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香港大陆对比(与回归25载的香港相依同行)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珠水浩荡,香江悠悠。广东毗邻香港,自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两地交往逐步加深,交流愈发频密。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两地迎来全新机遇,开启互融互通的新纪元。

值此重要时刻,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寻访了数位于1997年出生的内地和香港青年,透过这代人的视角看回归这些年。他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亲历者。有人在香港出生,选择来广东求学;有人在广东长大,如今去香港打拼。他们的成长轨迹,正是25年来粤港两地相融相依的生动写照。

90年代的香港大陆对比(与回归25载的香港相依同行)(1)

香港青年余冠德:香港仔深爱祖国历史 赴粤求学踏上中医路

“回归祖国真好!”仔细回想自己与香港特区共同走过的25年,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级中医学专业的余冠德心中有无限感慨,最终凝结为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重要时刻,1997年在香港出生的余冠德,即将带着五年在内地的学习成果回到香港,迈入新的人生阶段。踏上新征程,他内心无比坚定,朝着成为一名优秀中医师的方向前进。

90年代的香港大陆对比(与回归25载的香港相依同行)(2)

内地青年曾子莉:广州囡囡扎根香港 期待与特区共成长

1997年出生在广州的曾子莉,似乎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

在她出生一个月后,香港回归祖国了;在她咿呀学语时,开始学唱《红日》,深受香港文化熏陶;香港对内地开放自由行后,她成了第一批幸运儿;高中毕业以后,她来到香港学习生活……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曾子莉的人生也步入新的阶段,刚毕业不久的她,选择留在香港工作,期待与特区共成长。

90年代的香港大陆对比(与回归25载的香港相依同行)(3)

香港青年蔡嘉麟:走出香港看发展 奔赴广东闯事业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日子。再过两周,就是香港青年蔡嘉麟25岁的生日。1997年出生的他,这些年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共同成长,感受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在香港完成学业后,蔡嘉麟主动跨过深圳河,来广东闯事业,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未来,他愿意担起时代使命,用自身所学贡献青春力量,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90年代的香港大陆对比(与回归25载的香港相依同行)(4)

香港青年黄嘉敏:香港长大,内地倾心,广州学习,深圳奋斗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同年同月,黄嘉敏在香港出生。25年来,她与香港共同成长,经历时代风云变幻。

身在香港,心向内地。抓住升学的关键节点,黄嘉敏主动前往广东求学,尝试人生不同的可能性。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值此重要时刻,她即将迈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我的想法一直没有变,我要留在内地”。

90年代的香港大陆对比(与回归25载的香港相依同行)(5)

内地青年陈铁夫:与香港特区共庆“生日”,与有荣焉

“香港回归祖国时,我来到这个世界,感到十分荣幸。”来自中交四航局的陈铁夫如是说。2021年7月,他来到香港,参与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项目建设。今天对陈铁夫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一天,因为他第一次站在香港的土地上,与特区一起庆祝“生日”。

90年代的香港大陆对比(与回归25载的香港相依同行)(6)

统筹 | 林洁 黄丽娜

文字 | 鄢敏 张豪

执行 | 宋金峪 汤铭明 周巍 王绮静 陈倩

羊城晚报联合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出品

编辑:郭文瑜

来源:金羊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