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话虽难听但真实(丑话为什么说在前面)

丑话为什么说在前面?

丑话虽难听但真实(丑话为什么说在前面)(1)

老子《道德经》的最后一章叫《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啥意思,通俗的说,就是“真话难听”。所以,老子说“信言不美”,后面跟的就是“美言不信”,说得好听的基本都是“假”话,不值得信。

老子在其《道德经》5000多言的微言大义之后,或许是想表示自己说的已经够多,多说无益。所以不想再多说了,但他最后一定想补充一下:我前面说的都是“信言”,虽不美,但都是真话。

他是在对自己所言做最后的总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中国人有句话,我们都经常用——“丑话说在前头”,这里的“丑”正好对上了前面说的“不美”。

所以丑话一般是真话,为什么要说在“前头”呢?所有的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为这时候说你还能听得进去,到时候说,可能就听不进去了。所以,记住:万一出了问题,我“真话”已经说过了,听得进听不进,都对不住了。

丑话说在前头,就是真话说在前头。这是提前“敲警钟”:丑是丑点,但可能是金玉良言,或者是说过的话说到做到。

但从人性角度,从来就没有人喜欢听“丑话”,尤其是难听的要命的真话,都喜欢甜言蜜语。这时候,因为话实在好听,大部分人都会忘记“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古训,所以常常被“美言”搞得迷迷瞪瞪,而“信言”,也就是真话,往往是一言不合就杠上,如果是以下犯上,几乎找死。

这实在是“语言与人性”的悖论。

怎么办呢?只有靠听的人加强点“人性的修养”:心胸没有那么窄,气量没有那么小。说的人加强点“语言训练”:信言也没那么“丑”,美言也没有那么“假”。

全看听、说双方——拿捏。但不管怎么拿捏,都不能让世界充斥的都是“美言”吧,不能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得靠皇帝新装里的那孩子来戳穿那是假的吧?

老子把“信言不美”一章放在最后来说,我想他老人家是这个意思:该说的我都说完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