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贤粤语专访(林超贤杜琪峰陆梁CP)

2012年,合拍片的大势已成,连当初立了flag要坚守本土的港导杜琪峰都已走上合拍片之路。

年初1月,林超贤导演的《逆战》上映,年底11月梁乐民、陆剑青导演的《寒战》上映。2013年,杜琪峰和林超贤分别推出《毒战》《激战》,其间还有一部先在香港上映一年后才在内地上映的《心战》,短短两年时间,港导们纷纷“战”起来,开启了合拍片的“战”系列。

去掉豆瓣评分不到五分的《心战》(同名港剧倒是分数挺高),其他几部的评分都还不错,《逆战》不满七分,《寒战》《毒战》《激战》都在七分以上,

港导猛猛“战”起来

林超贤粤语专访(林超贤杜琪峰陆梁CP)(1)

《逆战》《激战》:走出这座城市

林超贤导演的《逆战》《激战》在角色配置上很有地域融合性,两部“战”字电影都是香港、台湾、内地的演员联袂,《逆战》是谢霆锋 周杰伦 林鹏,《激战》是张家辉 彭于晏 梅婷,妥妥地两岸三地一家亲。

故事设置上,《逆战》倾向于国际反恐,这在港片中其实并不多见。虽然此时林超贤的叙事还是大视野、小格局,但求突破的野心已显露出来。

林超贤粤语专访(林超贤杜琪峰陆梁CP)(2)

之所以说是“大视野、小格局”,在于故事发生的空间已经打破了地域局限,放到了更广阔的国际世界,因此各种激烈场面也不再是以往港片中的街斗巷战,拔手枪互射,用铁管打砸。

而是动用各式各样重量级武器玩起了大轰炸,再配上港片中的拳脚能手和神枪手,好看程度全面升级。这自然是“大视野”,而“小格局”在于故事的出发点都会扯到家庭伦理的感情纠葛,上演亲兄弟的“双雄戏”或者“落魄男”遇到“失魂女”,人物的动机和出发点就顺理成章地绑定在家庭上。

但因为文戏铺垫不够,导致轰轰烈烈的打拼之后就落脚在家庭戏上,有头重脚轻的感觉,文戏和武戏成了平行线,交叉起来很尬,热血之后一头狗血,回味就有了杂质。

好在林超贤在动作场面上已经是驾轻就熟的老司机,一路带着观众飚着看,观众在目不衔接中也懒得计较故事的情感逻辑,直到看完才会觉得有点不是味儿。

林超贤粤语专访(林超贤杜琪峰陆梁CP)(3)

这个毛病在《证人》《线人》中就很明显,直到《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才得以矫正。

可以说《逆战》《激战》是林超贤承上启下的作品,无论是反恐大场面,还是搏击小场面,林超贤逐步将场面调度的功力磨炼得炉火纯青,既保持着港片时代的生猛娴熟,也突破了地域极限,拓展了故事视野,他的拍摄视野走出了香港这座城市,投向了更大空间。

从“人”系列到“战”系列再到“行动”系列,评分越来越高的港导,大概只有林超贤了。

林超贤粤语专访(林超贤杜琪峰陆梁CP)(4)

《毒战》:重塑一座城市

“战”电影其实肇始于杜琪峰,《暗战》曾经让刘德华获得金像影帝。

《毒战》在内地拍摄、在内地上映,仍然是很杜琪峰的港式电影,老杜的格调没有丢。

老杜北方不但没有失去自我,还将自己的风格赋予给了所拍的城市。看电影的时候,我一度很恍惚,这哪里是内地城市,分明就是香港,和《神探》《枪火》里的城市怎么会那样像?

林超贤粤语专访(林超贤杜琪峰陆梁CP)(5)

城市在电影中的美学是通过电影故事给城市增添了别样的意义和氛围。最为明显的是爱情故事,比如西雅图,因为一部《西雅图夜未眠》使这座美国城市成了爱情的圣地,它披上了浪漫的光彩,所以《北京遇上西雅图》才能够借力使力地取得成功。

但美学不等同于美好,许多残酷痛苦的故事仍旧带有浓厚的美学意义,比如《暴力街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香港的旺角就是一个混杂的美学体,以此为题材的电影《旺角黑夜》《旺角卡门》《旺角风云》《旺角的天空》等,都传递着多元多样的质感与调子,使这个地方被想象远远多于被看见。

林超贤粤语专访(林超贤杜琪峰陆梁CP)(6)

内地城市的电影美学少有成就,原因在于城市的模式化、格式化严重,真正称为经典的作品很少;再有电影审查制度使电影人能够在一座城市讲的故事很窄很有限,缺乏真正的审美供应,城市与故事的单调无法造就美学的感受。

而杜琪峰能将一个内地城市拍出旺角的范儿得益于故事,城市还是那个城市,只是杜琪峰讲的故事不走寻常路,加之银河映像一贯的技术标准,使整个城市焕然一新,与故事浑然一体,给人一种来自电影的审美感受,从某种程度来说,杜琪峰用自己的电影重塑了一座城市。

林超贤粤语专访(林超贤杜琪峰陆梁CP)(7)

《寒战》:这是法治城市

关于《寒战》的讨论都集中在时间轴上,许多人将《寒战》看作是香港警匪片的一次翻身,其经典程度虽不能直逼《无间道》,但起码接近了经典。因此,很容易忽略该片在空间上的隐喻和潜言。总体而言,《寒战》是在告诉你,香港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寒战》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事件发展得多么失控,面对问题刁钻的媒体,仍要将香港的法治特征极力鼓吹和一再强调;无论非常时期需要的手段多么非常,仍旧只能在法治的圈子里游走斡旋,亮剑出拳。

林超贤粤语专访(林超贤杜琪峰陆梁CP)(8)

香港因为殖民历史而成为亚文化地带,虽然中华传统不曾全部丢弃,但政治、社会、教育等生活各面已经大程度西化。一方面与内地血脉相连,另一方面却在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上表现得截然不同,说到底就是活法不同,衣食住行的方式不同、参政议政的方式不同、举手投足的方式不同……

太多不同使这个亚文化区域产生了一种恐慌,就是稳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会被庞大的母体文化瓦解和改变,而这种瓦解和改变如果没有充分的对话,是他们难以赞同和接纳的。

《寒战》以“法治”二字凸显着香港的主体性,香港之为香港全源于此,“法”成为一种信仰式的社会准则,在香港它最大,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它,这也是一个亚文化地区主体性最佳隐喻。

因此,香港是一座法治的城市,在问题面前,相信法治,用好法治,才是正解。

林超贤粤语专访(林超贤杜琪峰陆梁CP)(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