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 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

“少林寺进军房地产”的新闻预定了今天的热搜,佛教寺庙到底该不该经商,众说纷纭,今天回顾一下佛教的发展,也许能给读者们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

最早的佛教

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 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1)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后,自己证得了大道,自己开始宣扬佛教,随着受众越来越多,僧众们都是乞食为生,作为佛陀的释迦牟尼也不例外,佛教的宗义在当时因为了解决了人们的烦恼。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比丘,吃可以去村落乞讨,但是住就成了问题,好在有国王成了佛陀的在家弟子,送给佛陀和弟子们一座衹园精舍,这就是最早的寺庙雏形。僧众们剃去头发,身穿衲衣,一人一个钵,所拥有的物质是特别少的,佛陀本身就是放弃了自己的王位和妻子,一心证大道,比较注重精神世界的豁达。最早佛教的基本教义,强调的是自足就好,不贪恋财富,当时许多富家子弟都是放弃了身家财富跟佛陀学佛。这个时候的佛教没有丝毫商业性,连挑粪的“不可接触者”苏利陀也可以加入僧侣。

传入中国

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 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2)

白马寺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故取名“白马寺”。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随后经过不断地发展展,在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因为当时社会动乱,佛教的往生思想很吃得开,既然这辈子已经过得这么苦了,攒些功德来世投胎到一个好人家也成了普罗大众的愿景,并且当时佛教的僧徒是不用服兵役和徭役,寺庙的田产还可以免税,大量人丁涌入寺庙当和尚。在南朝梁武帝时期,寺庙的数量竟然达到2846所,僧侣高达8万多人,在北朝的北魏末年,寺庙竟然达到了3万多所,有200多万僧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北周武帝为了解放生产力,把大量的劳动力从寺庙中解放出来,开始了灭佛,当时有一个叫慧远的和尚怒斥周武帝,“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周武帝回复道,“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周武帝强制还俗的僧众达到三百万之多。后来为了防止大家一窝蜂都出家,以此逃避赋税,想出家的人必须有官府的度牒,当然这个度牒也是需要买的。《水浒传》中鲁智深有度牒,所以才能剃光头当和尚,武松就没有,只能当头陀。

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 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3)

王维像

南北朝之后隋唐的皇帝对佛教也不错,唐代大诗人王维,字摩诘,名字就是取自于佛经,王维也得了一个“诗佛”的称号。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因为家里没粮食,跑到寺庙里混饭吃,从侧面能看出寺庙的待遇确实不错,有产业,荒年还能自给自足。可能因为这层缘故在,明朝的皇帝对佛教也不赖,但总体上来说,明代的皇帝更比较偏信于道教,尤其是嘉靖帝,为了长生天天吃丹药。到了清朝,清朝的皇帝对佛教情有独钟,据野史记载,顺治皇帝因为董鄂妃之死,看破了红尘,最后出家了。雍正皇帝常年数佛珠念经,慈禧太后更是被下人们称作“老佛爷”,总体来说,佛教在清朝比道教吃得开。

经营之道
  1. 香火钱。作为供奉各种神仙的地方,大户和一些贫苦人家的都会往这个功德箱里捐钱。这部分的收入是寺庙的基本收入,用来维持日常的开销。也卖周边产品,“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你没有看错,上述东西这些产品都是出自北宋相国寺尼姑之手。
  2. 萌田。朝廷会赏赐寺庙一些土地,也就是“萌田”,寺庙里有专门有人来负责这些田地,可以把这些土地租给周边的佃户,自己收租子。
  3. 金融产品。古代的很多寺庙可以做信贷。因为在古代寺庙放贷坏账率低,因为老百姓信佛教的因果报应,不还寺庙的债容易遭天打雷劈。还有大户把钱给寺庙做理财,中国最早的金融机构不是钱庄而是寺庙,听着新奇不新奇。
少林寺

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 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4)

少林寺

相传隋末年间,少林寺以昙宗为首的十三棍僧,曾突袭洛阳,搭救李世民。后来李世民登基做了唐朝皇帝,因感其恩,封昙宗为大将军,赐食地40顷,恃允该寺和尚“吃酒肉,开杀戒,招僧兵,参政事”。从此少林寺声名大显。

少林寺的名声大噪是建国后的事情,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一经播出万人空巷,而金庸武侠的风靡全国,在书中少林寺是武林执牛耳者,少林寺从众多寺庙当中脱颖而出。

少林寺商业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人——释永信,最早从少林功夫这个点切入,这也是当时少林寺最大的卖点,释永信组织少林武术队在全国表演增加知名度,还开设了武术学校,王宝强、释小龙就在少林寺武术学校学过武。在释永信的打造下,少林寺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涉及到多个领域。最近被炒的火热新闻,少林寺进军房地产事业,让不少信众咋舌,人们不禁要质疑现在的佛教到底还是那个普度众生的佛堂吗?当僧众都已经变成打工仔,佛祖的六根清净还能作数吗?

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 佛教到底该不该商业化(5)

释永信

总结

其实自古以来寺庙都是经商的,只不过不足为外人道也,我们过分地美化了寺庙,把它想象成没有烟火气的圣地,但是僧众也是要吃饭的,我们理解寺庙为图生存而经商。但是我们还是被“少林寺进军房地产”的新闻刺痛,曾经的大师玄奘手持破钵一路化缘西行取真经,如今“贫僧们”的手里已经多了让普通人艳羡的金饭碗。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大顿大悟的事迹;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的禅机;弘一法师李叔同一别红尘的决绝,都如过往云烟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只能回望。

最后借用崔健的歌词来结尾吧,“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