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1)

不要说战争造成了我们的悲剧,制造悲剧的往往是我们自以为高尚的道德。——题记

意大利,地图上欧洲一个高跟鞋形状的国家。

西西里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个美丽的女神名叫玛莲娜。她穿着白色的高跟鞋,走过海边的石头房子,走过街道,走过广场。

2000年,著名导演和编剧朱塞佩·托纳托雷把这个传说化成了声光色的梦,并且让它触手可及。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2)

很多电影评论者把这部电影的主题定位为“性启蒙”,文学评论者则认为是“成长”。如果把“成长”理解为升华,才是恰到好处。

这个美丽传说,通过一些具体的、特别的意象、事物,把性、性爱和人性都刻画的恰到好处。这些意象都有着深刻的涵义。

虽然整个电影在怀旧色彩中充斥着意大利少年的粗俗语言,这样的语言和马琳娜充满性感和挑逗的身体,让我们感受着电影里的意乱情迷。

那种蠢蠢欲动的情欲在每一个角落里无处不在,落地开花。但如果把这部经典电影归为“色情”一类,那就大错特错。

真正的性,处于原始且纯洁冲动的性是美丽的,就像直觉主义美学的代表尼采眼中的真正艺术家那样,应该“生命力极其旺盛,受内在压力的逼迫,不得不给予表现”,对艺术和美的渴望,是对性欲癫狂的间接渴望,虽然尼采说“艺术家倘要有所作为,都一定禀性强健、精力过剩,像野兽一样充满情欲”过于绝对,但意义非凡。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3)

小男主雷纳多,从一开始的“性”逐渐转变成为“性爱”,性爱较之“性”要更上升一步,具有了人性意义——爱,发自内心的爱,已经从肉体欲望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包括了欣赏、付出、牺牲、感应,自己的心情以对方的喜怒哀乐变化而变化。

雷纳多不是艺术家,但他和艺术家一样,永远追逐着美。

这种爱,就是孤独时代中压抑的美感冲动的厚积薄发,所以他要通过关注、追求、捕捉、保护这仅有的美。

孤独的叙事者——雷纳多

“当我还只是十三岁时,1941年春末的那一天,我初次见到了她......那一天,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而我,得到了生命力第一辆脚踏车。”

影片的开头,西西里岛的广场,万人空巷,飘荡的广播声中夹杂的近音是几个小青年毫无节奏的杂乱的意大利语。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在爱别人时可以发现自己。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4)

“我”,电影以他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

玛莲娜也是他眼中的玛莲娜,永远的冷面,很少语言,因为玛莲娜只跟他说过一句话,就是片末的一句谢谢。

所以这部电影带有个人主观主义色彩,但是这种色彩又是单纯的色彩,我们只是透过玻璃看到事情的真相。

叙事的角度通常决定故事的性质和感情色彩。

如果没有雷纳多的眼睛,我们也许只能看到“荡妇”的假象了。因为雷纳多是单纯的,单纯的一切从本性出发,完整的人性,成长的欲望,爱的冲动。

小主人公雷纳多是无比寂寞的,他将那种少年特有的忧伤和纯真不知所措地深埋在心底。

他的孤独,源自玛莲娜“乱世浮萍”式的孤独无依,源自玛莲娜、源自他眼中满是丑恶的造谣者、侮辱者、损害者。

窥视——作为“隐形人”,最隐秘却又是最真实的见证人性

本片的特别之处,也在于男主角爱女主角,默默做了很多事,女主角始终不认识男主角。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5)

雷纳多一直是一个背后的人,是个“偷窥者”。

电影的故事主人公都是玛莲娜,他只是个叙事者,但是这个偷窥者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玛莲娜窗上弄了个小洞,有时候带着望远镜偷看室外的她。玛莲娜在那个时候才是最真实的,因为那是她的私人世界,她根本不知道而且到最终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偷窥者在她的世界。

所以她的美好本性暴露无遗,她始终怀念着她的丈夫,种种真实自然的举动,剪发、和丈夫的照片跳舞、共眠、丈夫死讯传来独自在床上抽噎,都不是做给外人看的,都是出于内心最深沉的爱。

而没有窥视过玛莲娜的“正派人”,永远也不会知道玛莲娜真爱她的丈夫,为了活下去她被逼的多么无奈。

雷纳多也偷窥那些说玛莲娜坏话的人,他们也表现着自己真实的一面。

聚在一起造谣,出于嫉妒的女人,出于得不到玛莲娜而说“葡萄酸”的伪君子们,他们正在毁灭美丽,因为他们是丑的,他们不但怀疑美的存在,也不容得真美的生存。

他们用看似“正义”“道德”的方法来扼杀美。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6)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偷窥者”反而变得伟大起来。只有他眼里包容着美,只有他拯救着美。

海滨废墟——空旷的石头路,石头房子,破旧的大船,大岩石,玛莲娜的矮墙,仙人掌......

单纯,原始自然的景观。战后的废墟像是一块未开化的处女地,干净的一尘不染,质朴的像是坚硬的石头,就像雷纳多,也像玛莲娜。

她墙内的仙人掌,带着刺,顽强的生长。玛莲娜是个被摧残的仙人掌,她可以目不斜视的走过各种丑恶的下流的俗人们,可以在女人的诋毁中保持自己的节操,可是仍然身不由己。

因为她毕竟不是女神,而是凡人。女神有女神的无奈,凡人有凡人的无奈。她不是强大的。

广场孤独的女神——玛莲娜孤独地穿过广场人群

影片中多次有玛莲娜走过广场的镜头。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7)

她穿着高跟鞋,目不斜视,表情端庄,步态稳重并不摇曳。因为她无心娇媚。

在别人眼中他是美的耀眼的,她走过的地方,人们谈论着她,男人目不转睛,看报纸的老头拿反了报纸,走过的绅士脱帽行礼,猥琐的追随者长久地亲吻她的手。

对于这些人的表现,玛莲娜没有一丝的自豪与高兴。在她脸上看到了蔑视与淡薄,她向上瞟了一眼在阳台上用猥亵的目光盯着她的男人。这个眼神是绝美的,也是绝妙的。

在这里导演用了很夸张的手法,她成为所有人的中心。

就像全片一样,好像西西里岛这个城市的人全都注意她并以她为话题。这样集中的世俗现象在现实中是很少见的,但少见并不代表没有。

而是把那种暗藏的社会流弊和人性极小极弱之处用电影这种放大镜放大了,为了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她是孤独的,除了雷纳多,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相信她,连她的亲生父亲都听信谗言将她拒之门外。

周围的人都觉得她“有罪”。

脚踏车——贯穿始终的男主角雷纳多的交通工具

一场电影用一辆自行车来开头,在美丽的西西里岛小镇上,少年雷纳多拥有了第一辆自行车,那天他们的领袖宣布向法国和英国宣战,而那辆在整部影片里自始至终都出现的自行车,在阳光下穿梭。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8)

这是他从童年过渡到少年的一个标志。

于是他加入了一个“青年群体”。这个群体里的青年年龄相仿,都是学生,青涩少年。他们有着平民化的粗俗与天真。

当玛莲娜像风一样走过,他们在粗话中谈论着她的身体。他们骑着自行车追随她的脚步,把自行车靠在一边后喘着粗气眼睁睁地望着她。

仿佛不能用下流、流氓来形容他们,反而觉得他们很可爱。这是一种纯真,而不是龌龊。

在他们身上有着最原始的人性,天真无邪,完全是没有经过束缚与规范的,他们的欲望像野花一样,在那个年龄可以肆意绽放,他们有无边幻想,他们的幻想纯粹是出于荷尔蒙的刺激。

而骑脚踏车的动作,就有着潜在的涵义——青春性冲动。

弹簧床——雷纳多做梦的工具

当雷纳多每次陷入幻想或者做着“春梦”时,身体都会抖动,床也会随着上下弹动。就像两个正缠绵与水和火中的身体。

他的床不是木板床,而是弹性很好,一圈都是金属弹簧的弹簧床,夜深人静的时候发出持久不断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把他容易冲动的父亲吵醒。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9)

过了几天,他为床的弹簧都滴上了润滑油。这说明他知道自己的“梦行为”,并且乐此不疲,甚至形成了“有计划有预谋”的活动。

由生理本能的驱动,演变成了积极的欲求。

裤子——雷纳多的短裤变长裤及偷来的玛莲娜的黑色内裤

雷纳多成长的标志性物品:短裤变长裤。

他渴望和大人一样,穿上长裤。觉得穿短裤是一种耻辱——一种幼稚无知,未开化的耻辱。

他们那一群那孩子赤身露体坐在蓝蓝海边的大岩石上,讲着头脑中设想的和玛莲娜做爱,数着自己下面的长度,那些孩子以长短为嘲笑对方的理由。

好笑但并不下流。这是生理本能的冲动,只是蒙昧未开化状态下小男孩的幼稚与天真。

他们的念头不是邪恶,也不是肮脏,虽然有些恶心,但只是带有原始色彩的“白日梦”。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10)

雷纳多把玛莲娜的黑色内裤当做玛莲娜的“替身”。

他在睡觉的时候轻轻咬着“她”,甚至蒙在自己的脸上。这样更有利于他做“性梦”。

黑色是性感的颜色,但同时它也是庄严的象征。

具有神秘的黑色作为玛莲娜内裤的颜色,在这里寓意着一种对女性阴美的图腾式的崇拜。

节奏——自行车跑起来、弹簧床的振动、玛莲娜的舞姿、战争广播里的话音

这些节奏都是很真实化生活化的,就像在耳边。可以注意到,雷纳多成长的过程也是真实化的。虽然里面充满了雄性的欲望,做爱的节奏,但是这种节奏却是展示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光线——明暗,角度

雷纳多偷窥到玛莲娜抱着丈夫的照片,穿着纱质的黑吊带睡裙翩翩起舞。

灯光忽明忽暗,光束的角度刚刚好在玛莲娜裙摆之间透过,勾起他对她两腿之间的遐想......光的角度刚刚好,突出了下半身,大腿和赤脚,还有地板上斑驳的影。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11)

充满了梦幻式的暧昧的浪漫色彩,成为电影叙事的基调,也增加了电影的艺术性与美感。

身体——裸露的女性美和心灵美的交相辉映

电影中多次出现玛莲娜的裸露的身体。

她洗净自己的身体,用的是柠檬,美好而宁静,就像中国古代的香草美人。洗澡展现了她潜意识的贞洁观念,她希望自己保持纯洁,因为她对丈夫是忠贞的。

而无奈的是身体洗不净了。

当她被强奸时,战争结束后被女人们撕破衣服时,她仍然是美的。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圣女的丰满的身体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在片中,她的身体不仅美在体态的丰盈、性感,也美在气质,那不是一摊死肉,而是至高无上的珍宝,并且见证了脏和丑的色情与卑鄙的强暴者。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12)

玛莲娜的声音——孤雁绝望时的一声嚎叫

整个影片中她的语言很少。

她永远是一幅冷面,目无表情,全片只在她被打和与雷纳多说第一句话时,她才让人觉得她有喜怒哀乐。

这其实是雷纳多眼里的玛莲娜。在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眼里,玛莲娜就是如此表面、简单。

那么多的做爱场面,在那些她不爱的男人的蹂躏下,她没有那样的叫声,却只有被群妇殴打侮辱时的那一声长叫,让人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这一声,把人性都叫了出来,人性的美与丑。她对人性绝望了。这一声里尽是无奈和苍凉。

这一声,像是孤雁的哀鸣,锋利地划过天空......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13)

眼神——淫荡的、忧郁的、无奈的、高洁的、孤独的......

眼神有时可以独到地传达人的品性、思想。心灵都透过眼睛的窗反映出来。语言可以虚伪、笑容可以掩饰、动作可以刻意,只有眼神是最微妙也是最真实的。

人可以控制自己的其他表现,但控制不住流露出的眼神。

那个趾高气昂的做着情妇的女人,竟成为和玛莲娜比较之下人们羡慕夸耀的对象。

她可以招摇的挽着有妇之夫走过广场,可以在电影院里用下流的动作引诱小男孩雷纳多,那个眼神简直是魔鬼,真正淫荡的放肆的眼神,让她面目狰狞。

街头巷尾却没有对她的骂声和谣言,是非善恶如此颠倒。卑微的俗人,往往靠抬高自己恬不知耻的同类来抬高自己,实际上他们内心是虚弱的。

而小演员朱塞佩·苏尔法罗忧伤的眼神将这部影片渲染的每一个章节都让人在轻喜剧式的笑声中感受到一种酸楚的疼痛。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14)

这部电影看似在做纯粹的性展览,实际上是对有欲无情的性冲动的解构,同时又通过对原始性冲动上升到“爱”的精神城堡的建构,来把毁灭的美展示出来而成其为美。

这种解构艺术地昭示出了那种以人的名义行使的动物般的肉体刺激,由于其毫无魅力可言而难以让人产生真正的“性趣”。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成功在于其所持的一种客观态度和写实手法。

在电影中没有“黄片”中那种特有的对淫秽描写的津津乐道,即使是在大肆渲染的段落里,也是用一种平心静气的与其来描写。

这部电影就是要通过最真实普通的意象,来表达最原始的人性状态和异化了的人性,剖析到最深层,让美一层一层被撕灭。

可是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只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15)

在这个铺满尘埃的传说里,在那个脏与乱的世界里,一丝丝美的东西,汇成令人成长的暗流,足以让人快乐一夜,一天,一生,一世。

人与自然美学重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那些在灵与肉间游走的意象美学内涵)(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