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农耕时间 河套从来是福乡

(客户端)河套从来是福乡:“天赋河套”24节气之立夏,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河套农耕时间 河套从来是福乡?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河套农耕时间 河套从来是福乡

河套农耕时间 河套从来是福乡

(客户端)河套从来是福乡:“天赋河套”24节气之立夏

日升日落,四季轮回,古人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中,逐渐总结出一套严密的自然历法,历经千年而不衰,这就是24节气 。

24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套地区,历史悠久,农耕繁盛,自是严格遵循着24节气而生产运作。天时赋其魂魄,地利赋其骨肉,人和赋其精神,这里自古便为物产之地,从来都是福泽之乡。

天赋河套,自然馈赠,与24节气血脉相连。现在,让我们开始讲述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探寻隐藏于河套深处的秘密。

熏风吹拂大地,日光逐渐强烈,时值立夏,河套平原的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河套谚语有云:“立夏不种夏,犟种十天夏。”说的是夏收作物的播种季节已经到了极限时刻,如不及时,必将减产歉收;“立夏种胡麻,九股十八杈。”抓住最佳播种时间,作物才可以产生最好效益。

当然,对于有“塞外粮仓”之称的河套来说,最紧要的还是这句谚语——“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立夏时节,春小麦已到分孽期,必须及时且充分浇水,才能保障正常生长。

丰收与否,就在这关键时刻,而决定因素,便是“水”。

自古以来,河套地区便有着“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美誉。河套之所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秘诀就在于它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黄河,从巴彦淖尔蜿蜒东流,过境长达345公里,在此基础上,河套地区兴修水利,引黄灌溉,建成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河套灌区亦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年均约5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经由灌区10.36万条、7级灌排渠(沟)道及供水管网,被源源不绝地注入农田。

正是有了母亲河的无私滋润,才让河套土地肥沃,物产丰盛。

夏初的河套,鸟语花香,生机无限。而此时,正好是五原灯笼红香瓜密集上市的时候。这种香瓜,外形酷似灯笼,又因早期瓜瓤发红,故得“灯笼红”的大名。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灯笼红香脆爽甜,风味独特,咬一口,欲罢不能,吃一个,还想着再来一颗,绝对是消夏解暑的良品。这些,均来自于其所生长的环境。

五原位于黄河至北,河套腹地,有着2400年的悠久历史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尤其近代史上,修渠治水,垦荒置田,首开河套大规模发展农业的先河,这里气候宜人、水渠纵横、旱涝保收,从而让包括灯笼红在内的农产品品质优良,风味绝佳。

说到五原,河套立夏吃凉皮的风俗就不得不提了。从前,“立夏”前后,河套农家在院里砌一个简易的灶台,搭起一个遮阳避雨的凉棚,叫做“村灶”,村灶里最好吃的美食是凉粉。凉粉做好,浇上调了葱花油炸辣椒的烂腌菜盐汤,就上翠绿翠绿的苦菜,直吃得大汗淋漓。

如今,“村灶”也不常见了,但吃凉粉的习俗却保留下来。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原天吉泰镇的大坝滩面凉粉尤为出名。白面凉粉、玉米面凉粉、小米面凉粉和粑粑凉粉等各样凉粉撩人食欲。滑溜中带着清爽,不仅好吃,还有开胃消食,清热败火的功效,果然是立夏的应景好食物。

吃饱喝足后,来到隆兴昌镇的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走走,这里全方位展现了从古到今河套农耕文化的模样。河套农耕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令人骄傲自豪。

“立夏看夏”,立夏之后,河套的农作物进入旺茂生长,决定了一夏的耕作,乃至一年的收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夏季已来,一切是新的开始,一切充满了期待。(高杰)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