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阵容(胜负之间库尔斯克会战)

昏黄灯光下,两位指挥官面色凝重,在指挥部中来回踱步,战争已经打到了第2个年头,对于两个国家来讲,此次战役的胜负离手,无疑决定着整场战争的最后走向,两人分别是救火队长之称的朱可夫和战略大师曼施坦因,都在寻找着最好的进攻地点,突然,两人眼里一亮,目光锁定在了一个名叫库尔斯克的突出部上,“将军!”两人不觉喊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浮现在嘴角。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也创下两个纪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掌握有限的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战略进攻的时间和地点;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被视为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转折点。

库尔斯克会战阵容(胜负之间库尔斯克会战)(1)

德军装甲部队

背景

1943年初,从斯大林格勒方向反击的苏军全线出动,急于收复失地。为了能够快速结束战争,苏军的后方已经没有了任何预备队,隐患就在冒进中埋下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着眼实际,主动放弃了一些据点,在运动中诱使追击中的苏军战线越拉越长。

2月19日,完成聚集的70万德军集中了优势兵力,突然间向苏军发起反击。战线过长的苏军在腰部被猛烈进攻,遭受重创。苏军最高统帅部向进攻中的苏军下令:全面后撤!

而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再一次夺回了战场的主动权。

尽管曼施坦因挽救了德军濒临崩溃的南线,但对于整个第三帝国来说,整个顿河(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地区的损失依然是致命的,如果没有更为合理和准确的计划,俯首称臣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对于希特勒来说,下一步的反手攻击则至关重要,无疑是最好选择,库尔斯克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苏联红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250英里,而底部却不到70英里,而且经过严密侦察,在该突出部发现了众多成建制的部队驻地,曼斯坦因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钳形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苏联红军重兵集团。并且这次战役的成功将缩短德军的战线,使德军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加。

库尔斯克会战阵容(胜负之间库尔斯克会战)(2)

库尔斯克副作用——催生新一代苏联重型坦克斯大林

计划有了,那就着手去做

在战区南线,由德军第4装甲师和肯布夫集团组成的南方集团军16个师 的兵力, 在曼施泰因元帅的指挥下,由南向北进攻;在北线,克鲁格元帅指挥中央集团军15个师的兵力,由北向南进攻。此外,德军还准备了20个师为战略预备部队。按照其作战计划,两支部队将在库尔斯克以东会合,完成合围。

而对于苏军来说,库尔斯克同样是一个明摆着的进攻点,所以也提前做好了重组的准备,苏军的战略部署是:由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率领中央方面军6个集团军防守北线;巴什钦大将率领沃罗涅什方面军6个集团军防守南线;以草原方面军为战略预备队。苏军投入的总兵力为133.6万人,配备3600辆 坦克和强击火炮,2万门大炮和3130架飞机,总指挥由朱可夫元帅担任。

战起

库尔斯克的序幕是由一个意外开始的,苏联红军统帅部抓住一个德军俘虏,他供认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开始进攻,为了打乱德军进攻步骤,朱可夫于5日2时20分下达向德军阵地实施了炮火反准备的命令,库尔斯克会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库尔斯克会战阵容(胜负之间库尔斯克会战)(3)

苏联su152自行火炮在此战中发挥神勇

北线:莫德尔在左翼以3个步兵师实施佯攻,但被苏军阻止住了。在主攻方向,德军集中了4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的兵力,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突破了苏第13集团军的第一道防线,艰难地向前推进了5公里。但在两翼,苏军顽强地守住了阵地。在地面激战的同时,双方的空军也在进行激战,这一天德军出动了1000架多次,苏联空军也出动了600余架次。双方战至5日终了时,德军只向前突破不足10公里,却至少损失了70辆坦克。

第二天,罗科索夫斯基开始发动反击,莫德尔也把预备队投入战场,于是一次大规模坦克战展开了。经过激战,苏军的两个坦克旅遭到重创,损失了约70辆坦克,德军一路乘胜前进,杀到苏军第二条防线前,但被苏第17近卫步兵军以及赶来增援的苏第17坦克军阻止住了。

7月7日凌晨,德军再一次发动了进攻,企图夺取交通枢纽波内里,战斗是异常激烈,德军数次攻入市区,但都被顽强的苏军赶了出来,而苏联空军经过激战,夺取了库尔斯克北部地区的制空权,从此给德国地面部队以很大威慑。

德军虽给苏联红军造成很大损失,但苏联红军依靠数量上的优势,坚守住了阵地,在波内里城内,德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占领了大半个波内里,但苏联红军仍控制着市内一些重要据点,使用德军无法继续推进。1943年7月9日莫德尔以300辆坦克向苏联红军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结果仍然是失败的,此时德第9集团军的攻击能量已耗尽,10日莫德尔被迫转入防御。

库尔斯克会战阵容(胜负之间库尔斯克会战)(4)

德军“虎”式坦克通过铁路运往前线

南线:1943年7月5号,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团军根据预定计划发动进攻,曼施坦因迅速组织起由700辆坦克组成的突击,突击队排成契形,最前端刀尖上的是重型虎式坦克,第二梯队则由豹式坦克组成,更多第三,四代坦克紧随其后,从被切穿的雷区突入苏军阵地。德军在第一天的进攻中便突破了苏军第一道防线,推进了约10公里。

面对德军3个师的进攻,苏第67近卫步兵师难以抵挡被迫后退,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于是把方面军预备队也调了过来,但不幸的是德军还是在第二道防线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强渡了佩纳河。经过一天激战,双方都受到了很大损失。在战斗中,德军只向前推进了数公里,未能达成突破苏联红军防线的任务。

当日傍晚,苏联草原方面军第5近卫集团军的第2和第10坦克军353辆坦克也被调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同时斯大林要求沃罗涅日方面军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的突破。第二天,德军仍然顽强地继续他们的攻势。

管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果,然而曼施坦因明白,顶着枪林弹雨的战斗是德军的大忌,他们没本钱这种消耗战。因此他决定放弃原本的直通库尔斯克路线,而让军队实施更大的迂回,避开苏军的正面火力,改从苏军侧翼的普罗霍罗夫卡通过,直扑库尔斯克。朱可夫则亮出自己最后的王牌--拥有40万生力军的草原方面军。1943年7月12日,双方在此上演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大决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

库尔斯克会战阵容(胜负之间库尔斯克会战)(5)

德国3型自行火炮

转折

参加普罗霍洛夫卡的德军部队为第2党卫装甲军的党卫军警卫旗队师、骷髅师和帝国师,苏军参加普罗霍洛夫卡一战的军队是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18和29坦克军。德军和苏军几乎是同时发动了攻势,两军迎头撞击在普罗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为了有效打击德军坦克,苏军指挥员下令坦克以最高速度冲向德军。通过接近德军的坦克,打击德军坦克侧面装甲的方法,战胜虎式坦克。尽管在德军虎式坦克88毫米反坦克炮和四号坦克的75毫米炮的轰击下,冲锋过程中的苏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苏军并没有后退,在12日一整天里,苏军一直以这种最热血的方式不停的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攻击。战斗成焦灼状态,双方将士都打疯了,不少坦克兵们,在座驾被击毁后就在坦克的残骸旁,用轻武器互相射击,甚至进行肉搏。惨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夜晚,精疲力竭的双方才停了下来。

苏军在12日普罗霍洛夫卡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在400辆左右。在这同时,德军损失接近其总兵力的30%,也就是6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从双方损失数量来看,德军无疑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看德军失败了,苏军虽未能完成摧毁第2党卫装甲军的任务,但至少德军向普罗霍洛夫卡的突破被挡住了。由于第2党卫装甲军未能在12日夺取普罗霍洛夫卡,使得苏军有时间把处于有被合围危险的其左翼部队撤回下一道防线,同时苏军的援兵也源源赶到了,这使得苏军下一道防线将更为坚固,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唯一一次合围消灭苏军大量部队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

至此,整个南线攻势基本已成定局,虽然曼施坦因认为在给他充足的预备队发动攻势,德军就可以彻底击溃瓦杜丁,但希特勒认为必须留下一定力量防备其后的苏草原方面军对南线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的攻势以及撤掉党卫军去支援在西西里岛抵抗盟军的意大利而拒绝,库尔斯克会战就此落下帷幕。

其后,苏军发动反击,陆续收复,奥廖尔、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库尔斯克会战阵容(胜负之间库尔斯克会战)(6)

费迪南坦克歼击车

影响

有评论认为希特勒对于战役计划犹豫不决,让计划一再推迟。致使苏军做好了各项防御措施,直接导致了会战失败,而实际上1943年春,德国在欧洲东线坦克损失巨大,到1943年5月,东线十八个装甲师只剩495辆坦克,平均一个师只剩27辆。虽然改进过的3、4号长身管型坦克能够压制T-34/76,新式虎式和豹式坦克性能更是大大超过,但数量差距短期内无法弥补。因此长时间的备战对于德军武器补充和人员休整同样也是必须的,一个虚弱的德军未必打得过一个仓促的苏军。

总之,德军虽然损失不大,但最后的反击计划已经完全破产,整个东线主导权已然易手,最终的胜负即将到来。

库尔斯克会战阵容(胜负之间库尔斯克会战)(7)

行进中的苏联反坦克小组

周边

作为民间知名度飙升的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的名气最近甚至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有关他的作品也是不可胜数,这里仅仅列出一小部分,以飨读者。

电影:《解放》、《库尔斯克战役》、《伟大的卫国战争》

游戏:《突袭》、《使命召唤1》、《闪电战》、《战争学院》、《战场2》

库尔斯克会战阵容(胜负之间库尔斯克会战)(8)

苏联电影《解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