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结构(我国古代的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并称为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结构(我国古代的奥尔夫音乐)(1)

其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是:一切从孩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其中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创始人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中国作为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音乐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在文字产生之前,音乐就已经被我们的祖先孕育出来,在打猎,行走,交流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用石头与树枝敲打出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心情等,待到丰收的季节,他们还会集体敲打身边的东西,让其发出声音,手舞足蹈,进行欢呼表达喜悦。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类似于“奥尔夫”音乐教具的雏形。例如我们现在哄孩童常见的拨浪鼓,便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的,但当时它并不是以玩具的身份出现,而是作为乐器的身份出现。其中《诗经·有瞽》记载“鞉、磬、柷、圄。”其中的“鞉”(táo)即鼗。如鼓而小,有柄,两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这就是古代的拨浪鼓,其做工以木身羊皮居多,多用于礼乐。

在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赠汪伦》的诗句中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其中汪伦的“踏歌”便是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这个可作为典型的奥尔夫音乐雏形。

其实奥尔夫音乐在七大洲中都有雏形,因为音乐是表达人喜怒哀乐的最好,最原始的方式,孩子听到音乐会自然的跳动,成人听到音乐,有时候会跟着节奏一起点头跺脚。在人极其高兴激动的时候,有时候会拍手,会跳舞,会唱歌,会敲打东西,让身边的一切都发出喜悦的声音。

无论是从古至今,还是从国外到国内,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开发孩童对音乐认知最好的教学体系之一。用动作,舞蹈与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内心发自出来的音乐,才是最接近人心灵,最回归人本性的音乐,才是最能激发出孩子潜能的音乐教学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