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第50课滥竽充数(文言助读17)

【原文】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小古文第50课滥竽充数(文言助读17)(1)

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得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人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敦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嚯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

小古文第50课滥竽充数(文言助读17)(2)

于是公子请朱亥。朱弃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令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小古文第50课滥竽充数(文言助读17)(3)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译文】

公子一行经过夷门,见到了侯先生。公子就把准备去跟秦军拼命的情况全部告诉了侯先生。告辞诀别后要走了,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去做,老臣我不能跟随你一起去了。”公子走出了几里路,心里总觉得不痛快,说:“我对侯先生够周到的了,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今天我就要战死疆场而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送我,难道我有什么过失吗?”于是又驾车返回,问侯先生个明白。侯先生笑着说:“我就知道公子会返回来的。”他接着说:“公子喜爱士人,天下闻名。如今有急难,没有其他办法而只有去同秦军拼命,这就像将肉投向饿虎,有什么用呢?要宾客做什么呢?可是公子厚待我,公子去疆场而我却不相送,那是知道公子会因不理解我还将返回。”

公子向侯先生拜了两拜,问他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侯先生避开他人悄悄地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都藏在魏王的卧室内,如姬最受魏王的宠爱,能随便进出魏王的卧室,只有她才能窃得到兵符。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了,如姬怀恨三年,向大王以下的人请求为她父亲报仇,都没有成功。如姬为此向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砍下那个仇人的头颅,敬献给如姬。如姬想报答公子恩德,即使去为公子死也在所不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如果公子真的开口求如姬,如姬一定会答应,那样就能得到虎符,夺得晋鄙的军队,向北解救赵国,将秦军击退到西面。这就像五霸的功业一样啊!”

公子听从了侯先生的计谋,请如姬帮助,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公子。公子得到兵符后即将出发了,侯先生对他说:“将领带兵在外,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这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公子即使与晋鄙合符验证后,但晋鄙却不将兵权交给你,而再向魏王请示,事情就很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与你一同去,此人是个大力士。晋鄙能听从,最好;如果不听从,可让朱亥击杀他。”公子一听流下泪来,侯先生问道:“公子怕死吗?为何流泪呀?”公子回答说:“晋鄙是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去了他可能不会听从,必然要杀了他,所以我流泪了,哪里是怕死啊!”

于是公子去请求朱亥同行。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一个集市上操刀宰牲口的屠夫,而公子亲自多次看望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报拜谢公子,是因为我认为那些小礼节没有用处。如今公子有急难,这就是我为你效命的时候了。”于是就与公子一起上路了。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侯先生说:“我本应该跟随公子同去,因为年纪老了不能如愿以偿,请让我计算公子行军所需的日子,在你到达晋鄙军营的那天,我将面向北方自刎,以此来报答公子。”于是公子出发了。

到了邺地,公于假称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合验兵符后,心中仍对此事有怀疑,抬头看着公子说:“现在我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边界上,这是国家的重任,如今你单车匹马来取代我,这是怎么回事?”想不听从。朱亥抽出藏在袖中四十斤重的铁锤,一锤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领了晋鄙的军队,立即整顿队伍,向部队下令说:“凡是父子都在军队中的,父亲回家;兄弟都在军队中的,哥哥回去;独生子家中没有兄弟的,回去伺奉父母。”

于是选择了八万精兵,进军攻击秦军。秦军解围离去,这样就解救了邯郸使赵国得以保存。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城外边界上迎接公子,平原君为公子背着箭袋在前面引路,赵王再三拜谢公子说:“从古到今的贤人没有谁能赶上公子的啊!”在那个时候,平原君不再把自己同信陵君相比较。公子同侯先生告别后,到达晋鄙军营那天,侯先生果然向北自刎了。

【助读理解】

窃符救赵事件,既表现了信陵君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竭力解人危困的高贵品质,更展示了为信陵君所礼遇的贤士如何不惜以生命成就他的救赵存魏的事业的高风亮节。这两者交相辉映,使信陵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得士之用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如果没有工于心计、老练多谋的侯生的策划,信陵君只能率门客“与赵同死”,鲁莽行事,而无窃符救赵之计;如果没有知恩图报的如姬甘以生命为代价窃符,便无窃符之行;如果没有为信陵君所礼遇的朱亥杀晋鄙,便无窃符之计的成功。这一切,都是信陵君解人危困、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结出的丰硕之果。

侯生不一下和盘托出他的窃符救赵之策,而有意用冷淡的态度促使信陵君认识到“与赵俱死”的匹夫之勇的不足道,从而返回再次求教,侯生才献出窃符救赵之计。这些描写,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正是在这起伏跌宕的情节发展中,侯生的知恩图报、忠于知己、深沉多谋和信陵君的解人困厄、谦恭仁爱、虚怀若谷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侯生看到信陵君为晋鄙可能不交兵权被杀而垂泪,便担心这种可亲可敬的仁爱之心或许会使全盘计划落空。为了坚定信陵君的信念,侯生便不惜以身相殉,以此促成存魏救赵的事业,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这是太史公极为光彩、悲壮的一笔,最终完成了侯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形象,使信陵君礼贤下士,得士之用的形象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

窃符救赵之后,司马迁通过信陵君留赵及返魏率五国之兵破秦军等事件,再一次叙写了信陵君和士人的关系。司马迁通过和社会地位极为低下的毛公,郾公的交往,把信陵君和平原君加以对比。平原君贬斥信陵君“妄从博徒卖浆者游”,是一“妄人”,暴露了他并不识士,更不懂爱士、求士,仅仅是附庸风雅、摆阔气、装门面而已;信陵君对真正的贤士,从不考虑对方的社会地位,不顾及社会舆论,不理睬来自贵族的世俗偏见,都一如既往、谦恭诚挚地去交往。这样的对比昭示了一个事实:在上流社会中,这样的礼贤下士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唯信陵君为能行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闪烁着东方哲人睿智的古老命题。人才,是“人和”中最重要的因素。

怎样识别人才?怎样得到人才?魏公子信陵君的礼贤下士之所以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品位,就在于他的求贤方式离开了战国时期一般求贤方式的常行常态,运用道德和人格的力量,在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上去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忠诚和服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