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产不合格品就是在图财害命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品质问题,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如何管理产品品质,杜绝产品质量问题,值得每一个生产制造者研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理解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理解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如何理解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如何管理产品品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产不合格品就是在图财害命。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品质问题,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如何管理产品品质,杜绝产品质量问题,值得每一个生产制造者研讨。

一、品质管理理念

①品质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第一次加工合格率就要达到100%;

第一次就要把产品做好,每道工序的第一次都把产品做到位,出来的产品就是完美的。只要返工,就会出现不合格品,出现不合格品就会带来了损失。

②品质管理的本质就是:抓源头。

因为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已经呱呱坠地,是男是女、是美是丑都已经是阳光和空气的属物了,再也无法改变。

③源头在哪里:态度、原材料、技能、机械设备和工具;

态度和责任心是生产好产品的关键,态度不认真,没有认真负责,就不会生产出合格品。

原材料不合格,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产品的不合格。

技能是生产合格品的关键,不懂如何操作,不知道这样做会出现什么问题,生产出来就会出现不合格品。

机械设备和工具本身就没有达到加工精度要求,态度再好、技术再好也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

二、品质管理的三原则

即:不接收不合格品;不生产不合格品;不流转不合格品;

上道工序要秉承下道工序就是客户的原则,不生产不合格品,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严格进行自检;

下道工序有权并有责任对上道工序的产品进行互检,不合格品不准接收,更不准继续加工和转序;一旦不合格品接收了,继续生产了,或是转序流通了,与上道工序负同样责任。

三、不合格品判定原则:

不合格品判定原则就是: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谁生产谁负责。

四、不合格品检验原则:

自检、互检、终检、巡检、专检、追溯、考核;

自检: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责,并检查到位;

互检:对接收的加工产品加工前检查到位,不合格品要上报、退回,不准继续加工;

终检:对完成的成品进行全项检查,对于不合格品上报、退回,不准入库;

巡检:品质管理人员要不间断地进行过程巡检,对于出现的品质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停产;

专检: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要不间断地进行生产实地做技术指导,标准化讲解;

追溯:一旦漏检立即追溯。确定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是哪个工序造成的,及时改进,并做出杜绝措施;

考核:按照《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对产品品质结果进行绩效考核,对生产者和管理者作出奖惩;

五、不合格品处理原则

处理不合格品,遵循的是六个“不放过”原则:

找不到问题原因不放过;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放过;

找不到责任人不放过;责任人得不到教育不放过;

找不到杜绝措施不放过;杜绝措施得不到落实不放过;

六、产品品质管理措施与流程

四项管理措施:产品标准、生产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机构;

管理流程:开始讲产品标准,生产过程讲操作规范,生产结果讲制度,承担责任讲考核;

1、产品标准

必须制定严格的加工标准;每道工序、每个动作都要有标准,每一个操作工都知道什么是合格的,什么是不合格的,生产出不合格品会怎么办。这些在生产之前都要讲清楚明白。没有制定好加工标准,操作工在生产的时候就会迷茫,就会粗心大意,就会蒙混过关。

2、操作规范

要让操作工知道加工技术,操作规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直到娴熟;

3、管理制度

要让操作工知道,生产出了不合格品会承担什么责任。这些都是要在生产之前进行培训到位的,特别是新员工。

4、监督机制机构

生产过程要有:产前、过程、产后监督检查,并及时汇总,作为绩效考核依据,做到“做好做坏不一样”,薪酬待遇要做到不一样。

七、出现不合格品的四个主要原因1、态度问题

对产品质量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操作过程中就是不认真,粗心大意;脾气秉性问题,智商问题,再怎么教练也很难改变,不适合本岗位。

故意偷工减料,不肯出力,心存侥幸,只想蒙混过关;品性问题,也不适合本岗位;

2、技术问题

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没有人告诉质量标准;

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算是达到了质量标准,没有认真领会产品的质量标准;

经验不足,自己不明白,也没有人指导操作规范,不知道如何做,不了解这样做会发生质量问题;

3、管理问题

不知道产品品质管什么,如何管理;

管理方向错误,不以提升员工的责任心和技能为目标,认为好产品是检验出来的,于是每道工序、每个零部件都检验,操作工认为加工不用太认真,有检验员为自己负责,错了再改。结果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做产品检验,质量还是上不来,操作工与品管员还经常发生冲突,最后的结果就是:品管员越俎代庖,代人受过。

4、原材料、机械设备和工具问题

原材料进厂就没有经过严格的品质检验,本身就不合格,做出来的产品也就不合格;

机械设备不符合产品加工要求,老旧落后,达不到产品生产要求;

工具已经磨损严重还在使用,不更换,不维修,加工出来的产品就会不合格。

八、如何进行产品品质管理①抓态度,抓责任心

管理人员要做好员工的心理培训,解决好员工的心理情绪,薪酬分配做到公平、公正,消除怨言,轻装上阵;

讲解品质管理理念、原则,严格按照品质管理原则办事;

②抓技能培训

技能管理原则就是要做到:精确、精准、熟练、娴熟;

③抓源头;

认真检查,原材料是否合格;生产机械设备和工具是否合乎要求;

④抓过程;

操作工要知道生产标准、操作规范;严格按照“三不”原则办事,抓闭环管理,一环监督一环;

⑤抓过程分责;

品管员只抓不合格品投诉,上报、处罚、考核;只做标准解释做到什么程度是生产者的事;也可以做技术指导,但不越俎代庖。

⑥抓管理培训

平时做好不合格品记录,做好分析、判定和杜绝办法,早会、现场会、专题会、总结会上不间断地宣导、改进;

⑦抓制度

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改进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品质管理制度,使每个人不敢生产不合格品;

⑧抓结果,抓考核

要员工对自己的产品结果负责,对于生产不合格品的就要承担后果;对于生产合格品的就要给予奖励;

九、品管员与生产的关系

生产者是产品生产的主体,负完全责任;

品管员是在协从生产者达到品质要求,是帮助进取的关系,不是对立关系。很多生产者都认为品管员是在挑刺,希望高抬贵手,实际上生产者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质量是谁的责任,就是没有品管员生产者照样要把产品做好。

十、品管员与生产者的责任划分

产品品质不是检验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谁生产谁负责。

品管员只负责监督不到位的责任,不处理投诉的责任,不汇总上报的责任;不负责产品不合格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