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三句话(如果有人说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近几天,看到了一篇名为《老子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值得过分吹捧》的文章,其实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显然不是严肃的学术探讨,而是以赚取流量为目的的哗众取宠罢了。

本来不想理会这样的文章,但为了对传统文化负责,也为了避免这样的文章误导了别人,所以才决定对这一篇文章作一评论。

道德经经典三句话(如果有人说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1)

一,这篇文章一开头就认为,老子“其生平充满传奇色彩,搞得玄乎其玄。《道德经》的内容很可能是后世加工而成的,它讲的许多内容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只得归结为“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类模棱两可的模糊话”、“这种话我估计老子本人也不怎么理解。”

按照这篇文章的思路,因为老子的生平充满传奇,所以《道德经》就是后人编写的,因为《道德经》是后人编写的,所以其内容是模棱两可的,因为内容是模棱两可的,所以“估计老子本人也不怎么理解”的。

从上述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依据是莫名其妙的,作者所用的逻辑是非常混乱的,作者所得出的结论是非常荒谬的!

老子的生平,其实并没有传奇,司马迁的《史记》就有记载,虽然有些细节难以完全确定,但不能因为有细节没弄清楚,就说老子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如果按照作者的说法,岂不是人人都充满传奇色彩了?

就算老子生平真的充满了传奇色彩,也不能证明《道德经》就不是老子所写,这是最起码的逻辑吧!何况,司马迁《史记》中明确记载的事,怎么能毫无根据地否认呢?

至于《道德经》的内容是不是模棱两可?这也是很容易判断的!因为《道德经》的理论可以用逻辑来进行推理,道家的实际境界可以凭真实的修行来验证,这完全是既可以证实也可以证伪的事情,是很明确的事情,哪来的“模棱两可的模糊话”呢?

如果,既不懂得《道德经》的理论,又没有真正的实修,那当然就看不懂《道德经》,就会觉得《道德经》满篇都是“模棱两可的模糊话”了。

道德经经典三句话(如果有人说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

这篇文章的作者,他自己承认“有时候我也会写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别人听起来似乎有深意,其实我自己也不太理解自己写的。”

因为他自己“会写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造成“自己也不太理解自己写的”,于是他就以为别人都跟他一样“会写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甚至老子也会像他一样写一些“估计老子本人也不怎么理解”的话。

对于这样的论述,除了用极其荒谬来形容,还能说些什么呢?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有时候“会写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而是经常“会写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他的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莫名其妙的句子”,是他“自己也不太理解自己写的”。

二,这篇文章认为,《道德经》在全世界的销量,未必有相关报道得那么好,即使《道德经》的销量很好,也不能证明《道德经》就是好书。

这话,也是很荒谬的,因为“未必”两字就是一种主观猜测,而主观猜测的事情是不能作为证据的。

这篇文章的思路,就是说《道德经》销量很好也不能证明《道德经》就是好书,不能证明《道德经》是好书,就证明了《道德经》只是一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书。

道德经经典三句话(如果有人说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3)

这是多么荒谬的逻辑啊!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我也可以这样说:“即使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很有学术价值,即使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思辨激活了很多的思想家,即使他们对后世的贡献再大,也不能证明他们没有一点错误,既然不能证明他们没有错误,那就证明了他们一定属于浪得虚名!”

真的是不敢想像啊,一个自称学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哲学思辨的人,竟然还会有这样的逻辑。

三,在这篇文章中,还有明显的自相矛盾之处,因为这篇文章一方面说“不可否认,《道德经》是流芳百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名人,在国内外拥有无数读者。”一方面又说《道德经》“远远不如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等作品有学术价值。”

真搞不明白,既然已经流芳百世、影响了很多名人、拥有了无数读者,怎么还会远远不如别人?

这就好比,有人一会儿说张三武功天下第一,一会儿又说张三武功远远不如李四,这样的语文水平,真的让人很无语。

四,这篇文章还认为,《道德经》对政治和科学的影响非常小,尤其是对科学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其学术价值远远不如何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等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如孔子的《论语》。

这样的说法,纯粹就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自说自话了,在既没有调查数据又没有分析统计的情况下,就敢说这样的话,真可谓“无知者无畏”!

道德经经典三句话(如果有人说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4)

五,这篇文章还认为,《道德经》的陈述语气非常独断,《道德经》的内容是以教条的形式呈现的,作者自信有余,但反省不足。

这样的观点,真让人哭笑不得,真该反问一下说这些话的人,你懂不懂古代汉语啊?如果按照你的说法,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还有你从小到大读的教科书,也都是语气独断、内容教条了?都是作者自信有余,但反省不足了?

或者再问你,当你在教你的孩子1 1=2的时候,你会以不确定的口气来教吗?你会反省有余而自信不足吗?

六,这篇文章又认为,《道德经》字里行间留给人自主思考和理性思考的空间非常小。对比之下,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就非常强调开放的对话、探究和争辩,不仅激活了一代又一代思想家,也为后世科学、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的说法,可真就外行了,因为他不知道《道德经》的学习,必须依靠人的自主思考和理性思考,读《道德经》的人如果不进行广泛的自主思考及深入的理性思考,是根本读不懂《道德经》的。

老实说,学习《道德经》,如果只有所谓的对话、探究和争辩,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学习《道德经》的人来说,更着重的是一个悟字,因为对于一个基本理论,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通过对话、探究和争辩来进行学习,但对于形而上学的理解,对于实修中的境界,学生只能靠领悟才能跟上老师的教育,而老子的《道德经》,既有形而上学的先天之道,又有“致虚极守静笃”的实修境界,这岂是对话、探究和争辩这样的方法就能学会?

说白了,用古希腊的哲学思辨来理解老子的《道德经》,这真如两个锄地的老农,在争辩“皇帝锄地的锄头是金的还是银的”一样。

道德经经典三句话(如果有人说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5)

至于《道德经》、《理想国》、《伦理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哪个大?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难,现在就可以直接查看答案,我们只要网上查一下,是《道德经》的网络搜索多,还是《理想国》和《伦理学》的网络搜索多?

答案,当然是显然的,百度上《道德经》的网络搜索达二千多万条,远远高于《理想国》二百多万条和《伦理学》的一百多万条,这些数据百度上都有。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中国文化对后世的贡献同样是不可磨灭的!如果因为古希腊文化对人类文明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就认为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可以磨灭,这完全是一种偏论。

七,更为可笑的是,这篇文章中还有这样一段话:“老子强调的是“道法自然”“无为而为”,对后天的反思和学习重视不够。”

什么叫“后天的反思和学习”?这已经是语无伦次的话了!

如果这句话中有错别字,那更不应该了,因为一个严肃的作者,怎么会把这么关键的字都会打错呢?

纵观这篇文章,其实并没有对《道德经》中的一章一句进行读解,而是纯粹把“在我看来”、“我估计”、“我总觉得”、“我想”、“我即兴想到”等个人的主观成见和先入之见,当成了分析判断的客观依据,从而得出了完全属于他主观臆断的种种谬论。

道德经经典三句话(如果有人说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6)

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以空口说白话的方式,把一些全然不着边际的主观臆断,硬加在《道德经》的头上,并由此得出了《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错误说法。

通过以上分析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根本就没有看懂《道德经》,也没有仔细研究过《道德经》,只是为了赚取流量,才炮制了这么哗众取宠的题目和这么语无伦次的文章。

殊不知,这种纯属个人主观臆断的文章,正如这篇文章自己所说的,是“无知的一种表现形式”。

道家的天人合一,就是《道德经》的道和德,也是《阴符经》的阴符

老子的《道德经》,比古老的《黄帝金人铭》,更有实用性

佛门傅大士为《道德经》写的一首禅诗,充分证明了儒道佛本是一体

《道德经》中两句话,竟然成了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对联,横批:天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