副产物。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制作熟茶的过程中会采取一些措施尽量减少“茶疙瘩”的产生,比如翻堆、解块儿。

但在发酵的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茶疙瘩”。

为了避免影响成品茶,工人会将“茶疙瘩”单独挑出来,要么扔掉,要么在积累到一定量后打碎,用作低档普洱熟茶的辅料。

茶叶中的茶梗是垃圾还是宝贝(茶叶新知碎银子)(3)

2006年某熟茶大厂上市一款名为老茶头的茶砖,这是老茶头第一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相比于普通熟茶,老茶头因含有丰富的果胶质,茶汤口感醇厚柔滑,甜度也很高。

再者,老茶头陈香纯正,茶汤红浓,耐冲泡。这让喝过的人难以忘怀,结果一炮走红,成了普洱熟茶里的一匹黑马。

02

碎银子:人造的老茶头

市场上对老茶头的需求量大,但真正大牌的老茶头并不多。即使大厂每年发酵的熟茶在千吨以上,而老茶头产品2年才出一次。

总体上,老茶头的产量并不高,再加上老茶头难以统一标准进行批量化生产。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很多大牌厂家没有把它作为产品的重点。

但消费者喜欢老茶头的口感,所以就有企业专门研究普洱熟茶发酵工艺,想将老茶头进行常规标准化生产。

这时候早期碎银子应运而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茶化石”,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人为创造的“老茶头”。

茶叶中的茶梗是垃圾还是宝贝(茶叶新知碎银子)(4)

一般的普洱熟茶从晒青毛茶到发酵成熟是一次性完成的,根据原料嫩度的不同和产品成熟度的差异,历经发酵时间大概就是40~60天。

但早期碎银子的发酵更为复杂,需要经过三次独立的发酵过程,历时160多天。

发酵后挑选剔除外形、色泽等方面不符合标准的茶块,再对剩余的茶块分割和打磨抛光,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颗颗市场上常见到的碎银子的样子。

茶叶中的茶梗是垃圾还是宝贝(茶叶新知碎银子)(5)

精制后的早期碎银子外形精巧美观,油润黑亮有光泽,有点儿像散碎的银两。

那么商家呢,就顺势打造出“碎银子”的概念,甚至还为“碎银子”量身打造了一个古代在茶马古道上当银子花的“传说”。

早期碎银子是老茶头走入市场后才出现的一类新事物,这种为了营销而编造的“传说”显然站不住脚。

03

疯狂的“碎银子”

由于碎银子降低了喝茶的门槛,对于刚接触茶的人群比较友好。再加上糯米香的特殊口感,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早期碎银子一经推出广受关注。

碎银子既满足了喝茶人口感上的追求,同时还满足了简单粗暴喝茶的需求倾向。因此,早期碎银子非常畅销,尤其受白领等上班族人士的欢迎。

茶叶中的茶梗是垃圾还是宝贝(茶叶新知碎银子)(6)

因有利可图,为了谋取暴利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劣的“碎银子”加工产品。

这些产品披着碎银子的外衣进行售卖,以至于市场上40~50元/斤的“碎银子”,大把的抓。

但便宜的“碎银子”从何而来?

用于制作“碎银子”的原料是造成市场上“碎银子”价格悬殊的根本原因。

比如茶叶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茶末、茶碎、边角料、废弃料或是密植茶园低廉的鲜叶原料都可以拿来做“碎银子”。

甚至有不法商家,在制作过程中添加胶体物质、色素、香精等,通过人工液压挤压成茶条固体,再切割打磨抛光,从而工业化生产。

茶叶中的茶梗是垃圾还是宝贝(茶叶新知碎银子)(7)

工业化的“碎银子”外观看起来虽然油光锃亮,但喝起来茶味单薄,咽下去时喉咙有种收紧、锁喉的感觉。

甚至还夹杂霉味、酸馊味等,长期饮用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特别便宜的“碎银子”最好不喝。大厂家常规的一款普洱茶又不贵,这可比喝便宜的“碎银子”靠谱多了。

不过,新生事物总是伴随争议前行,而最耐人寻味的一定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新知君(ID:chayexinzhi)还是喝口老茶头去喽......

本文为作者原创;

内容版权归 @茶叶新知 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二次修改或转载;

如需转载,请私信。

参考文献

[1]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