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里面都有什么(你不知道的那些盲盒的故事)

我是美莉Lady,记得关注我哟。今天扒一扒盲盒的故事,送给年轻的粉丝。

去年香港股市最大的新闻之一就是中国最大的潮玩品牌——泡泡玛特(Pop Mart)在港交所上市,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就攻上千亿港币市值,跃居港股成交第一名。

泡泡玛特最终发家致富的核心条件,除了今年在炒作市场炙手可热的潮玩本体外,更重要的因素正是那一个个小盒子——“盲盒”。

盲盒里面都有什么(你不知道的那些盲盒的故事)(1)

盲盒起源于19世纪初的日本,每到新年,日本的百货商店都会将不同的商品随机挑选几种,分别放进纸袋里,以固定的价格销售,为它取了个吉利的名字:福袋(mini figures),流行欧美后也开始被称作blind box,之所以称之为盲盒,是因为盒子是不透明的,只有打开才会知道,用户抽到什么全凭运气,盲盒的单价不高,一般在30元-80元之间。

在2019年左右盲盒在华语圈掀起抢购热潮,不少年轻朋友应该都听过盲盒,相信有不少人曾入过坑。

盲盒里面都有什么(你不知道的那些盲盒的故事)(2)

在此简单科普一下,这种在现实与网络刮起热销旋风的产品类别:

最基本的盲盒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就是一个盒子里面装有吸引人的商品,而消费者购买时不能提前知道内容物的样子,直拆包开箱那刻才能见证它的真面目。

而发展到今天,不只玩偶,餐饮、美妆、图书、文具等诸多消费领域全都刮起了“盲盒风”,似乎万物皆可盲盒。而盲盒这种销售模式更是俘获了无数消费者的心。

盲盒里面都有什么(你不知道的那些盲盒的故事)(3)

盲盒、扭蛋、球员卡、游戏卡包听起来属于同类商品,那为什么后两者已存在多年,虽然常年有着稳定的消费族群,但一直都称不上大火,而一旦改名叫盲盒就能在短时间内让无数年轻人化身铁粉疯狂氪金?甚至还让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企业泡泡玛特卖到上市呢?

这么一个简单的玩法机制,卖给顾客的当真是产品本身吗?

今天就要带大家全面性的了解盲盒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产业面貌。

第一:我们先要了解盲盒、扭蛋与球员卡这种玩法是如何操纵消费者心中的购买欲望。

以盲盒为例,在绝大部分产品系列中,商家放入的商品几乎都是有着较高爆率的普通款,只有少数盒子里才藏着稀有的隐藏版玩具,爆率动辄是在几百分之一以下。

可想而知,在商家针对整个系列产品实施限量出售手法的同时,内容物在出售比例却极端失衡,整体发售的“齐套数”远低于发售总量。

如此一来,目标是收集全套的玩家们,自然得争夺那些稀有的隐藏版潮玩。

此时,若身为欧皇(运气超级好)则轻松一发入魂,犹如探囊取物。

但如果你非酋(运气超级差)附身,氪金氪到都快要变成股东了,却连影子都看不到。

盲盒里面都有什么(你不知道的那些盲盒的故事)(4)

怎么办呢?

那就只得捧着大把大把的银子到二手市场给炒家送上几刀,闲鱼上的盲盒交易已经是一个千万级的市场,闲鱼、天猫上有30万以上的消费者每年花费2万多元在盲盒上,甚至有人一年耗资上百万,有的热门盲盒,比如泡泡玛特原价59元的隐藏款潘神天使洛丽,被抬升至2400元,涨到近40倍。

从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得知,隐藏版的高价值与稀缺性为盲盒疯狂消费增添了最重要的要素“赌”性。盲盒”,一大半买的是“盲”,一小半才买的是“盒”。而这也导致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的情绪波动被以极高的比例放大。

期待?兴奋?狂喜?失望?不甘?不信邪!咬牙再买!!!!

入过坑的人肯定都经历过,而这也形成了一个情绪回旋,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小额消费中却能体验到路上赌场牌桌般的惊心动魄。

不确定性的刺激将可以加强重复检测的动力强度,不确定的盲盒可以加强重复购买的动力。

只要你卖的是不确定的物品,就会有人使劲地买了又买。

这波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盲盒风潮,贩售的物品多半是潮流玩具,对中国这个年轻族群消费力凶猛的市场而言。相较于本体价值较低的扭蛋与稍显老气的球员卡,潮玩的基本属性,更适合社区媒体时代。

盲盒里面都有什么(你不知道的那些盲盒的故事)(5)

同时,潮玩手办很容易被二次元当道的流行文化所接纳。

这就导致了这类商品在95后甚至00后族群的社群中,触及率一直居高不下,这增加了上述族群心中对这些产品的价值认同,无形中也建立起极具结构性的群体价值观.

我们知道炫耀建立在比较心态之上,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乃至社会新鲜人而言,是满足社交需求的方式之一。

而当盲盒潮玩的讨论热度高涨,无论是集齐整套或是一抽入魂的隐藏款,让眼馋的朋友吸吸欧气(好运气)的分享文都可以让发文者获得满足。炫耀也是驱使人类行为的原动力之一,而盲盒的设计搭配上很低的入坑难度,就仿佛在孩童面前虚弱而空无一物的手掌,凭空建立起人们的猎奇心理。对该项商品本无消费需求的人被无端激发出购买冲动。

盲盒里面都有什么(你不知道的那些盲盒的故事)(6)

第二:鸟笼效应

这个在一个多世纪前就被命名的现象,可以完美解释盲盒运作中的另一股推力,鸟笼是养鸟的容器,遛鸟不仅没有任何实质作用,反而还占空间。

而这个理论认为,当一个没养鸟的人获得一个空鸟笼放在家里,他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去买只鸟回来养,而不是选择把本来没有作用的笼子丢弃。

这项理论主张,人们在偶然获得一件物品后会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的事物,而不是选择放弃最初取得的那件物品。

这个心理现象,套用在低入手成本的盲盒潮玩上就非常吻合了。当人们在社群传播下抱着轻松的心态入坑一次盲盒时,等他们买到第一次潮玩后,便开始想着收集全套,甚至在辛辛苦苦毕业一套后,还继续追新产品,最终砸到数万甚至数十万元在盲盒上,都还未能感到满足。很多人的感受都是“很上瘾”,一买就停不下来。

盲盒里面都有什么(你不知道的那些盲盒的故事)(7)


“盲盒粉丝”究竟是哪些人?

某知名盲盒企业销售数据显示,在盲盒消费者中,18—24岁人群占32%,25—29岁人群占26%,而所有盲盒购买者中,女性消费者占75%。

看到了没?女性消费者占75%,口红和包包太贵?

每次想送什么都要纠结很久?

挑几个可爱的盲盒就完事了。直男们Get到了吗?

既不low也不贵,而且每个女生都有一颗少女心,肯定不会不喜欢。

即使买到的盲盒拆开后不好看,那得怪你自己手气不好咯。

盲盒里面都有什么(你不知道的那些盲盒的故事)(8)

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盲盒产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今年(2021年)这一数字将突破百亿。74亿!盲盒为何能让人疯狂消费?

最后还是要提示大家,我们可以享受购买盲盒的乐趣,但不要沉迷其中,需理智消费,量力而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