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线描画研讨(视域以)

信息技术线描画研讨(视域以)(1)

随着技术异化、资本追逐的消费社会的来临,身体逐渐被抽象成为一个个连接消费的物的符号,技术也越来越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数据,无穷无尽的图像、数据、符号被复制,导致了艺术韵味的消散。

信息技术线描画研讨(视域以)(2)

原文 :《以“艺术之思”进行技术的“解蔽”》

作者 |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 刘昂

图片 | 网络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同时也给艺术生产和接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新技术不断丰富着艺术的创制生产和呈现方式,也由此诞生了品类繁多的新媒体艺术。人工智能可以作画、设计、编剧,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的数字镜像给我们带来视觉奇观,国风虚拟偶像洛天依、冬奥虚拟主播“时间小妮”栩栩如生,开启了崭新的赛博空间,而VR、AR、MR等技术的加持实现了影视创作的全流程改造。对艺术生产而言,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的创意表达从固有的物质局限中释放出来,实现了对艺术内容的重塑和表现方式的自由延伸。数字艺术作品的交互性和沉浸性也使得艺术生产和接受之间的界限模糊,受众的感知、体验和反馈与创作者的艺术表达融为一体,艺术边界不断延展。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技术作为艺术的媒介物,是艺术生产的工具还是成为了生产的目的?

身体: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始基

正如詹明信指出的,“后现代的技术……不仅在表现形式方面提出了新问题,而且造成了对世界完全不同的看法,造成了客观外部空间和主观心理世界的巨大改变。”技术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关系问题由古至今一直是学界争鸣和思辨的焦点。周丽昀教授在《身体视域中技术与艺术的交互问题研究》一书中,以身体为视域,深入分析当代技术与艺术交互关系的理论基础、表现形式及美学意义,提出“身体”在技术与艺术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身体”出发,技术与艺术协调发展的过程就是构建人与技术的自由关系,实现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统一的过程。身体视角的引入,跳出了技术与艺术二元关系的囿限,更为关注“人”在艺术生产和技术创造中的主体性作用,深刻呈现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内在关联。

技术与艺术作为人类与世界发生关联的媒介物,都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艺术通过情感、想象、创意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表征,而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方式,无论二者服务于客观世界还是主观想象,技术都作为艺术生产和传播的工具紧密相随。艺术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部技术进步史。

信息技术线描画研讨(视域以)(3)

以电影为例。电影艺术的诞生源于19世纪物理学家发现的“视觉暂留原理”,伴随着摄影机的发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工厂的大门》拉开了电影历史的帷幕。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电影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技术推动的结果。电影《阿凡达》源于导演卡梅隆关于外太空世界的梦想,早在1995年剧本就有了雏形,而在12年后3D摄影机的出现才使光怪陆离、栩栩如生的“潘多拉星球”得以在屏幕上呈现。正是技术与艺术的如影随形、深度交融,才成就了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而这部电影的主题更是映射了人类与技术相互博弈的命题。

所有的艺术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的自我认识、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而创造出来的。艺术一直是技术的畅想地和试验田,赛博格、元宇宙都源自艺术家的天才创意,又在生活中成为了现实。技术的每一次革新也都带来了艺术创意更进一步的实现。这种变化与交织是不能离开人的主体性的,既有人作为主体的创造,也有在观看中作为主体的身体的体验。身体在这场博弈中从未缺席。

最好的方法就是人的主体的复归

人的心灵,包括情感的和文化的观念,都体现在身体之中。从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美学思想到现象学派倡导的“悬置”和“回到事情本身”,以及后现代主义学者关于技术时代的身体消费和身体美学的探讨,身体既是技术的创新引擎,也是艺术发展的来源、媒介和表达。“回到事情本身”,以身体作为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居间调节,人的感性需求与理性思维在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中持续生长,塑造着不断变换的人类生存现实和文化观念。

信息技术线描画研讨(视域以)(4)

而随着技术进步、社会加速发展,技术异化、资本追逐的消费社会来临,身体逐渐被抽象成为一个个连接消费的物的符号,技术也越来越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数据,无穷无尽的图像、数据、符号被复制,导致了艺术韵味的消散。艺术与审美从形式到内容都被商品化、符号化,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一种消费性的存在。技术、艺术、权力、资本和欲望等因素合谋,成为消费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面对这种现状,最好的方法就是人的主体的复归,以“艺术之思”进行技术的“解蔽”,实现艺术的超越,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09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信息技术线描画研讨(视域以)(5)

拓展阅读

在“元宇宙”开端,艺术想象力能否引领新科技?| 社会科学报

视域 | 跨媒介艺术:现代性的扩张与溃散

信息技术线描画研讨(视域以)(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