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

导语:西周是一个活在诗经中,在寻常春秋里诉说自己故事的时代。在接近六百多年的西周历史中所发生的事情,到了今天都成为了我们神话故事的一个素材。不过即使这段历史之中有太多的难以考证的事,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西周,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也可以说是中原文明形成的初步阶段。从周文王建立西周,到后来的各部统一,再到西周能维系几百年的存在,分封制度在西周扮演了重要角色,西周对整体的维系离不开分封制,不过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辩证唯物主义的出现,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有了更科学的解释。立足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形式,探讨西周分封制的使得我们能对于西周分封制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出现使得我们多了一把了解西周的钥匙,多了一份对分封制的深入了解。中原大地上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行成同样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西周分封制可以说是在这个行程过程中的一个源头。

一、哲学与西周分封制

1、哲学与历史

辩证唯物主义,是在长期对历史与现实探究中成长起来的一门哲学,其基础是基于三个部分,通俗易懂的说就是用批判客观的看待事物,在批判看待事情的过程中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历史学与哲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两门学科,虽然都是独立的学科,但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两者在相互影响之中不断发展,哲学在宏观角度为历史车轮的发展修正方向,而历史的进程给与里哲学发展不断的提供实际例子。哲学从较高的世界观层面影响着历史学的发展,而历史学的发展又为哲学提供了历史依据。

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1)

辩证唯物主义汉译版

哲学与历史的关系就像镜子的两面,两者在不断的的相互借鉴与修正。哲学的作用不用多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辨别事物的方法,上升到一定高度这边是哲学,所以哲学看起来像空中的阁楼,离我们的生活距离遥远,但其实他在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指导着我们生活,对于哲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2)

辩证唯物主义的奠基人黑格尔

历史学是记载人类活动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在石头或者其他可以凿刻的物品上记录事情开始,就表明了人类试图对已经发生的过往进行探究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史,加上几万年的上古文明史,以及今天所发生的的每一件事情都成为了历史学研究的一部分,对于历史学探究的目的正如苏轼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世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史学研究中,讲究立足在新的角度来看待历史过程中的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审视历史事件是将哲学的方法与历史学的方法相结合。对于西周分封制建立的影响是就需要将哲学观与历史观的相互结合,其中可以发现哲学体系下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2、西周分封制

"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王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败。商辛奔内,登于廪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这段历史资料是对于西周建立的描写,同时也是对武王伐纣的正义之举的一种称述。周朝原本仅仅是商朝的一个小封国,商君在表示自己是神灵委派而来的君王,做出了诸多努力,以至于到后来商纣王暴政,百姓依旧不敢反抗,武王,以及周朝的反抗大旗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这种君权神受的概念,从而崛起的是一种天下有德者居之的观念。牧野之战胜利后,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这一年武王攻克殷都,纣三鹿台自焚,商朝灭亡,周朝始建。

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3)

武王伐纣

国家的建立并非只是战争那么简单,纵观历史,任何一个王朝建立的,在最初的时候都要对于统治的基础进行奠定,稳定政句。这些举措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汉高祖时期的"诛杀功臣",再到唐太宗"贞观之治"等这些,都是为了维系证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而在西周时期维系政局稳定的措施肯定不少,但是最值得一提,或者说影响最大的还是分封制。商周交替之间尤社会动荡十分剧烈,所以西周在建立起以西周贵族为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后承袭夏、商之分封,却不似夏、商个别之分封,而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

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4)

周文王画像

在关于先秦时期的资料研究中,就有《左传》所记载的,在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蔡、郦、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这段历史记载是先秦时期史书中所记载的,其中光记录的西周封国就有三十多个,这也是过了几百年后古人对西周的研究,在这段时间中必定还有许多的封国被兼并,消失。另一方面自从西周分封制的确立以来,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西周及周边邻国,而且也对以后的中原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二、辩证唯物主义下的天子与封国

1、整体与部分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辩证唯物下,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毕竟一切事物都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事物在存在与发展的过程中必定要和周围事物产生联系,并且发生一定影响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之一。在哲学的世界中,或者说在唯物辩证法里,整体与部分是一双范畴,两者亦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控制全局的是整体,没有整体也不会存在所谓部分,整体是部分存在的前提,部分的存在离不开整体。且整体的构成离不开部分,众多的部分组成整体,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影响着整体的发展,对于整体来说,部分是基础,关键的部分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这段叙述看似复杂,其实揭示了一个简单地道理,整体与部分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5)

西周分封制等级

对于西周而言,分封制的实行是对于力量的一次大更换,或者说力量的一次大清洗,清洗的结果就是西周姬姓同族的力量得到了壮大了、同时姬姓贵族的统治地位得以稳定。西周分封制的出现带来了一种相对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周天子与各个封国之间的关系。研究汉朝之前的历史,司马迁的《史记》便是一个最好的研究资料。《史记》记载:"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夫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馀各以次受封"

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6)

西周各诸侯国封地图

周天子与各地封王之间的关系也正是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周武王英年早逝,在伐纣成功之后就去世了是,不过在他短期的执政生涯中,展开了对各地的分封。周武王的分封主要有三类对象,第一类在他之前的部落首领的后代,比如说,黄帝轩辕氏的后人,还有炎帝神农氏的后人;第二类是宗族子弟;第三类是各地部族也就是诸侯以及有功之臣,比如说姜子牙。周天子是个封地以及整个国家的主人,他代表的是一个整体;而诸侯国,个封地之间是周朝组成的一个部分,这便是整体。周天子与各封国在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下组成了周朝这个庞然大物,也成为了后来秦朝形成大一统国家的雏形。

2、西周分封制的优越性

提及西周很多人脑海中特定出现的名字都联想到的是"夏商周",其实从体制而言将这三个政体放在一起,正是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演变的过渡时期。在夏启之前的原始社会主要政治制度是禅让制,启在自己部落首领生涯要结束时,将他的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自此王位世袭制打破了"公天下"局面,开启了家天下模式,这是奴隶制社会下的一种进步。到了殷商,虽然商朝也实行分封制,但是这种分封制是自己的封国有自己特有的权利,就类似于一个独立存在的国家,各封国的关系也是简单的"友邦"关系。并且这些"友邦"之间为了各自利益或相互结盟或相互攻伐,内乱不止。

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7)

逐鹿之战形势图

周朝的分封制改变了这种情况,确立了周天子和他所统治的诸侯在内封国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君王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这里封国构成整体的"部分"。西周这个"整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各个诸侯国的发展,如诸侯需要缴纳贡赋给天子,并为天子提供军队,镇守疆土,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部分构成整体,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整体。《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西周对诸侯王分封大多以自己同姓子弟,仔细的思考下来,对于那样一个礼乐尚存的年代,宗族血亲是维系国家的一大特点,比起异姓诸侯而言,同姓诸侯有着更高的可信度。更加有利于整体对局部的把控。异姓诸侯王来说,他们被封在富饶地区和战略要地监管着周边地区和异姓诸侯国。通过分封更加扩大了姬姓同族的领地、人口、财富,壮大了本族的势力。"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悔,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血缘分封是稳定西周社会秩序的重要武器。

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8)

西周有关的电视剧

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整体有对于各部进行着统帅,西周时期,周天子是至高无上的君王,他给诸侯国划分封地,人口,同时又规定了各诸侯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是整体对部分的要求,更是整体为了维系自己存在所要求的一种规定。在西周的分封制中,各诸侯要承担保卫周天子的责任,为此他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以及政治结构,但是这种规模周天子的限制。受封的"部分"即诸侯在政治上需要定期向天子朝见述职,经济上要缴纳贡赋,军事上需承担镇守疆土、军队随天子调遣的义务,维系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三、西周分封制中的意识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客观的物质与意识同样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意识对于物质也具有反作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作用是相互的。好的意识带来好的发展,而与之对应的错误的意识必然也有着相应的失败后果,在远方等待着。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两者适应并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井田制经济基础上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和推动了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在此都是"物质"层面。西周社会里嫡长子继承制并非只是贵族阶层,而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西周的礼乐治国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西周社会而言,物质层面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

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9)

《史记》封面

西周的"物质层面"推动了周礼的形成及发展,周礼从哲学角度来看是上层建筑,属于唯物论的意识领域,适应了当时的客观实际发展,属于正确的意识。周礼的出现为西周统治全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礼记·曲礼上》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字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在西周的礼乐制度中"礼"是一个被上升到与国家治理同等重要的事情,它如同当今的法律一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是维持西周统一稳定的在分封制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东西。从历史发展来看,它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中原古代政治法律、军事等都受到周"礼"的调节与规范,西周时期的礼制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量变到质变下的分封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唯物辩证法中,对于质变与量变关系的一个探究。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质的变化与量的变化的统一的进程。不经过量变而直接达成质变是不科学的,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带来的最终结果,量变过程的积累必然会引起后续的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10)

西周礼制

中华大地上,之所以到了后来能够形成秦国,强汉,盛唐这样大一统的国家格局,他并非一朝一日就能形成的,他也是古人了从量变和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结果。古代中原,经过数多次量变过程,最终形成了在周王朝之前是以"华夏"为主体,在秦之后开始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流的多民族国家,这种演变到了今天是以民族团结为主体。西周分封制的是在拉开民族大一统,国家大一统的序幕,他是这个演变过程中的量变。西周随着地域的扩大很多地方难以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当时西周不仅有中原地区之殷遗民,更有四方虎视眈眈的戎狄蛮夷,国家危机时时刻刻都存在,影响着周朝统治的稳定。

西周分封制的地域差异(西周分封制开启中原大一统局面的进程)(11)

西周出土青铜器上面的刻文

不过也因为接壤多个民族的原因,再加之后来各方的碰撞与交流,边疆诸侯国在长期的与少数民族接触磨合过程中将西周较先进的文化传递到边缘少数民族,同吋周王朝也吸收了边疆各民族的文化,共同熔铸了华夏文化这是量化积累的过程。这是有了这样的积累到了秦朝时形成了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统一帝国,再到后来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西周分封制的实行为中原这样的"质变"积累了"量变",加速了各族的融合过程。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后,各族之间并没有停止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而是相互学习、融合,在"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量变"积累。

结束语:周朝能够统一各部,并且在征服商朝,可以说是分封制度的优势体现,周朝的分封制度虽然与商朝相同,但是两者有着极大的差别,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使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西周表现出来了自己制度上的优势。另一方面西周的分封制对西周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可以肯定的是在西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分封制是十分具有优势的,而且这段时间持续了几百年,是西周安定的政治基石。历史的发展同时也是物质发展的过程,西周分封制为以后诸朝提供了社会制度的基础,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可以发现分封制撞开了中原大一统的道路这是源头,后世对其不断的发展创造了属于中华文明的辉煌。在辩证唯物主义视野下来看西局分封制的作用,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西周分封制在当时与现在的影响。不过就算分封制在当时在好,最终也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记录罢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文献:

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

左丘明.左传瓯

史记.北京:中华书局

殷周制度论

杨伯峻,论语

王梦鸥,王云五.礼记今注今译

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