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班级纪律松懈问题(班级纪律管理的困难点与着力点)

摘 要:为了使对学生的管理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班风,科学的班级纪律管理很重要要使老师强迫的,向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的遵守方向转变当然这是一个需要老师在生活和课堂中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不断地去渗透、去强化的过程并不是说为了学校与班级纪律而去遵守,而要是这个变成学生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建立的一种合格的道德规范体系就是要通过老师与学生的长期心灵沟通形成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班级纪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解决班级纪律松懈问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解决班级纪律松懈问题(班级纪律管理的困难点与着力点)

如何解决班级纪律松懈问题

摘 要:为了使对学生的管理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班风,科学的班级纪律管理很重要。要使老师强迫的,向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的遵守方向转变。当然这是一个需要老师在生活和课堂中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不断地去渗透、去强化的过程。并不是说为了学校与班级纪律而去遵守,而要是这个变成学生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建立的一种合格的道德规范体系。就是要通过老师与学生的长期心灵沟通形成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班级纪律。

关 键 字:交流沟通 分类管理 实践 班级管理

前 言

自从我担任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以来,总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事件,记得在元旦节的那天学生给我准备了许多的零食,并不是我多么的喜欢吃零食,而是学生自己喜欢吃,零食在他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说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看到他们一个个的把自己的零食省下来留给我吃。那一刻可以说是非常幸福和骄傲的。学生的这种举动让我感动不已。下面以我担任半年的班主任心得和体会来谈谈就小学班级纪律管理方面的事情:

一、和谐管理,以人为本

(一)师生之间关系和谐。

首先,教师要能够有用一个良好的形象,特别是第一节课的时候,要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拥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和楷模。这样,对教师在对学生传道授业的方面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的讲解。当师生在感情产生共鸣形成遵师爱生的氛围时,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力求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遇事尽量以商量的口气,不用命令的口气或责备的语气说话。尽量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与情感。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我认知能力,只是他们的能力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平时对学生应该多关怀少批评训斥。这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帮助,让他们自己感觉自己是这个班集体的一份子,以班级荣誉视为自己的荣誉。这样才能够创建一个和谐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级组织,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通过班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间的交往,使学生不仅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发展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而且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习做人之道,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班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有它的组织机构,每个学生在所归属的班级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活动、工作和角色。在班级集体中,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职责分工,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权利和义务。所以要求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能够知道自己在班集体中自己所担任的责任,自主参与的班集体中的管理上,使其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学生之间团结友爱。

学生跟老师一样也是教学环境中俄主人,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改善人际关系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只有同学们在感情和生活上亲密无间,视为兄妹,才能真正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

二、管理分类,因材施教

这个分类管理并不是只根据学生的成绩好坏来进行分类,而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的综合素质来把学生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别,好学生、中学生、较差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待这几种学生,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留心好学生身上的缺点

好学生并非没有缺点,因为他们所得到的夸奖太多太多,往往使老师、同学、身边的亲人等等人会忽略掉他们身上的缺点。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不利于自己的进步,和对自己有时候犯得错误认识的不够深刻。造成了好学生的自大的心理。所以,教师更应该注意好学生身上的缺点,千万不能对好学生身上的缺点忽视掉,认为无可厚非。

(二)关注中学生进步的机会

其实中学生是最容易被老师忽视掉的,因为他们身上有太过平凡的东西,而中学生是占一个班级的主体部分,其实忽略了他们就忽略了班级的大部分人。但是要记住大部分中学生都是可以向好学生转变的,老师应该努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多多夸奖鼓励他们,是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够向好学生转变。

(三)寻找较差生的闪观点

较差生是很令老师头疼的,因为他们总是给老师找一大堆的麻烦一大堆的事情。而这种麻烦往往会使老师忽视掉他们身上的优点。认为他们总是错的,这样就更加造成和加重较差生的“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其实较差生也是有着让他人无法比拟的优点的啊,老师应该要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表演场地,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可以和中学生甚至好学生进行比拟的!

(四)建立明确的创优目标,使之成为全体同学的集体潜意识

建立一个明确的班级目标,只有一个班级有了一个一起奋斗的目标,才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当然了制定的目标必须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其合理性,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的积极的参加进来。目标提出来的时候需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表述学校和班主任对他们的厚望。接着经全体同学讨论,确立全班的奋斗目标。目标: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比赛中达标,并获得好成绩,各学科考试,特别是学校一月一次的月考中力争合格率和优秀率达年级第一。把班级建成良好班集体,保质保量的完成德育教育和学习任务。此外还根据学期中的不同时段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并要求学生根据制定的目标进行短期内目标考核成绩,进行奖惩活动,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其能够做到人人参与,在这中人人参与的班级氛围中,班级的进步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上课说话这个是在每一个班级里普遍性存在的违纪现象。

(五)纪律制定

上课说话这个是在每一个班级里普遍性存在的违纪现象。这种现象看起来是一个小问题,但发展起来却很严重。一个人说话会带上班级大多数人说话,甚至会引起一个班的成绩很快下降,出现不及格的情况增多。虽然课堂中规定上课不准说话,但是,在课堂上还是有一部分人因某种学习需要,还是会出现说话现象。所以,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不太认真,但是会导致声音越来越大,没完没了。造成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讲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制定一个课堂纪律。师生共同制定版规班级,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增加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同学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就变被动为主动了,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位行为。并且通过评比,选出优异者,进行奖励。

正确对待有问题的学生

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孩子的生理发展,孩子的思想、行为、价值观都会受到冲击,一些不良的现象会侵蚀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思想偏激的孩子越来越多,性格古怪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因为班主任直接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毕竟生活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低,犯错误是难免的。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第一,想对老师说实话,但又怕挨批评。第二,他们也渴望被原谅、被理解。如果对学生大发雷霆,狂轰乱炸,势必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不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紧张,长时间下去还会导致学生厌恶集体、厌恶班主任,同时,班里的其他学生对班主任也会有一些看法,长此下去,会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为了解决问题,要学生对老师讲实话,班主任应该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轻轻地、亲切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学会朋友般的倾听,倾听学生的陈述,必要时,可抚摸学生的头,拉近师生的距离,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从学生的叙述中找到学生犯错误的动机,再心平气和的和学生交谈,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人、老师是宽容的人。我想,学生以后也会宽容地善待他人。

留守孩子,纪律观念淡薄

 (一)纪律淡薄,重视管理

许多学生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属于留守孩子。爸妈在他们的教育中严重缺位。他们有的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的与老爷、姥姥或者是姑姑等亲戚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娇惯是一种最长见的错误方式。父母走的时候怕孩子委屈,又给孩子多留一部分钱。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明事理,没有吃苦耐劳的性格。另外,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学习观念不强,一部分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差,经常迟到、旷课。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爱打瞌睡,作业不做,学习成绩差。不讲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缺乏艰苦朴素的精神。尽管学校规章制度十分严明,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每个学期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屡禁屡犯。这是教育工作难做的一个原因。我认为应该要深入了解学生信息。了解学生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情况、学习情况、与同学的关系等情况。因此,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经常与学生谈心,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关心、体贴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接管班级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与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稳定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为今后的管理打好基础。

思想工作难做

在做老师助理给调皮的孩子做思想工作的时候有这种感受,有学习动机的孩子还是有挽回的希望的。比如我们用“知识改变命运”来打动他,唤起他对未来的憧憬,激发他学习的内部动力;或者用“爸爸妈妈辛苦挣钱供你上学”来感动他,让他愧疚,用感恩的外力去驱动他。但有一部分学生,他们来学校不是为了学习,只是在等待机会出去打工,因为年纪太小父母不放心,所以就在学校混日子。这些孩子的思想工作最难做,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给他们讲什么道理,他们都是无动于衷。我认为应该要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对优秀和进步大的学生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激励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积极进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拥有更出色的表现。对学习不积极的的学生做出惩戒,惩戒在学习上投机取巧的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优秀学生学习,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并且要及时处理班级里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对班里的发生的情况及时的做出处理,一味地拖延,学生对所犯的错误会淡忘,即便最后做出了处理,也已经不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可能只是事倍功半,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平时在班级要经常强调:“要讲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且自己看见教室的地面上有垃圾,就要随手捡起扔到垃圾桶里。被学生看见了,他们也都会慢慢开始学着检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垃圾,并且同学们也会在自己的身上去一点一点的学习老师的做法。长此以往你会发现班级卫生明显有了好转。所以我们为人师者更加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这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说想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须经过我们老师长期以往的教育和自我学习以及自己的言传身教。我一直相信言传不如身教,再好的一个班级制度,但是如果老师自己没有做到遵守这些的话,要谈何去教育学生和强迫学生去遵守呢?因为学生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老师行为,只要老师自己能够做到,能够起到带头作用才能够教育好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班级成为一个先进班级就不在是一个大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巍 《教育管理学》 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周三多,陈传名,鲁明泓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5 版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6

[3]班华,陈家璘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