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汉字演变的四种字体(尖变圆圆变方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变)

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像一条河流,肇始于甲骨文这条浅浅小溪,历经金文、篆书等阶段的逐步汇集和“隶变”这一古今字分水岭,而后便在隶书的基础上又分出了楷书、行书、草书等极富有创造力的支流……

于是,这条由甲骨文发源的溪流,就这样拓展成了滔滔大河,最终汇入世界文化的大海之中。

写出汉字演变的四种字体(尖变圆圆变方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变)(1)

纵观整个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的形态变化是一个由最初笔画锐利、生硬、字形极富象形意味的甲骨文,简变成笔画圆润、抽象、更注重运笔力道的小篆、隶书,最后发展演变为现代常用的,横平竖直的楷书。整体上是从形象图画性文字到抽象符号性文字的转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呢?

当我们站在博物馆展厅里,看这些摆放在橱窗中或一板一眼,或洒脱不羁的古代汉字笔迹时,你是否也有这种疑问:这些或细尖、或圆润的古代汉字,到底是怎么变成现今通行的、板正方块字的?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可真是太太太多了,学界各种讨论从来没停下过。交流沟通需要、审美需求、普及国家通用文字要求等等等等……不过,如果我们暂时放一放这种深度的探究,就会发现,其实有一个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原因就摆在面前,那就是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更新迭代。

汉字的源头甲骨文,是刻在甲壳、兽骨上的文字,书写工具是锐利的刀具。《尚书· 多士》中说:“唯殷先人,有册有典。”其中的“册”指的是竹简。在殷商时期,古人也常用竹简书写,但由于竹木不易保存,目前为止尚未有实物出土,我们能看到的殷商时期的文字只有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和铜器金文等。由于龟甲兽骨非常坚硬,每次下笔都不容易,所以甲骨文多以直笔为主,笔画细尖,转角生硬,风格古朴。例如“亦”字,整体纤长,能看到锐利的笔划边缘,可以想象刻者在笔画结束时收刀上提的动作。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甲骨文并没有“折笔”,所有的转笔都是以先刻竖划、再刻横划的方式“拼接”起来的。因此,甲骨文天生就具有“细尖”且“硬朗”的特征。

写出汉字演变的四种字体(尖变圆圆变方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变)(2)

到了秦代,在大量的刻石、诏版和陶量上,我们看到的这种字体笔画粗细均匀,线条圆转且多呈弧形,这就是小篆。由于可以在刻板表面先进行书写或捺印,因此小篆的笔画规整,横画竖画大多等距平行,甚至上下左右对称,也可以采用较为圆转的笔画表现字形。极具美感的字体小篆逐渐普及,汉字就此变“圆”了。

明确以竹简作为主要书写载体的代表,是在秦汉两代盛行的隶书,此时的主要书写工具为毛笔。战国秦汉之际,汉字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称之为“隶变”。这次“革命”,因小篆而起。笔画粗细均匀、线条平行、字体各部分对称,过分追求美观的小篆,影响了人们的书写速度,急需改变。

“隶变”便由此发生了。隶书将小篆简单化,将篆书纵向取势的特点,改为横向取势,笔划横向分展。化圆为方,化弧为直的笔划运动方式,使隶书变得十分“扎实稳健”,因而也略微失去了“圆”的特征,转而趋近于“方”。诸如横、竖、撇、捺、点这些笔划上的变化,更是直接来自于毛笔的挥洒。可以说,秦汉之际对毛笔的灵活应用,直接推动了隶书诞生的进程。

西汉初期,沿用至今的书写载体纸张被发明出来了。但此时的纸张粗糙且昂贵,并没有成为大众书写材料的条件。后来经历了多次改进,等纸张兜兜转转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变得低廉合用,进而取代简、帛,成为了主要的书写载体。到了手工业繁荣的唐代时,纸张更是发展的五花八门,宣纸、案纸、敕纸、水纹纸、乌金纸……纷繁的纸张种类足以令人眼花缭乱。

柔韧有弹性的毛笔,配合已经完全大众化的纸张材料,书写时,借助手腕灵活运笔,毛笔不在纸张上钝滞,浓稠的墨汁随之便在纸张上留下匀称的字体。由于毛笔笔锋的灵活顿转,字体的拐、折变得鲜明,板板正正的方块字——楷书,便由此诞生并逐步走向成熟,汉字彻底脱“圆”入“方”。沿用至今,四处可见的印刷体宋体字,正是从楷书中脱胎而来。

写出汉字演变的四种字体(尖变圆圆变方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变)(3)

说到这里,其实一开始的问题也就基本得到了解答。中国文字逐步发展,不仅仅字在进步,书写工具材料也在更新迭代,工具配合文字,文字也在适应工具。

从早期形态多变、繁简交织、频繁变异的具体字形,到如今方正立体、造型适度、稳定牢靠的构形体系,汉字始终在沿着同一个结构演变发展。在这些从“长”到“圆”到“方”、从硬朗尖锐到方正稳定的不断继承和创造中,传承着的,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来山东博物馆观甲骨文化展,看古今汉字在中华文脉中缓缓地流淌;于甲骨卜辞前暂驻,遮掩着“片刻”中千余年岁月的幕布,正在逐渐拉开;这条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滔滔大河,正在你我的眼前奔涌成壮丽的画卷。

「观展信息」

片刻千载——甲骨文化展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二楼9-1号展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