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要点有哪些(奥尔夫教学法的认识误区)

虽然奥尔夫教学法已经在国内不论是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还是成人教育中都“广为流传”,好像不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只要扯上“奥尔夫教学法”就变得“高大上”起来,但其实很多人对“奥尔夫教学法”的认识存在误区。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要点有哪些(奥尔夫教学法的认识误区)(1)


在目前的大环境中对于奥尔夫教学法的认识程度大概可分为三种:

一是完全没听说过奥尔夫教学法的人群,他们虽然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没少接触音乐,但是对音乐教学法不是很了解,甚至完全没有听说过。


二是对奥尔夫教学法一知半解的人群,包括笔者也是属于这一类,这一类人可能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器乐、声乐、音乐学等),上学时或多或少接触学习过相关知识,但是掌握程度不高,缺乏把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经验,也可能是研究教育学或学习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老师以及部分学生家长,他们学习或者接触过奥尔夫教学法,但是缺乏系统梳理,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大多只能生搬硬套,没有真正融会贯通。


三是真正学习和实践奥尔夫教学法的人群,他们深谙基本概念,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把这些教学法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课程当中,并且还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希望能找到更加适合中国当下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上课方式。


在这里笔者所指存在认识误区的主要是第二类人,具体认识误区有以下几点:

误区1:奥尔夫教学法是针对学龄前小朋友的,其他年龄段学生或者成人不适用。

误区2:奥尔夫教学法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套路。

误区3:我吃透几个课例就可以“行走江湖”教学生了。

针对误区1,这是很多人的看法,甚至笔者身边很多学音乐的同学朋友都这么想,应该不是个例。笔者认为奥尔夫教学法绝不仅仅针对学龄前小朋友,这种教学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锻炼教师和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學习氛围中,既学到了音乐基本知识概念,又了解创编、即兴、乐器演奏、身体律动等.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根据其接受程度的不同,需要使用不一样的例子,及时调整上课的节奏,即便是没什么音乐基础的成年人,依然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法使他们能够更加放松地欣赏音乐,甚至是“玩”音乐,感受到音乐的乐趣。


针对误区2,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笔者认为奥尔夫教学法不仅仅是“几个套路”这么简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好上课的进度?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通过什么环节强调哪几个知识点?之后怎么强化?怎么创编?如何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发生的问题?教师的每一步看似简单随意其实都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去做的,包括选择什么道具,选择什么示例音乐更能突出讲课的重点?这些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计划安排,通过唱、跳、奏、演、说等方式,从不同层面综合锻炼学生的音乐能力,甚至音乐还可以与美术、灯光等其他艺术相结合,产生更加丰富有趣的课堂。想要灵活地将这些教学法融入自己的课堂当中谈何容易。


针对误区3,抱着这种想法其实是有些无奈,目前在奥尔夫教学的实践运用中,像李妲娜等很多前辈已经开发出非常成熟的课例被一遍一遍地演示给全国的音乐教师们学习,从内容选择到教学手段、方法,层层递进,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理想,感觉实在是找不到什么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想要讲相同或相似的课例只能够借鉴和模仿,当然学习、模仿只是第一步,仅仅靠着学习到的几个课例去生搬硬套显然是不能长久的,关键在于思考和学会运用奥尔夫及其他音乐教学法的内涵去设计一堂课,这个没一定的“功力”一时半会还真的很难“一步登天”,只能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并积累各种素材,慢慢摸索着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课例”。



如果你对奥尔夫指导师报考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学习交流!

分享转载只为网友交流学习知识,如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予以修改或删除


了解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