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

文 / 易般

最近,一部历史传奇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在没怎么宣传推广的情况下,猝不及防的播出了。易般此前对这部剧毫无关注,是在吃晚饭的时间无意间换台到了这部电视剧。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1)

小编最初其实是有点儿吐槽的:关于“台湾腔”、关于“谁才是男主”、关于“陈晓的屁股”......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2)

但是越往后看越觉得这部剧好单纯不做作,是个正经剧。演员演技在线,故事性极强,剧情发展也顺畅,一边大笑一边吐槽一边叹服,不知不觉就看了好几集。比那种看了半集就想关掉的剧好太多。

最新豆瓣评分证明小编的看法可还行?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3)

这封面咋跟恐怖片似的,吓人

没想到这十几年过去了,丁黑导演、孙俪、何润东这三人又凑在一块儿了。当年的《玉观音》就曾取得不俗的成绩,果不其然《那年花开月正圆》也没有让观众失望。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4)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女主角周莹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秦商女首富,其人其事在陕西省泾阳县代代相传,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她魄力十足和敢做敢拼的态度。

在剧情里,这是1880年代在泾阳安吴镇发生的故事。杂耍艺人周老四和养女周莹靠坑蒙拐骗过活,周老四因赌博输钱,把养女周莹(孙俪饰)变卖到沈家给沈星移(陈晓饰)当丫头。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5)

剧照

哪里知道沈家二少爷,就是咱陈晓演的地主家傻儿子非要周莹给他当通房丫头,周莹不从,被关在柴房。周莹借助吴家大少爷的轿子逃跑,因为被吴聘发现有商业天赋跟着吴家当学徒,从此卷入沈、吴两家的恩怨中。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6)

剧照

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与家族矛盾,见证了一段传奇女性的乱世商界成长史,向观众展现现代版“女马云”的乱世商界风云。(......谁写的串词拖出来砍了)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7)

周莹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包括剧中的秦商商会、吴家东院等都有真实的文化遗产。《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剧是根据真实历史人物改编的原创剧本,大致剧情走向也和史实相当贴近。

但实际上,为了精彩的剧情和戏剧化的效果,导演与编剧在创作影视剧多多少少对史实进行了一些艺术的加工。历史上真正的周莹并非什么街头杂耍艺人,而是官宦世族的千金,饱读诗书,精于筹算,具有经商之才。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8)

周莹画像

周莹的曾祖父周占奎(字梅村)是清朝嘉庆时期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的富商大户,从嘉庆元年(1796)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在孟店村建成17院宅第。

由于不得而知的原因,周家开始败落,在咸丰七年(1857)分家。对周家造成更为严重打击的是同治元年(1862)发生的陕甘回民起义,对西北地区破坏巨大,人口损失高达2000万,同治十二年(1873)被左宗堂等清军将领彻底镇压。

周家在这次兵乱中也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9)

周家大院文物遗址

周莹这位小姐生于1869年,年幼失怙、父母双亡,周家彼时经历过兵乱和分家,仅仅余下一院建筑。周莹依靠着兄嫂生活,与当时的吴家东院大少爷定下婚约。

据《重修泾阳县志》记载:“(周莹)少孤,依于兄嫂,年十六以兄嫂命归吴。”就是说,周莹在16岁的时候应了兄嫂为她定下的婚约,嫁给了吴聘。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10)

剧照

再说说这吴家。周家日薄西山时,吴家正如日中天。再同治、光绪年间,吴家仍是泾阳大户、官宦世家。

吴家祖籍江苏,唐朝时入泾阳为官定居安吴堡,清初时家族兴盛发达,后来逐渐修成了东西南北中五院,兄弟分居经营,以东院吴式易堂最为兴旺。也就是吴聘父亲吴蔚文那一支。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11)

吴家现存院落文物遗址

吴聘的父亲吴蔚文(1830-1876)曾任湖北候补道台、山西宁武县知县、议叙布政使,又是著名的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盐业专卖。

《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吴蔚文字汉章,庠生,家素封而好读书,事继母以孝,奖布政使衔。”意思是,吴蔚文是个秀才,家庭富裕却热爱学习,孝敬继母,奖励布政使的官衔。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12)

关于周莹要嫁的吴聘,记载到:“有父风,在光绪丁丑、戊寅年旱灾时捐赠银两万两千两议叙郎中。”意思是说,吴聘这人很有其父的风范,在1877、1878年旱灾的时候给朝廷捐了两万两千两白银,议叙了郎中的官职。

吴家彼时虽然鼎盛,但吴聘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

1885年,吴家欲将先前已经订婚的周家女儿周莹娶回,想通过婚庆“红鸾照命”来冲散“白虎凶星”,使病人消灾免祸、逢凶化吉。

16岁的花季少女周莹,就充当了两家家族联姻的牺牲品。不得不在吴聘将要病死之际,嫁给吴聘。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13)

剧照

结果是:“成婚之夕,夫病沈(chén),逾十日忘。无子。”从此以后,年仅16岁的周莹就成了后来人们口中的“安吴寡妇”。

在刚刚的叙述中已经说到了,吴聘的父亲在1876年去世,吴聘本人在新婚十日后也去世了。吴聘去世后,吴家的一干产业都被周莹接手。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14)

剧照

周莹接手产业后,将之一分为五,也就是和吴家其他几房兄弟分了资产,她自己经营所有陕西以外的商业资本。

为了稳定人心,周莹实行了“阳俸阴俸”,不仅将伙计们的薪俸提高了两成,比当时行业的最低年薪高出三成,还另加年终分红,激发了伙计们的积极性,使商号的生意比以前更加红火。补贴这么好的企业,小编也想去。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15)

剧照

前面曾说过周莹经商天赋极高,非常懂得运用市场规律。

棉花生产常是“三丰一歉双平年”,而周莹懂得以丰补歉的思想,在未知丰歉的情况下,她提前以平年价格预定了棉农次年的棉花,既保证了棉农的利益也稳定了自己的货源。

到第二年收获时其他棉商早已无棉可收,只能再高价向周莹回购,凭此一举吴家垄断了陕西棉市多年。放在现在周莹这就是玩期货啊,小编真的太服气。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16)

周莹作为吴家董事长,还十分懂得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她不仅诚信仁义,还能抓住人才,恩威并重。

她不惜重金聘请泾阳茶业奇才邓监堂为茶号“裕兴重”的经理,给与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绝对信任,而“裕兴重”最后在邓监堂的经营下也一跃成为泾阳第一茶号,垄断当地茶票六成以上。

周莹从商25年,累计家财无数,成为陕西第一的富商,曾获封过一品诰命夫人,还有钦赐的“护国夫人”牌匾。到1910年周莹去世时,留下的白银不计其数,产业经营范围之广当时也无人能敌。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17)

周莹带领吴家在全国创造的商业帝国

在民间早有周莹乐善好施的好口碑,早在她经商之初就将吴家1000多亩地交于佃户耕种,仅收取少量租金,逢灾年更是减免。与佃户签订合同自负盈亏,20年不变,还取消房舍租金,无偿交于佃户住用。

此外周莹还建文庙,办义学,开仓放粮,施粥赈灾,捐银打井,引水修渠,善举不断,被百姓称为“活菩萨”。当地流传,因周莹无子嗣,死后不能葬入吴氏陵园,受过恩惠的乡亲就在渠岸边为其修庙,供逢为“水娘娘”。

之前提到,周莹与吴聘并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甚至死后不能入吴氏陵园。只能默默的埋葬在距离吴氏陵园数百米的乱坟岗,至今了无踪迹。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18)

吴氏陵园

但周莹生前过继了一位养子吴怀先,这位后人也继承了周莹的大义慈善精神:1930年泾阳连续天灾,吴家天天施粥使全县三年间无一人饿死;1936年吴怀先捐产于国;1937年中共中央青训班开班于吴家大院。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19)

安吴堡青训班革命旧址

放在现在来看,周莹不但是一名成功的女企业家,还是一名成功的慈善家。她死后没带走吴家和自己的任何东西,其后人还秉承她的夙愿,广行善事,令人敬佩。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电视剧中沈家少爷沈星移与周莹的感情线?周莹曾孙女吴国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都是艺术创作。”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20)

甚至,《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编剧苏晓苑也在接受采访时亲口说:“沈星移和县官赵白石都是我虚构的人物。”

实在是扎心了。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回忆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21)

陈晓:原来我是假的。


# 撰文&编辑:易般

#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资料来源
  • <不得不说的安吴寡妇周莹>陕西省图书馆 杨居让 2009.11

  • <独家专访周莹的第四代传人 还原真实的陕西女首富>华商网 2017年9月1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