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名家经典阅读任务群)

所谓“名家经典阅读任务群”就是以统编教材入选的一位名家为“点”,开展连续性、综合性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涵盖“一篇文章”“一组文章”“一整本书”,甚至是“一套书”的整体性阅读,以及围绕阅读开展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习作进行外显,时间持续一周左右。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观照整体,安排任务群的内容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成长故事”,篇章页交代了主题:“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围绕这个主题编排了《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精读课文,这三篇课文都与童年生活有关。而《牛和鹅》讲述的是一个童趣十足的故事:“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解围,赶走了鹅,在他的帮助下“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及态度。课文描写生动,读起来趣味十足。本单元主要落实的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及“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重点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学习用批注的方法体会人物心情,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因此“任大霖经典阅读任务群”安排内容时就要考虑相关性和整体性。见下表: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名家经典阅读任务群)(1)

该任务群先教学《牛和鹅》,拓展阅读的一组文章都是任大霖童年成长过程中与动物有关的故事,在主题上一脉相承。在写法上,任大霖都是通过平淡朴素的讲述,对儿童的心理刻画得非常到位。在这样专题学习的基础上,由扶到放,再引导学生读《蟋蟀》这一本著作,充分浸润在任大霖的语言文字当中。一周后,通过写作表达课进行外显,促进并检测学生语言转化的程度,最后推荐一套与任大霖同一时期作者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充分浸润其中,深入感受儿童文学的魅力。

二、紧扣要素,扎实落实学习方法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是本单元的重点,也应该成为该任务群的学习重点。因此,只有将这项能力贯穿始终,才能让学生掌握作批注这项能力。通过解读课文不难发现,《牛和鹅》呈现了学习伙伴作的批注,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批注。所以,在教学《牛和鹅》一课时,笔者先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识“作批注”,再勾连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明确作批注的角度和方法,了解可以从“有疑问的地方”“写得好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进行批注,再手把手针对第三自然段作批注,并结合课堂作业本的第三题,以此为支架,引导学生体会任大霖对“牛”一点儿也不害怕。随后放手引导学生运用作批注的角度和方法自主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关注“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通过抓住“我”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作者害怕、恐惧、狼狈不堪再到解除危险之后的轻松心情。随后拓展学习《跟着名家学语文》的《芦鸡》《阿蓝的喜悦和烦恼》《多难的小鸭》这三篇文章时,始终紧扣“批注”这一要素,采用“默读——批注——交流(拓展、朗读)——抄写”的基本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操练中掌握批注,习得语言。在整本书、整套书的阅读过程当中,继续引导学生将“作批注”进行到底,学习过程中还通过精彩批注展示等活动,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重视模仿,在情境中习得语言

“名家经典阅读任务群”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浸润在名家的语言当中,学习名家的语言,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关注名家的语言精妙,并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来加以练习。比如:

那小芦鸡的样子就跟普通的小鸡差不多,只是浑身是黑的,连嘴和脚爪也是黑的,而腿特别长,所以跑起来特别快。

——《芦鸡》

师:你对这句话作了怎样的批注?

生:我作的批注是“样子小、颜色黑、腿真长”。

师:样子有多小?

生:作者说那小芦鸡的样子就跟普通的小鸡差不多。

师:作者用我们熟知的事物作比较,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小芦鸡的样子和大小。有多黑?

生:哪里都是黑的。

师:所以作者说小芦鸡浑身是黑的,这是写了它的颜色。还写了腿的特点,所以它跑得特别快。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那只小芦鸡。

(生读)

师:想想你家的或者你看到的一种动物,学着用作者的方法说一说。

让学生浸润在名家语言当中,不是“扔进泳池”任由其发挥,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的语言美,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快速熟练掌握“泳姿”。

再比如:

每当我放学回来,它总是很快地迎上来,在我旁边打转,用它的背摩擦我的脚,缠住我,表示亲热。我把手一指说:“阿蓝!”它就会站直身子,把前脚搁在我的手臂上,用舌头舔我的手。我把手一指说:“嗾嗾”它就会拼命地向前冲去,那声势就像能把非洲的大狮子咬死……

——《阿蓝的喜悦和烦恼》

师:我们来交流你的批注。

生1:我的批注是阿蓝非常喜欢和我玩。

生2:阿蓝很听话,很勇猛。

师: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阿蓝的确很听话,也很喜欢和我一起玩。那我和阿蓝是怎样玩的呢?我把这段文字变成这样,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当我放学回来,它总是很快地迎上来,在我旁边打转,用它的背摩擦我的脚,缠住我,表示亲热。

我把手一指说:“阿蓝!”它就会站直身子,把前脚搁在我的手臂上,用舌头舔我的手。

我把手一指说:“嗾嗾”它就会拼命地向前冲去,那声势就像能把非洲的大狮子咬死……

生:作者都是先写“我”怎样做,再写阿蓝怎样做。

师: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老师读“我”怎么做的句子,你们读写阿蓝的句子。

(师生合作读)

师:你回想一下,你和你们家小动物之间玩耍的过程,仿照作者的写法来说一句。

师:写作并不难,只要来来回回写上三个动作,就能把你跟小动物是怎么玩的写得很具体。

吴忠豪教授曾经指出:学生的语言水平每况愈下,学生语言与课文语言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其实利用好文本语言,通过模仿来改变学生的语言图式是一种有效手段。

四、勾连教材,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勾连”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前后联系,使得学习前后贯通。在拓展阅读时也要不断与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勾连,不能将教材分离出去。比如在拓展学习《阿蓝的喜悦和烦恼》一文时,笔者抓住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与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用动作来表现作者的心情”进行勾连,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小壮和小建搂着阿蓝的脖子,跟它“碰碰头”“摔筋斗”,足足在地上闹了半个钟头,还给它吃了两个面包和两颗糖,用这来欢迎它。——《阿蓝的喜悦和烦恼》

师:你作了怎样的批注?

生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生2: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喜悦?

生:搂着阿蓝的脖子;“碰碰头”“摔筋斗”;闹了半个钟头。

师:我们一起读,读出喜悦的心情。

(生读)

师: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比如:我忘了一切,就抱住它的脖子,抱住它的腰,“阿蓝,阿蓝”地叫了起来。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喜悦、开心。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生:抱住它的脖子,抱住它的腰。

师:这两句话都是通过动作来表现作者的心情。我们再来看看第六单元语文园地里有这样两句话: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他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害怕?

生1: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生2:所有的灯都打开,钻进被窝,蒙上头。

师: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我”的害怕。谁来读一读?读出这样的害怕。

(生读)

师:书上还有这些词语:害怕、生气、自豪、快乐、着急、伤心,请你选择一个,照着样子写一句。

师:选“害怕”的同学请起立,我们来分享一下。

生1:晚上电闪雷鸣,我躲在被窝里,把头埋在里面,打开我的小夜灯,怕得不敢睡觉。

生2:外婆一走,我就赶紧把客厅的灯打开,躲进房间,把灯开到最亮,把门反锁,试着拉了拉,确定真的反锁好了才躲进被窝。

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学时要紧扣教学目标,让所有的例子为教学目标服务,课堂上由课外拓展文章的例子,勾连到课本语文园地的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

五、写作表达,实现语言美妙转化

通过“任大霖名家经典阅读任务群”的持续深度阅读,名家的文字在无形中慢慢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再借助同题作文,跟着名家学写作。写作前笔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回忆你童年时养过、见过的动物,围绕‘我的动物朋友’这个主题,学习任大霖的语言、写作特色写一篇习作。”注意以下要求: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名家经典阅读任务群)(2)

从学生呈现的作品来看,学生能够呈现出任大霖的语言特点,能够基本达到上述标准,写出来的作文也有名家的风范。这样就读得进去,写得出来,不但实现了读写无痕融合,而且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持续阅读名家经典原著的兴趣和动力。

六、充分浸润,努力实现自由阅读

“名家经典阅读任务群”的尾声阶段,为了能够持续产生效果,让孩子在儿童文学的浸润中成长。我们班继续开展了“儿童文学作品”轮读活动,通过轮读,让孩子在名家的故事中成长,让孩子在名家的语言中成长。笔者选取了林海音、管桦、赵丽宏等二十位知名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轮换阅读,我们给每位学生发放小便签,让孩子在感触深的地方写上批注,贴在相关段落旁边,与后面的同学进行分享。学期末举办一次线下读书分享会,每个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进行交流分享。

(作者单位:刘 充 浙江宁波市蓝青小学;陶丽丽 浙江宁波市东湖小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