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黑猪特点(你了解黔北黑猪吗)

黔北黑猪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北和黔东的20余个县,中心产区是遵义市道真县、湄潭县黔北黑猪是一个体型较大、生产性能较好的地方猪种,它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易肥育、屠宰率高、肉品质好、杂交效果较显著等优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川藏黑猪特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川藏黑猪特点(你了解黔北黑猪吗)

川藏黑猪特点

黔北黑猪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北和黔东的20余个县,中心产区是遵义市道真县、湄潭县。黔北黑猪是一个体型较大、生产性能较好的地方猪种,它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易肥育、屠宰率高、肉品质好、杂交效果较显著等优点。

1 黔北黑猪的外貌特征

黔北黑猪被毛多为黑色,鬃毛发达且粗、密、硬,当地群众称“青毛猪”,约有10%左右有“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特征,皮肤呈灰黑色。头型清秀,大小适中,分长头和短头两种。长头型额面较平直,嘴筒圆而直,皱纹浅,额头突出不明显;短头型额头突出,呈倒八字形或菱形,嘴筒短、圆、粗而微翘,有横纹,多呈菱形,切割较深。耳大下垂,耳根较硬,耳尖厚钝圆。颈长短适中。体格中等,背腰微凹,胸稍窄而较深,腹大下垂,但不触地。乳头数6~7对。四肢健壮,后肢多卧系[1]。

2 黔北黑猪的生产性能

2.1 生长发育

2006年12月8日在中心产区湄潭县的湄江镇、永兴镇、天城乡进行实地调查和现场随机测定,结果为:1岁的公、母猪体重分别为150.83 kg、161.88 kg,体长分别为148.38 cm、136.38 cm,胸围分别为137.05 cm、126.28 cm,体高分别为79.50 cm、74.47 cm[1]。

2.2 繁殖性能

黔北黑猪性成熟较早[1],母猪3月龄开始第一次发情,公猪2月龄前后就有爬跨行为;在农村公猪3~4月龄配种,母猪4~5月龄配种。发情周期21天,怀孕期114天左右,利用年限6~8年。窝产仔数为7.97头,平均出生重为0.72 kg,断奶日龄平均为34.04天,平均断奶重为4.66 kg,20天的泌乳力为2.31 kg[1]。

2.3 育肥性能

育肥期日增重为402.62 g,料肉比为4.21︰1。

2.4 产肉性能

黔北黑猪的宰前活重为101.76 kg,胴体重为71.29 kg,屠宰率为70.06%,背膘厚为3.54 cm,瘦肉率为41.69%[1]。

3 黔北黑猪的品种形成与产地条件

3.1 人文历史

黔北黑猪是贵州省分布较广,体型较大的一个地方猪种,形成历史悠久[1,2],有关黔北黑猪的历史记载很多。据《遵义府志》记载:明清时期,农户养猪存栏数量失载,民国20年(1931年),平均单户养猪1~2头,其中山盆猪种性情温驯,耐粗饲,抗逆性强,产仔多,生长快,仔猪2月龄时平均头重约7 kg。黔北黑猪中心主产区湄潭县、道真县的县志均有记载。

3.2 自然生态环境

黔北黑猪的产区位于东经105°36′~108°13′,北纬27°08′~29°12′,东与湖南接壤,北与重庆毗邻,境内以大娄山脉为主体,是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倾斜、向西湘丘陵过渡的地带,赤水河、芙蓉江、乌江流经其间。地貌以中山峡谷为主,低山丘陵次之,山峦起伏,形成了高山、沟谷、丘陵和坝区相间的复杂地形。海拔高度一般为800~1 400 m,河谷地带海拔仅300~400 m。年平均温度15~17℃,无霜期260~300天,年降雨量900~1 400 mm,相对湿度80%左右。

3.3 养殖条件及水平

产区春暖较早,秋寒较晚,夏温较高,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农业较发达,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产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为主,并盛产番薯、马铃薯、豆类、花生以及烤烟、茶叶等经济作物。由于山场广阔,野生饲料和农副产品丰富,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历史上,黔北地区的湄潭县河包场、德江县的复兴场、风冈县的绥阳场、绥阳县的募坝、正安县的土坪与流渡等,是贵州北部农副产品及牲畜交换的传统农村集贸市场,群众选育的良种猪和繁殖的仔猪,通过这些集市的交流活动,逐渐形成血缘关系相近的猪群。产区群众选择种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猪外形的要求是“头大、嘴长、岔口深,脚高、体长架子蹬,大耳下挂粗尾根,倒八卦头日增斤”。

3.4 消费习惯及品质要求

黔北黑猪的产区居民以汉族为主,亦有仡佬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由于生产、生活需要,群众除养猪积肥外,还有杀年猪、炼油和腌制腊肉的习惯,所以多选择“油多易肥”的猪作种用。加之20世纪60、7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比较差、物资匮乏,很多群众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所以脂肪含量丰富的猪肉很受青睐,这一消费习惯促进了脂肪型猪种的发展。

3.5 黔北黑猪的命名

1977年全省畜禽资源普查时,认为德江县的复兴猪、凤冈县的龙贝猪、绥阳县的绥阳猪、务川县的桐木猪、桐梓县的巴蕉猪、息峰县的石洞猪等,均属同种异名猪种,统一定名为黔北黑猪。

3.6 黔北黑猪的群体规模

据统计,1977年仅中心产区就有黔北黑猪12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约18万头;1995年黔北黑猪存栏数为38.9万头;2006年7—8月贵州省猪种遗传资源普查,全省存栏黔北黑猪2.3万多头,2005年底道真县黔北黑猪存栏8 060头,湄潭县存栏6 780头,绥阳县存栏3 800头,桐梓县存栏5 170头。黔北黑猪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4 黔北黑猪的保护与利用

4.1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重视地方保种工作

畜禽地方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因素的重要基因库,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独特性[3-5]。黔北黑猪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地方猪种,各级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黔北黑猪的保种工作,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应将品种保护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4.2 建立保种场、扩繁场,划定保种区,加强黔北黑猪的本品种选育

目前,在黔北黑猪中心产区道真县旧城镇有1个黔北黑猪保种场、4个存栏黔北黑猪母猪30头以上的场,习水县、新蒲新区各有1个黔北黑猪扩繁场,道真县旧城镇长坝村建有存栏500头的黔北黑母猪保护区。

近年来,由于遵义市大量引入外来猪种,大力推行外二元杂交或外三元杂交模式,导致黔北黑猪的数量急剧下降,部分生产性能也有所降低。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尽可能扩大黔北黑猪的群体规模,搞好本品种的选育工作,尤其要加强繁殖性能、产肉性能的选育。

4.3 开展杂交利用

以黔北黑猪为母本,引进猪种长白、大白、杜洛克为父本,进行内二元杂交或内三元杂交,利用黔北黑猪繁殖力强、肉质优良等特性和外来猪种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瘦肉率高的优点,培育出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的瘦肉型新品系。

4.4 推广黔北黑猪的标准化养殖

遵义市申请登记的黔北黑猪农产品于2013年12月 30日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遵义市黔北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黔北黑猪地理标志申请时,已经制订了《黔北黑猪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范涉及黔北黑猪的地域范围、自然生态环境、生产技术要求、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等相关内容,黔北黑猪的标准化养殖、规范化养殖可参考此规范。只要在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内按照此规范进行黔北黑猪生产的并具备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就可以无偿地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黔北黑猪地理标志,或可对使用登记的黔北黑猪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4.5 走深加工之路

黔北黑猪的猪肉品质好,肉色鲜红,大理石纹丰富,保水能力强。遵义当地群众又有喜食腊肉的习惯,遵义市可培育黔北黑猪深加工企业,由企业注册自己的品牌,专门生产腊肉、香肠、腊排骨等产品。

4.6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

遵义黔北黑猪养殖有限公司注册了“黑毛牌”黔北黑猪猪肉商标,在遵义市两城区华联超市直接供应黔北黑猪鲜肉,平均价格达到52~54元/kg,猪肉产品非常畅销。遵义市可以这些养殖企业为基础,培育和壮大养殖黔北黑猪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在黔北黑猪的中心产区道真县、湄潭县要大力发展黔北黑猪,引进和培育养殖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打开黔北黑猪的销售市场。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畜牧站

《中国猪业》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名称:猪业资讯

微信ID:zhuyezixun

欢迎加入中国猪业杂志QQ群交流:17987093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