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德里话剧(辅德里后天重磅首演)

一百年前,

一群优秀的“90后”年轻人,

他们在做什么?

上海里弄辅德里中坐落着中共二大会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辅德里》围绕着年轻的中共早期党员创建、见证和守护党章的故事展开,以非虚构的叙事结构娓娓道来这条深巷之中的侦查与保护、牺牲与背叛、革命与爱情,呈现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创建者们的初心、使命、牺牲与信念。

辅德里话剧(辅德里后天重磅首演)(1)

陈独秀、蔡和森、李达、王会悟……当这些人物从历史书的文字中走出,你会发现他们在从事一项了不起的事业,同时,他们也在生活,有着自己的爱恨情仇,也有年轻人的激情昂扬。

导演牟森说到,这部戏中要处理三件事:出路、使命、爱情。这群年轻人在寻找着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出路,找出路一定要有使命。而又因为这是一群年轻人,年轻人在一起便会有爱情的主题,他们之间有生离死别,有嬉笑怒骂。

辅德里话剧(辅德里后天重磅首演)(2)

如何让观众看得懂、看得带劲是这部历史题材的戏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辅德里》在呈现形式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牟森提出了“叙事性内容、雕塑性身体、歌唱性台词、总谱性歌唱”的排演任务。他希望突出这部戏的音乐性。在这部作品中让音乐和戏剧完全融合,用音乐呈现20世纪年轻人波澜壮阔的人生。

《辅德里》的创作团队大多是九零后,也集结了当下戏剧界优秀的演员:丁臻滢、孙豆尔、杨舒妍、赵嘉艳……跟随着他们的视角,我们能看到,辅德里不再是一个符号,而是真正承载着一代人的斗争、抉择和无畏。真实的故事曾在这里发生,也仍在延续。

01 对话导演牟森

Q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部戏,您会选择哪个词?

命运。对我来说,汉语中“戏剧”一词是两件事。戏是节目集锦,剧则是命运链条。戏剧性由命运感构成。《辅德里》要做的是呈现命运图景,让感动在剧场发生。

这部戏更像是一部命运奏鸣曲,其中呈现的是一种富有戏剧张力的命运感,展现党章命运的变迁。这里的命运有地点的命运,也就是辅德里或者说石库门的命运;也有人物的命运,1921年一大,党员五十多人,他们生死相依,到二大190多人,再到当下,党员9000多万人。民族命运、国家命运、个人命运,尽在其中。

辅德里话剧(辅德里后天重磅首演)(3)

Q

您曾经提出过“叙事工程”,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呢?我们可以如何理解“工程”与这部戏的关系呢?

叙事的核心功能是传递信息、赋予意义和激发情感。我是在用工程的方式导演,这部戏中有话剧独白、重唱、歌队、乐器演奏。在排练初期整部戏被分为250个任务包,后期再将其总统进行调度。我们将辅德里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希望打造从建党(1921)到建国(1949);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历史脉络。这在地理和符号上的结构非常结实和匀称。我们也在尽力制造变化,以使人可以全神贯注地看完全程,获得感动。

Q

这部戏的一个核心概念是非虚构,如何理解非虚构的概念?

我们曾经走过无数的路,但是发现这样一部需要忠于历史的剧,无论怎么尝试用虚构的方式都无法实现。最后便选择了非虚构。非虚构主要是从二大文件和人物命运的层面来讲的。戏中出现的所有文件都是真实可考的,那么如何让文件打动人就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此外,我们讲的是党章的创建者、见证者和守护者的故事,这些都是不能虚构的。

02

对话演员:“90后”遇见九零后,这些年轻演员如何理解角色?

“我在东京看到十月革命的消息!”

“我在上海寻找同志!”

“我在北京看到共产国际的使者!”

《辅德里》的排练厅中,一群九零后的年轻演员汇聚于此,他们的台词掷地有声,肢体动作铿锵坚决。那一瞬间,甚至有些恍惚,分不清这些年轻人,到底是当今的九零后,还是曾为建党和国家存亡事业奋斗的“90后”——眼前的九零后和百年前的“90后”一样,充满了信念感;而百年前的“90后”也曾和眼前这群九零后一样,充满朝气,澎湃昂扬。

我很想知道,这些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甚至他们的父辈也没有经历过战乱,究竟如何理解一百年前的人们,如何进入他们艰难而又充满意义的一生。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演员们聊了聊。

辅德里话剧(辅德里后天重磅首演)(4)

Q

如何理解你们饰演的这群年轻人的处境和抉择?

赵嘉艳:这群年轻人,他们在当时接受了国内最好的教育,也有机会出国留学,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他们的处境是好的,但是他们的选择不是接受现状,而是要不断为那些处境不好的人争取权利,他们想要把世界变得更好。这是我特别特别敬佩的地方。

孙豆尔:在刚接到剧本的时候,我还是很有压力的。这个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那么应该如何理解他们所处的场景?在不断走进他们的过程当中,我慢慢会发现他们不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我才认识到这些人经历了多少挫折、痛苦和纠结。我认为理解他们最本质的核心在于牺牲精神,他们的一个念头是无论如何都要救中国,都要放开双手去做。把握了这个前提,我渐渐觉得好像能够吃透人物了。

辅德里话剧(辅德里后天重磅首演)(5)

Q

这部作品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你们每个人起到怎样的作用?

赵嘉艳:我们每个人都会去挖掘自己的人物,在看到了和我有交集的别的人物的信息时,我们也会去告诉TA。深入挖掘之后,我们发现虽然现在我们称这些人为“伟人”“历史人物”,但是回到他们的年代,他们就是一群年轻人,在以年轻人的方式相处。他们也有自己的爱恨情仇,也有自己的生活,也要生儿育女,也有喜怒哀乐。什么都有。他们是很丰富的、很有人性的人物。

杨舒妍:我们剧组的每个人都很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着很特别的精神气质。这部戏汇聚了每个人的能量,它不单单是导演给我们剧本、歌词,告诉我们怎么演。而是基于我是什么人,我能有什么样的东西,将这些给到导演,导演层层叠加,叠出来的东西。比如我们会做雕塑练习,每个人做出一个动作,然后第二个人加在第一个人身上,这样会有非常丰富的层次。

这部戏给了我们很大的创作空间,不过也有着规定性。因为我们需要去呈现历史上的文档、文件,这其中有很多不是特别生活化的台词,因此我们就需要一直在构思,如何让它变得能听懂、有趣,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辅德里话剧(辅德里后天重磅首演)(6)

Q

为了理解人物,你做了哪些工作?

孙豆尔:我们一开始做加法,会去看很多历史的资料,包括雕塑的内容、音乐的内容和人物的故事。我们把任何自己的想法给到导演,然后导演组从我们自己的理解出发寻找最大的交集,帮我们做一些调整。可以说,我们在忠于历史的范围内一直在创作。后期是不断做减法,将那些最本质、最能表现人物的方式凝练出来。这个方法很有趣。

赵嘉艳:把文件说成人话。我本来看到文件是很头痛的,原因也是在于过往我没有沉下心来去读这些文字。真正读了之后会发现他是人话,是高度凝练的文字,只不过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所以看到之后不会瞬间产生共鸣。但是你需要完全理解这句话是如何发生的,决议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些决议能真正起到什么效果,能为多少人改善生活。知道这些背后的由头之后,这些话说出来就是有含义的。我们最重要的是吃透我们在说什么,说的具体的内容,背后的事件,这样在传达的时候,才可能精确地处理文字的逻辑重音,不然就是一句口号,是史料。

辅德里话剧(辅德里后天重磅首演)(7)

Q

这部戏挖掘了很多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你认为这些形式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赵嘉艳:这部戏是我目前职业生涯遇到的最难的一个戏,因为要将历史的文本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这太难了。我们剧本中的一句话可能放在电视剧中就是几十集的体量,而我们需要在两个小时之内呈现出这么长时间段纷繁复杂的情节。所以我们希望能用很多形式作为串联,找到适应不同的情节表达的形式,构建起或急或慢的节奏感,让大家产生兴趣,记住这些东西,在看完剧后再去搜索更多的资料。建党的历史因为它的特殊性人们往往可能不感觉有趣味性,我想说的是建党的历史充满了故事性,有人情味,有人性的闪烁,值得深入挖掘。希望大家对二大产生兴趣。

辅德里话剧(辅德里后天重磅首演)(8)

Q

我们当今能从这些年轻人的身上学习和继承什么?

赵嘉艳:牺牲、改变和珍惜。戏中的这些人生活在非常不如意的客观环境之中,在那个年代如果不去改变就无法生活,国家就可能灭亡。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可以为更大的事业随时牺牲的精神。我们今天的生活在一个很和平、衣食无忧的年代,但是社会中还有许多不公和不合理的事情。我们是否还愿意去为了改变而牺牲或让渡自己哪怕一点点?我们是否还会愿意去为了更多人的权益做出斗争和改变?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有很多关于建党的文艺作品的诞生,希望观众能通过这些作品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下当年发生过什么,并且珍惜自己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能随意糟蹋的,每一秒的和平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需要对一切东西有敬畏,对过往的人和事有敬畏,对未来以及不确定性有敬畏。

辅德里话剧(辅德里后天重磅首演)(9)

演出预告

静安原创出品庆祝建党百年

非虚构戏剧《辅德里》

将于4月23日在上海大宁剧院首演

场馆:上海大宁剧院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平型关路1222号

摄影:luna、郑黄开元、王琳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