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百年诗作评选在线阅读(为一个人逛一座城)

戴望舒,浙江省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戴望舒在上海读大学,在上海开始文学事业,在上海结婚,他的旧居坐落在新乐路100弄30号2楼。

新诗百年诗作评选在线阅读(为一个人逛一座城)(1)

图说:新乐路100弄 新民晚报记者 唐敏 摄

凭《雨巷》一鸣惊人

1923年秋,戴望舒中学毕业,考入上海闸北区青云路上的上海大学,结识了同学施蛰存、丁玲和孔另境。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上海大学被查封,戴望舒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戴望舒只花了一年时间,就能熟练地阅读法文。当时,特别班的教室和宿舍都在卢家湾震旦大学内一座中式二层楼上, 震旦大学旧址就在如今重庆南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内。

1928年,上海《小说月报》发表了戴望舒的诗《雨巷》,戴望舒因此一鸣惊人,被人们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戴望舒从上海搭乘邮轮前往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在法留学期间,戴望舒靠翻译稿费和学校奖学金为生。这段时间,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

1935年,戴望舒回到上海。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和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编辑部设在上海法租界亨利路永利村30号即如今新乐路100弄30号,这里也是戴望舒的婚房。

永利村叫“影人村”

与戴望舒结婚的,是作家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1935年冬,戴望舒和穆丽娟在报上刊登订婚启示。1936年6月,19岁的穆丽娟嫁给了比她大13岁的戴望舒,他们在上海新亚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青年诗人徐迟担任傧相。

戴望舒的婚房在永利村30号,这是一幢三层楼房,一楼是书房和客厅,二楼有两间朝南房间和一个亭子间,这是戴望舒夫妇和他的母亲住所,三楼先是住着好朋友杜衡的哥哥,后来住着叶灵凤夫妇。

永利村建于民国时期,当年是一条并不特别起眼的新式里弄,共有四排三层楼房,以及楼房尽头两栋小连排。这个看似普通的弄堂小村,却有着一个远近闻名的雅号:“影人村”。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旧中国“影帝”“影后”的居住地。永利村8号,是我国第一位影后张织云的旧居;16号是影帝高占非和夫人高倩萍的旧居;29号则是以“梨涡美人”扬名影坛的电影明星胡蝶的旧居。

1943年,戴望舒与穆丽娟离婚。“我们之间几乎从来没有红过脸,一直和平共处,离婚理由是因为性格不合,还有就是年龄差距,他比我大13岁。戴望舒喜欢窝在书房看书,写作,很少和我说话。”穆丽娟后来回忆说。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