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下霜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下霜好)

2021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已经在昨天交节,寒露后太阳直射光线继续南移,北半球获得的热量日渐减少。寒露作为反应气候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其解释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露气凝结即为霜。寒露后下霜好不好?什么时候下霜好?农谚俗语早有预兆!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老祖宗都是怎么说的?

北方下霜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下霜好)(1)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这句谚语的意思不难理解。“棉怕八月连阴雨”中所说的“棉”字,指的就是棉花。棉花是喜光作物,要求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较高,适宜在光照条件较为充足的地方生长。农历的八月正是棉花蕾铃桃开吐絮或即将开桃吐絮的时候,遇到连阴雨天气,光照条件不好,特别容易烂铃、僵瓣,影响棉花的衣分和品级。

“稻怕寒露一朝霜”中的“稻”字,指的是水稻中的双季晚稻。双季晚稻生长到寒露交节的时候,正是孕穗、抽穗、扬花、授粉和灌浆期。寒露期间出现早霜,尚未成熟的双季晚稻会因为伴随着霜一同出现的霜冻,一夜之间而被冻死或冻伤。对此还有谚语说,“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

北方下霜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下霜好)(2)

霜降见霜,稻像霸王

“霸王”之说,在古时候指的是“霸”与“王”,专门用于尊称霸主。诸侯之长被视为“霸”,得天下者被尊为“王”。谚语“霜降见霜,稻像霸王”,说明稻子长得很好也与众不同,在稻农眼里可以鹤立鸡群被视为同类稻子中的“霸王”。这里应该也是在说水稻中的双季晚稻,毕竟双季晚稻是要生长到霜降节气交节的前后才会到其最适宜收割的九成黄熟期。能够正常生长到黄熟期收割的双季晚稻,在产量和品质上,才会有成为稻中“霸王”的希望。

前边咱们刚刚已经说过,双季晚稻长到寒露交节时,进入孕穗、抽穗、扬花、授粉和灌浆期。此时的双季晚稻既怕寒露风吹,也怕早霜击打。水稻在幼穗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灌浆期对环境温度极为敏感。抽穗后灌浆前15天左右,双季晚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白天保持29℃左右,夜间保持19℃左右。灌浆初期,最好保持21——26℃。灌浆后期,最好保持20——28℃。灌浆期环境温度低于19℃,双季晚稻的秕粒量明显增加。气温低于15℃,灌浆中的双季晚稻会停止灌浆。“霜降见霜”,证明气候在遵循正常的自然和季节变化规律,表现正常。既没有寒露风害,也没有霜降前打霜酿成的霜害,双季晚稻在正常的气候环境下,长成“霸王”式的健壮高产优良植株,是稻农最大的希望。

北方下霜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下霜好)(3)

霜降无霜,碓米无糠

“碓”是过去稻区稻农家里常见的用木、石组合制成的捣米工具。谚语“霜降无霜,碓米无糠”的意思是想说,如果碰上霜降节气里不见下霜的年份,主来年年景不好,水稻的收成差,稻谷产的少,会让农家人用来捣米的碓里面连米糠都没有。过去民间还有更为直白的说法是,“霜降无霜,来年吃糠”

“霜降无霜,碓米无糠”“霜降无霜,来年吃糠”形成鲜明对比的民间谚语说法有,“霜降见霜,米谷满仓”、“霜降见霜,米烂陈仓”、“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这样的谚语充分说明,其流行区域里的稻农们所盼所想所期所待的就是气候顺应自然,依着自然规律走,表现正常、正常、再正常。如此就能满足稻农风调雨顺的愿望,让稻农辛苦栽种的稻子感受最适宜的气温、雨水和阳光的滋润、呵护,使之长得更好,产的更多,品质更优。当稻农收获满满,有太多太多的稻米在稻农的米仓里存放的时候,日子长了陈化的稻米兴许因存放不当而烂仓。当然,“米烂陈仓”在这里只不过是一种略带夸张式的比喻性说法。

北方下霜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下霜好)(4)

总之,上述谚语的流行,实际上反应的是农民对季节的重视,也反应了农民对气候正常的渴望。

关于“下霜好不好?什么时候下霜好?”你有什么想说的?涉及“霜”的谚语你还知道哪些与众不同的说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说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