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欺人包拯斩驸马(苦寻夫痛告状刀铡驸马)

公主欺人包拯斩驸马(苦寻夫痛告状刀铡驸马)(1)

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陈世美见异思迁,忘恩负义,金榜题名后为了贪图富贵竟然不认妻子和儿女,甚至还派人杀妻灭子,最终被铁面无私的包拯用铜铡铡死。从此,陈世美便臭名昭著,而他的名字也成为了负心之人的代名词,长久以来遭到人们唾弃。

近代以来,剧作家们根据民间传说和《琵琶记》《百家公案》等文学作品成功改编了京剧《铡美案》,使之成为裘盛戎所开创的“裘派”的代表剧目。裘盛戎是有名的净角大家,京剧界曾有“无净不学裘”的说法,他饰演的包拯正气凛然,其中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更成为经典唱段。

蔡赵旧事 漫说香莲

《铡美案》在中国戏曲剧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长期活跃在京剧、豫剧、秦腔及川剧等剧种的舞台上。这出剧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的话本《赵贞女蔡二郎》,可惜这个话本已经失传,只留下了故事的梗概。这个话本讲书生蔡伯喈考中状元后,背弃前妻,入赘相府,而他的妻子赵贞女在家乡独自奉养公婆。有一年发生了饥荒,公婆双双饿死,赵贞女罗裙包土,自筑坟台,安葬了二老。不久,从空中降下了一面琵琶,于是她身背琵琶,上京寻夫。来到京城后,蔡伯喈不仅不认她,反而纵马踏死了她,结果蔡伯喈遭雷劈死。

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董洪松扮演包拯

裘盛戎是北京人,1915年出生,他的父亲裘桂仙是清末有名的净角大家,他讲究唱法,吐字饱满有力,发音一丝不苟,同时也是京胡名家,曾为谭鑫培父子操琴。弟弟裘世戎也是京剧大家,因而人们称他父子三人为“裘门三杰”。裘盛戎8岁开始学戏,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12岁他就学会了二十多出戏。进富连成科班时,本该轮“世”字科,因他带艺入科,因此就升了一级,按“盛”字排。在科里,经名师萧长华、孙盛文、王连平等人教导,裘盛戎表演更加精进,不久便有许多观众喜欢他的戏。16岁时裘盛戎和武生泰斗杨小楼同台演出《长坂坡》,扮演曹操,一时引起关注。当时科班的规矩是大轴戏是武戏,他的戏如《探阴山》等则常破例成为压轴戏。1933年出科后,裘盛戎曾搭班在杨小楼、金少山门下,另外还同“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及“四小名旦”等名家同台演出。在这期间,他的嗓音一度倒仓,便在上海天蟾剧场充当班底。20世纪40年代中期,金少山在上海演出,曾邀他合作《草桥关》《刺王僚》《白良关》,并与他合灌唱片《真假李逵》。在这期间,他还与周信芳有较长时间合作,从中汲取了许多花脸表演技艺。1947年,裘盛戎创立了“戎社”,首演于北京三庆戏院,代表剧目便是《姚期》。虽是老戏,但他在唱念做上都作了新的处理,演出时观众喝彩声不断。此后“戎社”经常在京津演出《铡美案》《战宛城》及《打龙袍》等戏,并将《姚期》多次改革加工,成为裘盛戎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裘盛戎与谭富英携手成立了太平京剧社,后更名为北京京剧二团,二人并挂头牌,合作演出新戏《将相和》《正气歌》和《除三害》等。1952年,裘盛戎获得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1953年赴朝鲜慰问,1955年到香港演出。至此,他的表演艺术已到达颠峰状态。1956年,裘盛戎加盟了被誉为具有全国最佳搭档的“四大头牌”—“马谭张裘”的北京京剧团,并任副团长。在这个团里,这四人有时轮流唱开场戏或上大轴戏,有一次裘盛戎唱大轴《坐寨盗马》,开场戏是张君秋的《女起解》,第二出是谭富英的《碰碑》,倒二是马连良的《借赵云》,一时传为美谈。他还改编了大量传世之作,如《赵氏孤儿》《海瑞罢官》《姚期》及《铡美案》等,为戏曲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1964年,裘盛戎参加了现代戏《杜鹃山》的创作和演出,他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乌豆(雷刚的原名)这个艺术形象。1971年,裘盛戎患上肺癌去世。

裘盛戎生前留有大量录音资料,彩色电影《秦香莲》《群英会·借东风》中都保存了他珍贵的表演艺术形象。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在四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不断丰富改造自己的表演艺术,博采众长,扬长避短,结合自身条件敢于突破,把京剧花脸表演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是京剧史上继金少山之后,以净行挑班的第二位花脸演员,并开创了风格独特新颖、剧目丰富的“裘派”艺术。他的嗓音高亮醇厚,演唱技巧高超绝妙,唱腔挂味儿好听。他一改旧时花脸直腔直调的唱法,进行大量板式的创新,极大地丰富了花脸的声腔表现力,真正达到了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境界,被人们评价为“腔虽老而因裘则新”。裘盛戎的唱腔无论是在字的四声调势走向处理上,还是在发音的技巧表达上都是浑然天成,美不胜收。因此,历史学家吴小如曾评价说:“裘派花脸不下数十,至今还没有一位能演得像裘盛戎本人那样声情并茂。”戏曲作家翁偶虹也说:“如果说金少山是一座高山,那裘盛戎则是一座更高的山,他取代了金少山,改变了金派三十年统一天下的局面,雄踞净行之首,开了花脸一代新风。”

金嗓铜锤 舞台经典

戏曲《铡美案》也称《秦香莲》,是舞台上常演的一出经典剧目,这出戏行当齐全,许多唱段都堪称经典。京剧《秦香莲》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早年的金秀山、郎德山、金少山、刘鸿升及裘桂仙等人都曾演过该剧,并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可见此剧在当时是何等的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京剧院整理该剧,由当时的“四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和裘盛戎主演,并有李多奎、马富禄、赵丽秋等人助阵,使之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香港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北京京剧院的《秦香莲》,谭富英先生因病未能参与拍摄,因而陈世美换成了马长礼。此时的马、裘、张三家的表演均已入化境,而且整部影片无论主角配角都有戏可做,就连太监、校尉、宫女等人也都在故事里,而与台上的表现大有不同。裘盛戎此时正是艺术的巅峰时期,在几个特写镜头之下,他以眼神、表情和动作刻画出了一位真正为国为民,铮铮铁骨的包公形象。这部影片其实也可以说是北京京剧院的几大头牌的最后一次演出,不但代表了当年北京京剧院的最高水平,而且也成了一段永恒并且带着遗憾的记忆。

公主欺人包拯斩驸马(苦寻夫痛告状刀铡驸马)(2)

上海京剧院编排的京剧《铡美案》剧照。陈世美(前右)由天津京剧院演员万琳扮演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曾记得端午日朝贺天子,我与你在朝房曾把话提,说起了招赘事你神色不定,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到如今她母子前来寻你,为什么不相认反把她欺。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这段经典的包公戏广为传唱,成为不朽的经典,也展现了裘盛戎精湛的唱功。裘盛戎借鉴了各派之长,又融合了老生、青衣唱腔,形成了铜锤架子融为一体的新风格,打破了过去铜锤花脸以声夺人的局面,他提倡以柔衬刚,利用鼻、头腔共鸣,以声传情、寓情于声、声情并茂,被人们称为“金嗓铜锤”。他把若干年来净角铜锤和架子、文与武的两门界限打破,不但擅演铜锤的徐彦昭、包公,也能演架子的曹操、严嵩和刘谨,而他也以精彩的表演而被人们誉为“活包公”。他为《赵氏孤儿》《除三害》《赤桑镇》等戏中开创的新腔,至今仍为戏迷所喜爱。

裘盛戎作为北京京剧院的一面旗帜,开创了“裘派”花脸,对花脸这一行当影响极深。2015年,在裘盛戎诞辰100周年之际,北京京剧院创作了京剧《裘盛戎》,演出后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被视作饰演裘盛戎不二人选的孟广禄,将师爷的遭遇和自己学戏的经历尽情融于角色之中,令人叫好。与裘盛戎并肩合作多年的艺术大家张君秋的弟子王蓉蓉,出演了裘盛戎夫人李玉英一角。翟墨饰演的剧团书记、宋昊宇出演的琴师汪本贞、张凯扮演的汪曾祺等人,也或有真实人物、或有生活原型,演起来极有难度。此外,裘盛戎的孙子裘继戎以及方荣翔的孙子方旭分别出演了戏中的窦尔敦以及生活中的方荣翔。全剧以裘盛戎晚年生活为基础,截取他在艺术生涯的最后几个片段,在平和含蓄的剧情中将一代宗师“为戏而生、为戏而死”的至高人生境界娓娓道来。剧中围绕现代京剧《杜鹃山》的创排,裘盛戎虽倾尽热情于主要角色乌豆,但屡受挫折,令他不舍和不甘,也令观众为之动容。

“食王禄理朝纲扶保宋朝,包龙图大学士兼管刑曹。”京剧《铡美案》不仅演绎了包拯的凛然正气,也展现了“裘派”艺术的精湛功力,是舞台上不可多得的经典剧目。

文/余闯 摄影/毛羽 标题书法/夏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