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

看完《晴雅集》,我沉默了许久,不知道该如何评判。众所周知,《阴阳师》是梦枕貘最饱负盛名的的一部作品,故事的背景是日本的平安时代,这是一个神秘且幽远的时代,人妖鬼可以共同相处在同一个空间。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出发,这部作品绝对是能够惊艳众人的,但是可惜郭敬明时隔数年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线。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1)

男色怒刷存在感

《晴雅集》一片中,邓伦、汪铎、赵又廷三大美男子占据了主要席位,因为在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之后邓伦的人气大涨,所以郭导这次的任务就是要把男色们发挥到极致。那么出现了哪些雷人的场面呢?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2)

第一个是光着膀子打架,其实在古装影视剧中人物一般来说偏向于内敛,因为时代的关系,也不可能太开放了。

但是此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大型打戏必须让男演员光着膀子打,最典型的就是邓伦化身为朱雀之后和汪铎的肉搏战,两个男人光着膀子在大蛇身上打架,让一众女观众看得尖叫,但是男性观众恐怕只想作呕,请问这光着膀子真的有利于剧情的发展?对于角色来说,难道光着膀子打架就更厉害一些了?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3)

把整个电影的亮点放在几个男演员裸露着上半身,然后呈现出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这就足以说明郭导的审美实在太低级趣味了,对于郭敬明来说,他想要成为一个好的导演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审美,不要再活在“小时代”那样的审美体系里。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4)

这样的操作只会毁了本来能够有力量感的打戏,让画面变得油腻、满满的鲜肉感,郭敬明最懂女粉丝的心,粉丝想看什么,他就拍什么,不管这个东西能不能被称为“电影”。

无缘由的守护

看过电影的观众大概都已经知道,这部电影最核心的主题是“守护”,但是整个电影脉络顺下来却没有找到守护的原因,电影用了很多画外音来讲故事,似乎很害怕单单凭借演员自己的台词和神情的表达是看不懂剧情的。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5)

常规的操作是从守护升华为爱,然后再从小爱升级为博爱。这才是这部电影应该去讲述的核心内容。但是郭敬明的眼界太小,他一直把重点放在小情小爱上,比如男女之爱或者男男之爱。

影片从一开始忠行师傅救徒弟,到最后赵又廷救邓伦的情节,一直都在论述一人救另一人,但是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救?救人的意义?正常的思维,一个愿意付出生命去救另外一个人,这感情得多深?或者被救的这个人意义重大。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6)

我认为这部片在感情线的铺设和升华上基本是失败的,如果说师傅对徒弟的感情是因为从小带到大,如父如子的情感沉淀,那么是否除了天下大义之外再加入一些生活化的父子对话或者情景,比如师傅帮徒弟梳头、徒弟帮师傅铺床等等。

这样更有利于这种在时间的沉淀中所产生的感情的表达,整个影片看下来师傅和徒弟的情感戏不是太好,无非师傅就是为了天下苍生来救的徒弟,但是说不通的一点是忠行的法力应该不在徒弟晴明之下,但是他却要选择牺牲自己,如果从拯救天下苍生,消除祸蛇隐患的成功率来看,忠行师傅应该是明显大于晴明的,有上届参与消灭祸蛇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修行,从天下大义来看,他没有理由舍生为人。因为他比谁都更加了解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7)

所以在忠行用自己的守护者来拯救徒弟晴明这件事上,情感的塑造明显不到位,让观众看得很尴尬,从生到死这么大的事情,在电影里似乎只是一笔带过,并未作为重点。所以郭敬明的电影每次都是花了大价钱去打造整个场面的奢华,让观众看得电影里几乎所有的大场面都是宏大的。但是他忘记了电影本身就是需要“以小见大”的艺术,把小的人物情感雕刻好、精细化才能打磨出真正的好作品。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8)

这一点可以参考今年的佳作《一秒钟》,范伟在其中扮演的范电影其实就是一个小人物,他有自己对电影的矛盾情感,对儿子的愧疚和对电影的热爱交织在一起,在人性的角度他又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所以面对张译的举刀威胁,他立马改变了态度。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9)

而在《晴雅集》中没有体现每个人物的“异”,只是把笔墨全部压在“同”上,片中的每个人都不怕死,师傅忠行不怕死用守护咒救了自己的徒弟晴明,徒弟晴明也不怕死用自己的身躯为武士博雅抵挡攻击,南疆的法师不怕死,明明怀疑了公主的真身却愿意只身前往探查真相。其实逻辑真的很奇怪,如果每个觉得都不怕死,那“救人”的意义在哪里呢?无非就是一堆敢死队的人在猜拳先死还是后死吗?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10)

此生无悔,侍奉为荣

“此生无悔,侍奉为荣”这句话在影片里重复了很多次,这是式神对主人在临死前的效忠。“式神”这个概念很多观众不清楚,其实因为这个词语是从日本传入的,所以在音译上有一些出入。“式”乃“侍奉”的意思,所以也可以称这些灵体为“侍神”。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11)

而“式神”不是神,正常人可以理解为魂魄一类的事物,这种魂魄有很多种,大多是因为执念而产生,比如人的魂魄,当一个人死去之后,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人有相当大的执念,不愿意离去,那就会把魂魄停留在这里。如果放在中国的故事中,也可以理解为“闹鬼”。但是日本的区分不一样,灵魂力量的强大不在于其“怨气”,并非所有力量都来自负面的,也可以因为“爱”、“怒”、“悲”,只要是某种情感很强烈,就可以增加灵魂的力量。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12)

除了人的魂魄可以当“式神”,妖魔鬼怪都可以,只要是灵体,就是由某种情感汇聚成的无形力量。而在影片的拍摄中,郭导应该有刻意避开人的魂魄的意思,只要“发妖”的设定接近人,是人的执念演变而成,但是剧本中把其设定为妖。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13)

本影片中有几个关于“式神”的问题没有解释清楚,比如师傅忠行的式神在师傅死后为什么会转入到徒弟晴明的手下,按照规则式神应该是一生只为一人效忠,这里我认为可以猜测一个合理的说法,就是师傅临死前命令这些式神转入到徒弟晴明的门下,为其效忠。那么为什么忠行师傅独独忘记了鹤守月这个式神呢?鹤守月在公主和忠行主人之间究竟更效忠哪个?在两者出现矛盾的时候,这个式神如何取舍呢?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14)

我们在片中得到的答案是鹤守月应该已经成为了公主实际意义上的“守护人”,面对主人忠行留下的符咒他已经能够做到反抗。如果把“鹤守月”当做一个机器人,第一个命令输入是“永远守护女皇”,第二个命令是“砍掉自己的单手”,其实这两个命令并没有实际意义的冲突吧,并不是让你离开“女皇”或者杀掉“女皇”。

所以鹤守月这个机器人明显已经自带了情感,能够左右自己的思想了,就算谈不上背叛,至少已经不在创始人的掌控范围内了。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15)

公主角色的设定就更加不可思议了,矫情得很,一方面想要和鹤守月长生不老永久的相互陪伴,而另一方面又用自己的命来换取鹤守月的逆袭失败,来一句“如果世间已经没有你想要守护之人呢?”郭敬明的思路确实是非常奇特的,人物的塑造矛盾之间竟然没有一点点的衔接,猝不及防就反转、变脸,昨天说爱你,今天要杀你,非常不可思议。

晴雅集对郭敬明的影响(郭敬明的一场闹剧)(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