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对刘协态度(从真命天子刘协的结局)

汉献帝在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中,知名度较高,这主要是源于汉朝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朝代,就比如我们的民族叫汉族;另外通过传统的评书、影视剧等形式,使《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广为流传,让老百姓对其中的故事耳熟能详,其中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大家对汉献帝的遭遇充满了同情,认为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曹丕对刘协态度(从真命天子刘协的结局)(1)

一、真命天子刘协

汉献帝刘协可谓是“真命天子”。经历一波三折,最后登上帝位,也验证了一句俗话:“是你的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争也争不到”。

汉献帝刘协的父亲是汉灵帝刘宏,刘宏的皇后何氏生有一个儿子叫刘辩。刘宏原来有几个儿子都夭折了,刘辩的出生,让刘宏非常高兴,对这个儿子也很是宠爱。但是后来,刘宏又喜欢上王美人,这王美人不久也怀了龙胎。天生嫉妒心强的何皇后就担心,王美人如果生下皇子,将会威胁到她和儿子刘辩的地位。就派人威胁恐吓王美人,让王美人吃药打掉肚子里的孩子。王美人非常害怕,就服下了打胎药。也许是肚子里这个孩子命太大,也许这个孩子肩负有特殊的使命,打胎药竟然没有起作用,孩子还是生下来了,他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刘协。

何皇后见王美人竟然也诞下皇子,岂肯善罢甘休,就派人毒死了王美人。汉灵帝刘宏得知何皇后毒死王美人的事后,非常震怒,准备将何皇后废掉。但当时的朝廷宦官当权,何皇后和宦官的关系处的挺好的。在宦官的极力劝说下,汉灵帝才打消了废后的念头。但自此以后,汉灵帝对何皇后也就疏远了,连带着对她生的儿子刘辩也没有以前那么喜欢了。汉灵帝担心何皇后再谋害小儿子刘协,就将刘协交给董太后抚养。

曹丕对刘协态度(从真命天子刘协的结局)(2)

当立太子一事摆在汉灵帝面前时,他觉得大儿子刘辩为人轻佻,外表也不威严,不是做皇帝的料;再加上,董太后偏爱由自己抚养的刘协,也经常在汉灵帝面前劝说立刘协为太子。于是,汉灵帝就准备立小儿子刘协为太子。可是,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废长立幼是犯大忌的。这些规矩先不说,摆在汉灵帝面前的还有一个非常严重障碍;就是何皇后的哥哥何进手握兵权,现在正在领兵守卫京师,他的势力早已遍布朝野。如果留刘协而不立刘辩,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思虑再三后汉灵帝刘宏也难以下定决心,直到他重病在床这事也没定下来。汉灵帝在临死之前,将这个难题交给了他信任的一名宦官蹇硕,他将蹇硕叫到面前,将刘协托付给了蹇硕。这蹇硕是汉灵帝设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上军校尉,八校尉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袁绍和曹操。

蹇硕受到汉灵帝的临终嘱托,就制定了一个计划。他打算趁汉灵帝去世之时,秘不发丧,然后假传灵帝旨意,将大将军何进宣进宫中,一举将其杀死后,再拥立刘协为帝。蹇硕的计划挺好,但他没有料到他的手下出了叛徒。蹇硕的手下司马潘隐与何进是老朋友,他派人将蹇硕的计划告诉了何进。当假圣旨传到何进那里后,何进称病没有进宫,蹇硕见何进已有防备,只得放弃计划。眼睁睁地看着刘辩继位,也就是汉少帝。这是汉献帝刘协第一次与皇帝的位子擦肩而过。

曹丕对刘协态度(从真命天子刘协的结局)(3)

刘辩继位后,作为皇帝舅舅的何进,在朝中的势力更是非比从前了,何进为了报复蹇硕曾计划暗杀自己,就将蹇硕诛杀了。但何进也为此和宦官结下了仇,特别是十常侍张让等人还有很强的势力。为了对付宦官,何进在袁绍等人的建议下,下令各方豪强进京勤王。就这样,一代枭雄董卓就要闪亮登场了。十常侍张让等人那边,已经知道了何进的计划,他们商量如其等别人来灭自己,不如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张让等人又采取了蹇硕的那一招,假传太后的旨意叫何进进宫。这一次虽然也有人劝何进不要去,但何进认为太后是自己的妹妹,皇帝是自己的外甥,进宫也没有什么危险。当何进大摇大摆的一走进嘉德殿,尚方监渠穆迎面走来,何进正要问话,渠穆突然亮出兵器,手起刀落将何进的人头砍了下来。

得知何进被杀,他的部下带兵包围了皇宫要捕杀宦官,袁术等人在九龙门放火,想逼宦官出来。见到大事不妙的张让等人,劫持着太后和汉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从北宫出宫逃跑。在逃到黄河的渡口小平津的时候,被前来追赶的闵贡追上,闵贡斩杀了几个宦官后,张让见大势已去,也跳进黄河自杀了。

曹丕对刘协态度(从真命天子刘协的结局)(4)

闵贡救下汉少帝和刘协后,转头返回京城。董卓得知消息后召集大臣到北芒迎接皇帝。史书记载,汉少帝见到董卓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的哭。反倒是少帝身边的陈留王刘协应答自如,将被劫持的事,从头到尾给董卓讲了一遍。有人说,董卓就是从此时喜欢刘协而讨厌汉少帝刘辩的。

董卓在掌握朝廷的大权后,迫切需要征服百官、威慑朝廷,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采取了历代权臣惯用的办法“废帝”。董卓对百官说:

太后逼迫永乐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天子幼质,软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著在典籍,佥以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陈留王仁孝,宜即尊皇祚。

董卓以太后多年前逼死王美人之事为由,将太后和汉少帝给废了,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是汉献帝。

之所以说汉献帝是“真命天子”,说的是刘协小时候,其父皇刘宏要立其为太子没成功;后来蹇硕要杀何进后扶刘协继位也没成功;到最后没想到,董卓出来将汉少帝给废了,又立刘协为帝,这一次终于成功了。

曹丕对刘协态度(从真命天子刘协的结局)(5)

刘协虽然成功当上了皇帝,但也注定是个悲催的皇帝。汉室已是衰微,汉献帝先是成为董卓手中的傀儡皇帝。等到董卓被吕布杀了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的部将李傕和郭汜挟持,过了一段逃亡的日子,于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回到洛阳。曹操听从了谋士荀彧的建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就这样,汉献帝又成为了曹操手中的傀儡皇帝,只有皇帝名号,而无皇帝的权力。这一次,汉献帝一呆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曹丕以后,才算是结束了长达三十一年的傀儡般的皇帝生涯。

二、退位后的刘协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在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他要完成父亲曹操没有完成的任务,就是代汉自立。曹丕没有采取武力逼迫汉献帝退位,而是采取了文明的方式。先是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的祥瑞的事件,比如,石邑县就出现了凤凰聚集、谯县竟然出现了黄龙现身等。这些祥瑞都是吉兆,朝野之上传的纷纷扬扬。汉献帝见天下人心都向着曹氏,知道汉室气数已尽。就到高祖庙中祭祀祖宗,告诉先辈要将皇位禅让给曹丕。

曹丕对刘协态度(从真命天子刘协的结局)(6)

其实,说实话,在东汉末年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盯上皇帝位子的人有很多,可以说如果不是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昌,东汉政权可能早就灭亡了。即便取代汉室的不是曹氏,也可能是其他人。就连满口仁义道德的皇叔刘备,其实也早就盯上皇帝的位子了,不信你看看刘备给自己儿子取的什么名字。刘封、刘禅,连起来就是封禅。

刘协决定禅位后,派御史大夫张音受持符节将皇帝的印绶给曹丕。曹丕在几番假意谦让后,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二月十八日,在受禅台,完成登基大典,改国号为魏。自此完成了以魏代汉,东汉政权彻底完结。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曹丕对刘协态度(从真命天子刘协的结局)(7)

刘协退位后来到封地山阳城(今焦作)居住。突然从尔虞我诈的宫廷走进了民间,刘协从开始的不适应,到慢慢接受,再到喜欢上这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彻底放松了,和皇后曹节(曹丕的妹妹)一起过起了幸福的田园生活。他涉足农桑,访贫问苦,还利用在皇宫中学过的医术,亲自到云台山上采来中草药,和皇后曹节一起为当地百姓看病。刘协在山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感受到了他在宫廷中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尊重。直到今天,当地还流传有山阳公的故事。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三、曹丕人性中的善恶真假

曹丕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负面的很多,主要认为其阴险狡诈,和其父亲曹操一起篡夺了汉朝的江山,都属于奸臣一类的人。而最影响后世对曹丕评价的就是曹植的《七步诗》,说曹丕为打击曹植,不惜手足相残,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曹丕阴险毒辣的印象。但事实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曹丕对刘协态度(从真命天子刘协的结局)(8)

曹丕和曹植的“手足相残”之说,我认为可信度不高,即便有曹植的《七步诗》为证,但我认为这不过是曹植的文人性格,发泄心中不满的牢骚而已。说曹丕要杀曹植,无外乎是说曹植对曹丕的帝位有威胁,曹丕想除掉曹植以免后患而已。要说对曹丕的帝位威胁最大的,是汉献帝刘协而不是曹植。曹丕能够容忍刘协的存在,怎么可能容不下自己的弟弟?曹植的个人政治能力和曹丕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他身后也基本没有什么支持的势力。所以曹丕根本没有必要非杀曹植而后快。

我们再来看看曹植,“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人不拘小节,纵性妄为,而且喜欢饮酒,还毫无节制。曹操活着的时候,曹植就因为饮酒被曹操惩罚过。曹植有一次喝醉了酒,乘马车在魏王专用的车道行驶,到邺宫司马门时,曹植强令守门人给他开门。曹植此举有以魏王自居的架势,曹操知道后大怒,将主管宫门的公车令处死,以示对曹植的惩戒,从此后对曹植也有些疏远了。主要这公车令死的真冤。曹操提倡节俭,曾下令不准妇女穿绸缎衣服,而曹植的妾室有一次穿着绸衣被曹操看见,曹操立即将其处死。通过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来,曹植并是不是一个十分守规矩的人。

曹丕对刘协态度(从真命天子刘协的结局)(9)

曹丕继位后,曹植到了自己的封地,争储的失败,也给了曹植不小的打击。他除了舞文弄墨抒发心中的不快,就是整日酗酒玩乐来排解不满的情绪。有一次,曹植喝的大醉,在曹丕派来的监国使者面前傲慢无礼,被举报到曹丕那里。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要求治曹植的罪,但曹丕念及兄弟之情,并没有治曹植的罪,只是将他的爵位贬为安乡侯。对此,曹植也有所醒悟,向曹丕上书检讨自己的行为,并写了《写灌均上事令》,表示自己将会严格自律。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改封曹植为鄄城侯,次年改封为鄄城王。黄初四年(223年),曹丕又改封曹植为雍丘王。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征吴国归来路过雍丘时,亲临弟弟曹植的王宫,看望曹植,两人共话兄弟之情,曹丕还为曹植增加了食邑五百户。由此可见,曹丕对曹植还是有着不错的兄弟感情的。所以曹丕不可能有手足相残的打算,如果他真的有杀害曹植的想法,不可能凭曹植的一首《七步诗》就能让曹丕改变了主意。

曹丕对刘协态度(从真命天子刘协的结局)(10)

从曹丕对待汉献帝和曹植的态度来看,我认为曹丕并不是一个恶人。我们从他对待汉献帝的态度可以看出来,他虽然取代汉献帝成了皇帝,但曹丕并没有将汉献帝杀掉。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前朝的末代皇帝有好下场的不多,大多数都是死于非命。可以说汉献帝是历史上亡国之君中结局最好的皇帝,他退位以后,曹丕并没有为难他,最后还得以善终。

再说说曹植。曹植那桀骜不驯、肆意妄为的文人性格,注定他不是一个守规矩的人。他的一些所作所为,连对他宠爱有加的父亲曹操都难以容忍,就更别说他哥哥曹丕了。再看看历史上那些为了皇位,父子、兄弟相互残杀的例子不可谓不多。而曹丕并没有对曹植给予过份的处理,只是因为曹植的性格轻浮,难以担当大任,曹丕让其远离了政治中心而已。

所以,我认为历史上那些对曹丕不见得真实的评价,只不过是人们喜欢同情弱者的习惯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