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民俗风情(土默川上的春节民俗)

过春节俗称“过大年”在土默川平原上,过了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着为“过大年”做准备了这期间有一些流传下来的民风民俗,特别是在汉族群众中尤为讲究有这样一段“顺口溜”:“腊月二十一,淘黄米压糕面;二十二,萝卜蛋蛋饺子馅;二十三,打扫屋子洗灯盏;二十四,买红纸写大字;二十五,漏粉条子做豆腐;二十六,捏枣山蒸馒头;二十七,烧肉、炖肉、煮年鸡;二十八,买年画贴窗花,枕头绣对迎春花;二十九,打油、打醋、打老酒;大年三十熬一宿”当然,流传在当地的过年“顺口溜”还有很多下面,编者按照《土默川风情》中的记述,简要地介绍一些当地的习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你不知道的民俗风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不知道的民俗风情(土默川上的春节民俗)

你不知道的民俗风情

过春节俗称“过大年”。在土默川平原上,过了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着为“过大年”做准备了。这期间有一些流传下来的民风民俗,特别是在汉族群众中尤为讲究。有这样一段“顺口溜”:“腊月二十一,淘黄米压糕面;二十二,萝卜蛋蛋饺子馅;二十三,打扫屋子洗灯盏;二十四,买红纸写大字;二十五,漏粉条子做豆腐;二十六,捏枣山蒸馒头;二十七,烧肉、炖肉、煮年鸡;二十八,买年画贴窗花,枕头绣对迎春花;二十九,打油、打醋、打老酒;大年三十熬一宿。”当然,流传在当地的过年“顺口溜”还有很多。下面,编者按照《土默川风情》中的记述,简要地介绍一些当地的习俗:

祭灶

阴历腊月二十三,也称“小年”,是送灶王爷上天回宫的日子。这一天,家家要买回“麻糖”(也称“糖瓜儿”)作为给灶王爷的贡品,有元宝形的、瓜形的、圆球形的(也叫“金豆子”)、长条形的(也叫“金条”),还有带芝麻的。祭灶时,把灶王爷的图像从“灶神龛”请下来,摆上供品,烧香磕头,口中念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词句,后烧掉旧像、燃放鞭炮,在神龛上再摆上灶王爷的新像,年年如此,周而复始。

灶王爷在民间是“人间司命主,天上奏功臣”的“司命灶君”,有着非常尊崇的地位。

扫年

进入腊月二十四,人们就开始收拾房子的卫生(俗称“打扫家”),要拆洗被褥衣服、涮洗锅盘碗盏、掸尘扫土、粉刷墙壁等,把所有的房屋都要收拾的干干净净,然后贴上艳丽的窗花、年画等,家家窗明几净,人们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迎接新的一年。

这一盛行的习俗据说和一则民间传说有关:在很早以前,玉皇大帝为了掌握人间的动静,专门派“三尸神”下界。每到年底,“三尸神”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为了表功,“三尸神”向玉帝说:“人间百姓十分野蛮,动不动就骂人,连你玉皇大帝也骂。”玉帝听罢大怒,便让“三尸神”下凡详细察访,并把那些骂过他的人的姓名写在墙壁上,。待到三十那天,派出天兵天将下界抓杀。三十这天,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挨门挨户查看各家墙壁,看到白白净净的墙壁上没有一个名字,于是回到天庭向玉帝禀告。后来,玉帝以欺君犯上的罪名把“三尸神”打入十八层地狱。此后,每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便都掸尘扫房,粉刷屋内墙壁,进行一次年终“大扫除”。

贴春联

春联,古称“桃符”、“门贴”,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我国最早的一幅春联(对联)是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2年~公元979年)后蜀皇帝孟旭所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到了宋代,春联由木板改为纸张,由此,春节贴春联在民间很快成为普遍习俗。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给后人留下了“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著名诗句。

“过大年贴春联”这一习俗在民间特别盛行。在土默川平原,每年到了腊月下旬,人们便开始张闹着买硬红纸,书写春联。有自己亲笔书写的,有请人代写的,也有上街买现成的。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把这些春联张贴在大门两侧或院中的墙上、柱子上等,把家里家外装扮的花红柳绿,焕然一新。

贴年画

过大年的时候,对联儿一般是贴到屋外,窗花儿是贴到窗户里面儿(从外看一般是正的),而年画儿则是贴在(或挂或钉)屋里粉刷一新的墙上。

年画儿含有祝福新年之意,画面也表现的热烈愉快。如《八仙图》、《寿星图》、《刘海戏金蟾》、《牛郎织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杨家将、薛家将、岳家家、西厢记、王昭君等,內容非常丰富。年画儿产地很多,其中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广东佛山等地的年画作品最为著名。

贴窗花

窗花儿是传统民间手工艺与春节习俗之一,始于唐代。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民间画家按照北方木质窗格的规格,用艳丽的色彩在大小一致的白纸上画出牡丹、菊花等(后来发展到统一印制),人们买回后贴在窗格上,方便漂亮;另一种是剪纸画儿,人们用彩纸剪出松竹梅兰、嫦娥奔月、八仙过海、花鸟鱼虫、山水树木等贴在窗户纸上,煞是好看。

窗花儿运用点面、虚实、疏密、色彩等手法,构图传神,造型生动,活灵活现,富有強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磊旺火

磊旺火(也称为拢旺火),家人在初夕这天,在院内家门前或院门前,用块儿煤或劈开的木头磊成中空似塔、内装易燃柴草——底柴的“旺火”,这一过程,一般也称为“安神”。

放鞭炮

放鞭炮也称放爆竹,历史非常久远,据说在火药发明之前就有了。在古代,放爆竹时把两头有节、新鲜完好的竹筒放在火里烧,当竹筒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后会爆烈出清脆的响声,以此驱瘟除疫。

现如今的鞭炮多种多样,争奇斗艳。有长短鞭炮、二踢脚(也叫大马炮)、三响炮、地雷、摔炮、火炮、火线炮、大小起火、穿天猴、满树林儿、三打金弹、彩花筒等。在民间,起房盖屋、生曰满月、红白事宴、祭灶、安神、接神等活动都要燃放鞭炮,以示喜庆欢乐的气氛。

守岁

到了腊月二十九,有条件的人家都会上坟请祖,在土默川上称之为“请云”,意为在年前把先祖请回家,立好牌位,摆上供品,和家人一起过大年。到了三十晚上,一家人团聚在灯前炉旁,美酒佳肴,话新叙旧。在这一夜通宵不睡,谓之“守岁”,在土默川上被俗称“熬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无论大家是吃年夜饭、喝辞岁酒,还是安神、接神、拜年等活动都要在“熬年”中进行,共同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在土默川上,人们对年夜饭非常重视,家人无论在多远,都要回到父母身边,欢聚一堂,共叙亲情,畅谈明天,因此年夜饭又被称为“合家欢”、“团年饭”或“分岁饭”。各家餐桌上摆放的鱼、酒、肉、鸡、饺子等各色佳肴都包含着不同的祝福,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待祭奠先祖后,全家人就可以欢欢乐乐地团聚在饭桌前一起共度良宵了。

在过去,人们大都在自家熬夜,是忌讳串门的;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回婆家熬夜过年,特别忌讳在娘家过年。如果结过婚的姑娘因为特殊原因暂住娘家的,要在“接神”时出外躲避,过后才能回来。

初夕午夜,将旺火点燃,“旺气冲天”的旺火条随火燃烧,火光冲天,寓意来年日子会红红火火,人们开始点放各色鞭炮,一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这就是“接神”。而人们热情迎接的这位天神,据说是受玉皇大帝的委派,在除夕夜下凡,体察民情,并向人们传授一些生财之道。返回天庭再向玉帝禀报情况,以便玉帝对明年民间的生话做好安排。不论是“财神”,还是“喜神”,民间都是把他作为诸神中最重要的一位神来迎接和供奉的。接神时全家人都要出来,围聚在旺火周围,转一转、烤一烤,期盼来年去病消灾,平安顺利。

接“神”回家后,又开始煮饺子,煮前已把硬币包在馅里,据说谁能吃到,谁在来年会走红运。吃完“接神”饺子后,再摆上糖果瓜籽、水果、香烟、花生、蜜枣、奶茶、奶食、自制散子等,供家人守岁熬年时食用,在欣赏电视节目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一年只有一次的除夕之夜。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