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老家(天水长安的老家)

如果把长安比作一个轴,每到一个城市,都去找这里古往今来与长安的丝丝缕缕勾连,像是从历史长河里牵出一只风筝。

最近因为一个活动,来到天水。发现天水与长安之间的故事如此之多,多到好像它本身就是长安的一部分。

其中最强三点关联,是伏羲与华胥,秦的起源,缔造大唐帝国的陇西李氏。

秦安县老家(天水长安的老家)(1)

一、伏羲与华胥

天水被称作伏羲故里,而伏羲的母亲,华胥氏的故里在西安蓝田的华胥镇。

传说华胥氏踩了巨人脚印,感应受孕,生下了伏羲和女娲。感应受孕的说法,其实是隐晦描述了母系社会群婚状态。孩子诞生成长,知道自己母亲是谁,但天知道父亲是谁。但伏羲女娲地位如此之高,连“爹是谁”都说不清楚岂不尴尬,只好把这个功劳归于莫测神力。

传说中华胥氏感应受孕在雷泽,生下伏羲女娲却是在成纪(天水的曾用名之一)。除去怀孕12年这为了显示伏羲生而不凡的不靠谱细节,华胥氏干嘛挺着肚子走那么远跑到几百公里外的天水生孩子,那时候又没有高铁动车,100分钟就能到,那得硬生生走过去啊,没几个月估计走不到。

有说华胥氏是跑去视察领地,这说法也不太靠谱,一个连文字都没有的母系部落哪里有能力管理几百公里外的部族。鉴于母系部落强大的采摘技能,我琢磨着华胥氏为了带领族人找吃的,才一路向西,走到了天水。

神话中伏羲女娲挺遭罪的,不但被大洪水灭族,还要做要不要一起生孩子的思想斗争。民间传说中,俩人一个站在东山一个站在西山,各滚一个磨盘,结果“啪啪”,两个磨盘合在一起了。神奇是够神奇了,遗憾的是磨盘被发明出来还得等到春秋战国。

伏羲女娲所经历的毁天灭地大洪水,也同样出现在西亚、希腊、印度、玛雅等文明的传说中,于是有人猜想这是一场全球人类共同经历的超级洪水,只是目前的考古发现尚不能证明。一些学者只能猜测这些神话传说要么是基于人类早期对水患的深刻恐惧,要么是文明传播中的题材共享,也就说大家都觉得这故事一听就挺厉害,所以都不客气的拿来主义了。

天水城中的伏羲庙有伏羲各种功绩的展示:创制嫁娶制度,让部族从群婚走向对偶,解决了“爹是谁”的难题;发明渔网捕鱼,豢养动物,缓解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问题;用符号记事替代结绳记事,解决了绳子不够用的问题。伏羲还抽空儿发明了琴瑟,娱乐娱乐,更脑洞大开搞出了“二进制”的数学课题——八卦。

古代传说中,总把一段时期内一个部落的成就归于一人,伏羲看来正是从母系氏族部落走向父系氏族部落的代表人物。

且不管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如何确认和记住华胥氏出生在蓝田,伏羲出生在天水,但这些记载都说明了人类早期在渭河流域是如此的活跃。

从长安(蓝田)到天水,短短几百公里,中华文明实现了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演进。

秦安县老家(天水长安的老家)(2)

二、秦之源

大秦帝国的秦从何而来,中华父亲山秦岭的秦从何而来?

网上有一个秦始皇取“春秋”各半造“秦”字的故事,但这是个故事会级别的讹传。

很有可能,“秦”字就起源于天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微信公号曾发布过一组讲述“大秦帝国前世今生”的动漫短视频,其中一集讲了“第一个秦人”嬴非子的故事。

传说,赢姓先祖伯益因驯养禽兽有功,被舜帝赐姓“嬴”。商汤灭夏的时候,嬴氏是坚强的政治同盟,在整个商代,嬴家族日子过得都不错。但到了周王朝,嬴氏一族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被各种打杀和流放排挤,其中有一小支被撵到了犬丘(今甘肃礼县)一带。

商周时代中原周边有很多很能打仗但文化欠发达的部族。东边的被称为夷,南边的被称为蛮,北边的叫狄,西边的叫戎。在犬丘这个地方是既有戎又有狄,这帮哥们穷还能打,这支嬴氏族人被欺负惨了,但还被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各种鄙视嫌弃。

后来传到大骆这一代,大骆本人表现如何不知道,但大骆的庶子非子却相当抢眼。可能因为非子是个庶子,没指望能继承家业,犬丘这地方又有很多善于养马的戎狄部落,非子一方面继承了祖上的驯养技能,一方面善于向戎狄学习,于是养马技术好到爆棚,甚至传到了周孝王的耳朵里。非子就被召到汧渭之间当马政,可能是养马养得实在是太好了,周孝王一高兴,把“秦邑”封给他当封地,还允许非子恢复姓“嬴”,“使复续嬴氏祀”,让他主持恢复中断多年的对嬴氏先祖的祭祀。这个就厉害了,等于是中央政府认证非子为嬴氏宗主。

注意,这可能是“秦”字第一次官方出现。“秦邑”据说就在今天的天水张家川一带,离非子他老爸大骆的地盘犬丘也没多远。

为什么这个地方叫“秦”呢?《说文解字》里有个解释,“秦,伯益之后(非子)所封国,地宜禾。”就是说这地方适合种庄稼,所以叫秦。

从此,嬴非子作为第一个秦人,跟他哥哥嬴成分了家,开始了秦人的创业之路。不过嬴非子的政治级别很低,只是个“附庸”,比其他诸侯国差远了。

跟戎狄当邻居是件很危险的事,嬴成这一支后来就被西戎给灭了。嬴非子的孙子秦仲也在与西戎的战争战死。危急关头,秦仲的儿子秦庄公兄弟五人响应周宣王的号召,一起上阵拼死一搏才打败西戎,秦庄公因战功被封为西垂大夫,还获得了犬丘作为封地。大夫的级别就比附庸高了一点。

到秦襄公这一代,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侯领国,终于由大夫上升到与齐、晋等大国地位平等的诸侯。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秦人一步步向东,直至成就大秦帝国。

至于秦岭,一直被称为南山或终南山,西汉时一位姓辛的文人撰写《三秦记》,“长安正南,山名秦岭。”可能是秦岭第一次见诸文献。唐代,秦岭被广泛使用,才有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天水至今还有秦州、秦安等地名。

在云冈石窟,看到余秋雨为大同题写的一句话,“中国从这里走向大唐。”

在天水,这句话该怎么写呢?秦,始于此……

秦安县老家(天水长安的老家)(3)

三、缔造大唐帝国的陇西李氏

始于天水的,不只是秦。

飞将军李广是陇西成纪(今天水秦安)人。李广的长孙李陵与匈奴作战被围,战败后投降匈奴。另一位降将李绪为匈奴练兵,汉武帝听信传言以为是李陵,“夷其三族”,李陵闻知消息后刺杀了李绪,后终老于匈奴。

五胡十六国时, 自称是李广十六世孙的陇西成纪人李暠以敦煌为都城,建立西凉政权。

李暠的孙子李重耳在西凉灭亡后投奔北魏,先后当了恒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李重耳的儿子李熙曾出任武川镇将。

敲黑板,注意,武川镇非常重要。武川镇是北魏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柔然而设立的六个军镇之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六镇的军人和鲜卑贵族因待遇骤降而不满,爆发起义。六镇之乱动摇了北魏根基,也让武川镇军人集体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北魏裂变成西魏和东魏的一通乱仗之中,李熙的儿子李虎不但连续站队正确,而且福大命大,战乱中被敌方俘获也能保全性命,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升官状态。

西魏大统三年,李虎因辅佐有功被封为陇西郡公,和他一起受封的还有北周奠基者宇文泰、“史上最牛老丈人”独孤信等人,号称"八柱国"。史学家称他们这伙人为“关陇贵族集团” 。

史书记载,"虎少倜傥有大志,好读书而不存章句,尤善射,轻财重义,雅尚名节。"翻看历史,李虎好像没干成啥大事,但是给儿孙留下一堆很厉害的亲戚和战友。 北周建立后,李虎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袭封唐国公,唐帝国由此得名。

李虎的儿孙很争气,从太原出发一路平定天下后,追谥李虎为景皇帝。

传说"马桶"一词也和李虎也有点关系,汉代曾将夜壶称为"虎子"。唐朝时,为了避李虎的名讳,便将"虎子"改名叫成“马子”,马子后来又改名叫"马桶"。叫虎子好理解,可能是“壶子”被叫串了,但为啥不用虎就用马呢,真是因为马虎马虎么?另外,那些小名叫虎子的同学们有没有脑门冒冷汗呢。

这一通关系梳理下来,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被搞晕。不过有个简明清晰的事实就是,打开李渊、李世民、李治等人的简历,赫然都写着祖籍陇西成纪。

可能正因为出身陇西,地处胡汉交杂之地,李虎、李渊、李世民这一家子都既善于和汉族大氏族勾搭,也有能力和各种胡族搞好关系。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说了一句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奠定了大唐“世界主义”的总基调,也由此缔造了国际化大都市——长安。

秦安县老家(天水长安的老家)(4)

四、为什么是天水

翻检伏羲、非子和李虎的故事,不认真梳理,真没想到天水与长安的关系会如此密切,而且如此重要。

长安之所以成为长安,正是因为有各种牛人从四面八方一路走来,在这座城市开始自己最灿烂的篇章。

但,为什么那么多重要的源头是天水呢?

再回头看看天水的位置,自身水草丰美,要不然伏羲也不会在这里渔猎;地处民族交汇地带,嬴非子的后人们在这里与西戎有打有和,既向西戎学习了养马和冶炼金属打造武器的技能,也从西戎整合吸收了不少力量;文化交融汇合,西凉李暠和他的子孙们在这里学会融合各种文化,具备了多元对话与合作的能力。

为什么是天水,可能因为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都是边缘地带,但距离中心文明又不是太远。既可以成为不同力量、不同文化的交汇点和融合点,也可以快速向中心文明输送变化的能量。

陈寅恪就对陇西李氏为代表的关陇集团评价颇高,“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就是实现边缘突破和跨界整合的绝佳地带。

西安人到天水,做一次寻访古今之变的穿越式对话,可以是一种不错的体验。(作者:Laoeg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