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与乱象哪个正确(乱象不能再乱下去)

“体检代检”早在十多年前便进入大众视野,虽然频频被曝光,却没有得到有效遏止,甚至愈演愈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乱象与乱象哪个正确(乱象不能再乱下去)(1)

#假入职体检报告是如何炮制的# @法治日报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付彪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求职者为了入职体检顺利通过,会求助“代人体检”中介机构。这些代检机构通过网络平台招揽客户,从寻找代检者到联系医院、体检机构,甚至到修改结果,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灰黑产业链,业务涵盖普通入职体检、健康证体检、事业编或公务员体检等,收费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并宣称“只要交钱就能搞定”。

事实上,“体检代检”早在十多年前便进入大众视野,虽然频频被曝光,却没有得到有效遏止,甚至愈演愈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不禁让人纳闷,问题到底出在哪?

从报道中不难发现,寻求“体检代检”有的是为了投保、入学、驾考;有的是身患甲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有碍公共卫生疾病的求职者,想要从事外卖、食品等行业,找“枪手”代检办理健康证;更多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因用人单位违规强制体检,不得已找人代替体检。这些人自知健康状况不符合要求,于是就花钱找人代检,以蒙混过关。

“有需求就有市场。”深谙“商机难得”的违法中介,顺势推出各种服务,通过非法手段、非法运营方式招揽客户,拉拢医院、体检机构,让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绕过相关规定和限制。这必然会给公共卫生安全和公众健康埋下隐患。报道中有个细节令人唏嘘:某代检机构称,“手中有不少代检员,想去哪家医院体检都行”,他们会支付代检员的代检费和医院的“打点费”。一些医院、体检机构的“不设防”,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代检现象。

“体检代检”是一种作弊和欺骗行为,还涉嫌触犯相关法律。有律师表示,对求职者而言,找人代体检涉嫌构成民事欺诈,甚至可能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代检公司而言,可能构成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等罪。不过,对医疗机构而言,如果不是明知求职者或中介的代体检行为并积极参与的,一般不承担责任。“体检代检”乱象屡禁不止、难以根除,深层次原因是不合理的体检要求,不明确的责任主体,不了了之的责任承担方式。因此,遏止“体检代检”乱象,须多方共治、多管齐下。

首先,需要有关部门提升“监管力”。早在2010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已发文要求,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但现实中仍有企业存在拒录、辞退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情况。一方面,完善相关法规,将不合理体检项目纳入日常监管;另一方面,对“体检代检”实施专项治理,对产业链中代检双方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医院等严加惩处。

其次,需要网络平台增强“约束力”。一些代检中介、“枪手”在网上明目张胆地发布“代检”信息,相关平台却没有及时拦截删除,这无疑为“体检代检”提供了生存土壤。平台要切实履行监看责任、管理责任,及时清理“代检”信息、处置违规账号、关闭问题群组、拦截下架相关小程序等,并及时收集线索、固定证据,让代检服务难以在网上生存。

同时,需要体检机构和用人单位加强“防范力”。对体检机构而言,必须堵上体检环节漏洞,严格核实体检者身份。有的在体检表个人照片处盖上骑缝章,有的逐步推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做法。从制度上压实体检机构的责任,也是亟须考虑的问题。用人单位也要负起责任来,严格核查把关,对蒙混过关者加强防范与惩治。

此外,求职者应当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律力”。找人代检终归是不诚信之举,即使通过代检进入职场,可以侥幸一时,但不能畅行一世,也难免会为不诚信付出代价。总之,“体检代检”乱象不能再“乱”下去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斩断其背后的产业链。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乱象与乱象哪个正确(乱象不能再乱下去)(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