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创作发展的趋势(听十月签约作家聊聊文学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对话十月签约作家——新现实主义与文学形式创新”活动,近日在十月文学院举行,参与本次对话的嘉宾有“第二届十月签约作家”代表范稳、东西、弋舟、张楚、石一枫。5位作家分别发表了对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的看法,并从自身创作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文学形式的创新来发展传统的现实主义。

当代文学创作发展的趋势(听十月签约作家聊聊文学的)(1)

何为新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产生了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而现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人类的生存状态时刻面临着变化,当代文学如何通过自我的发展和革新把握当下的生活之新、时代之新?“新现实主义”的提出便是为了回应这些文学创作中的新问题。

范稳认为,每一个成熟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都会尝试去拓展,“试着把人们对形式、结构、语言、风格的期望值再提升一下”。但相较于此,他更愿意通过经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他所目及所理解的多样文化形态、民族历史,去为读者呈现作者对生活的新鲜发现。

东西提到了当今社会信息量的增大对现实主义写作的影响——信息量如此之大,相较起来作家就非常弱小,“我们越来越感觉盲人摸象绝对不是一个讽刺的寓意,它就是一个真实的事实”。东西表示,如果一个作家对现实“盲人摸象”,能把摸到的那部分清楚地写出来,就已经是很好的现实主义写作者。

弋舟认为,对于新现实主义,今日一定是昨日之“新”,也都是明日之“旧”,只要日子一天天过下去,我们天天处在新的现实当中。张楚也认为,我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不应该是封闭的,“新现实主义”,归根到底,“新”只是一个定语,主体还是现实主义。

石一枫提出了一种焦虑,我们到底怎么捕捉这个新的现实,怎么写出新的现实?他感到了一种“不足够”:“我们经常说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留下丰富的遗产,能够告诉我们那个时代是什么样子,写得特别细。但是我们今天如果像他们那样仅仅写出现实是这个样子,好像也不够。”

范稳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谈到在长篇写作中,形式可以创造内容,可以让内容丰富,甚至可以形成某种内容。他也提到,文学形式跟一个人的知识构架、性格特征、对形式美的追求和性格都有关系。

弋舟出版了一系列书,《丙申故事集》《丁酉故事集》《庚子故事集》……他认为一个小说家的时间观,约等于它的文学性,用中国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给作品命名的时候,他便从西方的时间观念,逐渐调整成为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这种形式上的设计,会作用在作品当中,尽管描述的是极其现代的事,但是内在肯定已经发生变化。

张楚反思了他这代人写作存在的问题——创作慢慢趋于保守,“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先锋文学的熏陶之后,其实我们本来应该往前走得更深、更远,现在反而觉得往后缩了一步”。他努力在写作中做出新的尝试,比如在写《中年妇女恋爱史》的时候,他叙述几个女孩生活的同时,在每一节后面加了关于外星人的生活。

石一枫比较在意读者的阅读效果,他希望小说的形式不要对读者阅读造成困难,尽量让读者阅读成本低一点、意外收获多一点。为了达到读者容易阅读的效果,作家反而要花费更大更多的心力。(文化副刊部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